第 6 章(2 / 2)

不過,這裡的租金在薑瓷能夠負擔的範圍之內,而且至少客流基本盤還在。

小吃街左邊三公裡外有一處大學校區,右邊兩公裡外則是一個白領雲集的創業園區,背後還有兩處老式小區,潛在食客群體很龐大。

薑瓷沒太猶豫,便拍板定下。

店鋪不大,恰好能擺下六張四人小桌和六張二人小桌。上一任店主是做簡餐的,店鋪的裝修簡潔乾淨。薑瓷沒有大改,隻是簡單換了桌椅,又在後廚添置了一些設備,就算過關。

走進煥然一新的店鋪,薑瓷鑽進後廚,開始忙碌。

開業初期,她打算推出的是灌湯小籠包。她暫時沒有幫廚,為了保證上菜速度,無法當場製作過分複雜的菜肴。而小籠包可以提前準備好,到時間後上籠蒸煮,煮完了還可以放在籠屜裡溫著,時間上的餘量比較大。

第一步是和麵。

小籠包用的麵是死麵,相比於平常用來做鬆鬆軟軟大包子的燙麵,更加勁道,延展性也更強。

做得好的麵皮薄而透明,卻能穩穩地將裡頭的肉餡和湯汁兜住,把美味都緊緊鎖在裡邊,不漏半點出來。

這一步,和麵的手法很重要。薑瓷將冷水倒入麵粉中,將麵團不斷加水、揉壓、摔打、直到麵筋充分吸水,整個麵團被揉得光滑勁道,能被輕而易舉地扯出長長一條,才算完成。

接下來是打餡兒。

正是秋天,薑瓷打算做兩種餡兒,一種是蟹粉鮮肉,一種是薺菜鮮肉。

鮮肉選用新鮮的豬後腿肉,剁成肉糜以後,分彆混入蟹粉和薺菜丁,再和提前備好的皮凍一塊兒拌好。

皮凍透亮彈滑,是提前一天熬製出來的。新鮮豬皮加入蔥、蒜焯水去腥,刮取油脂,然後放到獨家高湯裡慢慢燉煮,放涼凝成皮凍。

可以說,她的包子區彆於其他店鋪的點睛之筆,便在這慢慢熬煮的高湯裡邊。

擀得通透的麵皮被少女修長白皙的手指捏住,塞進餡料。那幾根手指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靈活地舞動著,一捏一轉之間,一個褶便被漂亮地包好,幾秒以後,漂亮的十八褶小籠被放在一邊的屜籠上。

包子包好以後,在疊起的屜籠裡旺火蒸煮,直到皮凍融化,高湯融入餡料的每一絲縫隙中,又將那薄薄的麵皮潤澤得透亮……

……

“安徐路?不是早就衰落了嗎?我上一次來還是大學的時候,這地方沒什麼好吃的東西啊。”

宋飛航把著方向盤,跟隨導航指示繞著路。

他對這條美食街有記憶,早幾年,他是A大的學生,那時為了躲避學校裡心黑的飯堂,還會和朋友繞到這裡加餐,不過後來,這條小吃街裡的店鋪沒有創新,市麵上好吃的店鋪又越來越多,他就很少來了。

“哎,就這裡,右邊這個路口繞進去。”關雨嘉一眼看到遠處設計精致的招牌。

為了讓路上的行人容易看見,薑瓷的招牌旁邊有一個橫出來的木牌。深棕牌匾上是一個草書“薑”字,外邊圈了一個框。

宋飛航吐槽了一句:“乍一看還以為是賣薑的。”

“會不會說話。”關雨嘉瞪了他一眼,囑咐道,“我知道你見識多,今天找你來,也是想拜托你把關一下,提一點有建設性的意見。但是,你待會說話溫柔一點,小瓷這陣子波折比較多,又是第一次開店。”

“放心吧,我沒有惹女孩子哭的習慣。”宋飛航朝她眨了一下眼睛,“不過,想征服我的胃口,那可是很難的。”

關雨嘉:“……”

宋飛航家境優越,四處旅遊,嘗過不少海內外的美食,算半個美食行家。在關雨嘉看來,他也算“見多識廣”了,於是這次薑瓷請她來試吃,她便把宋飛航也一同叫上。

店鋪門前恰好是一棵楓樹,濃密的楓葉像是一朵懸在半空的紅雲,熱烈璀璨。店鋪頂上是一個古色古香的木製招牌,上書“楓前館”。

宋飛航:“還挺風雅,就是這種小館子取文藝名字,可能不好攬客。”

關雨嘉:“沒事,酒香不怕巷子深,小瓷手藝好,而且這種名字,做私廚館也合適。”

宋飛航癟了癟嘴:“你對她是有多大濾鏡?”

還沒開業,透明的玻璃門上掛著“暫停營業”的牌子。

“小瓷,我們來啦!”關雨嘉喊了一聲,掀起牌子,直接推門進去。

剛一邁入店鋪中,一股鮮香的氣味便侵入鼻孔,讓他們不約而同地咽了口唾沫,宋飛航的胃裡還“咕”的叫了一下。

在寂靜的館子裡,聲音相當明顯。

關雨嘉微愣,回過頭,看向神情有點茫然的宋飛航。

她眉毛微挑,眼底有些戲謔:“你說……想征服你的胃口,很難?”

宋飛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