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朔四年, 五月, 天子行幸甘泉宮, 皇後陳嬌、許美人及大公主、皇長子隨駕。
途經一處秦時土垣, 聖駕駐蹕, 得長安急送捷報,上書西征大軍取得大勝,破月氏六萬,斬五部翕侯, 擒月氏貴種十一,獲牛羊百萬, 並有匠人、羊奴數萬。
奏疏後另附, 追襲月氏殘部時, 遇大夏邊地守軍, 雙方發生衝-突。事後, 為消除“誤會”, 避免衝-突加劇,大夏主動求和,送上黃金珠寶百餘箱, 並讓出國境東端大片土地。
自此, 連接漢、西域、中亞以及西亞的重要商道, 被漢朝牢牢把握。
籍由這條商路, 漢朝的絲綢、器皿、鹽、糖和各種貨物淵源不斷流入亞歐各國。
尤其是絲綢,不隻運到地中海附近,甚至出現在非洲大陸, 被埃及、努米底亞等國的王室貴族追捧,爭相購買。
有王室和貴族為榜樣,富裕的國民也對這些來自東方,精美絕倫的絹帛趨之若鶩。
年複一年,行走在商路上的駝隊和馬隊不斷增多。
至武帝征和年間,商隊數量攀上最高峰。
這條連通東西的商道,也被冠以後世人耳熟能詳的名字:絲綢之路。
如今商路尚在發展階段,但隨著漢軍不斷出征,武帝統治的版圖不斷擴大,曆史上的西域都護府提前出現,從西域進-入中亞和西亞,以及通往地中海的道路,漢商俱能暢行無阻。
遇有盜匪出沒,商隊抵擋不住遭到損失,隻要消息不被封-鎖,漢騎很快就會出現。
一般而言,盤踞在商路附近的盜匪,很多是民盜軍匪,目標多為西域和小邦商人,屢次得手,野心越來越大,行事也變得肆無忌憚。
在絲綢之路日漸繁榮時,終於有人膽大包天,開始朝漢朝商隊下手。
商隊中的護衛既有漢人,也有胡人。後者多出自歸降部落,個頂個勇猛彪悍。遇上主動找死的,自然不會客氣,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殺完不算,更要搜到匪徒老巢,來個連鍋端才肯罷休。
次數多了,盜匪的身份背景自然隱瞞不住。
消息傳到國內,漢騎如約而至,並有“外交人員”同行。
秉持先兵後禮,揍服再說的原則,漢軍如狂風過境,橫掃一切不服。揍完之後,集中對被揪出來的邦國部落實施再教育。
教育完成之後,還要擇地駐軍,以防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
從漢武帝元朔年間,西域都護府設立,朔方郡興起,絲綢之路初具規模,到太初年間,漢騎成建製在商路附近駐紮巡邏,不到二十年時間,漢帝國的兵鋒遍指中亞、西亞,一度遠達地中海。
黑甲騎兵盛威之下,羅馬都被打得沒脾氣,隻能認栽。
在至少四百年的時間內,漢帝國領跑整個亞歐乃至非洲大陸。
唯一有對抗能力的羅馬軍團,從誕生開始就有短腿的毛病。即使凱撒之後接連出現安東尼和屋大維,對上漢軍也僅能勉強維持不敗。想要憑武力將漢帝國的勢力擠出地中海,純屬於異想天開。
漢武帝時期做不到,武帝的兒子、孫子乃至曾孫,一樣做不到。
發展到後來,羅馬人發現,甭管是軍事民主製、共和製還是君主製,也甭管自家在歐洲和非洲是如何風光,遇到一身黑甲來去如風的漢騎,十次裡有七八次都得跪。
軍事上的碾壓還不是最讓人崩潰的。
每次戰爭結束,和漢使的談判都讓羅馬人無比頭疼。
每當他們群策群力,總結經驗教訓,以為找到對方弱點,能針對性地加以攻破時,談判桌上就會出現一批生麵孔,行事風格截然不同,比以往的對手更加生猛,當真令人束手無策,頭痛欲裂。
後世研究羅馬曆史的學者,曾在羅馬帝國的首都發現一批泛-黃-的羊皮卷,上麵清楚寫明某次談判的整個過程。
羊皮卷中記載,談判發生在一次大戰之後,羅馬正處於凱撒執政時期。
就列出的名單來看,羅馬的在談判桌上集合頂尖人才,堪謂同時期最豪華陣容。相比之下,漢使多數不曾聞名,在群星璀璨的時代,尚不夠太史令獨篇成文。
對比雙方陣容,這場談判,羅馬理應占據上風。整理羊皮卷的史學家也是如此設想。然而,等到後半卷問世,設想直接被推翻,甚至砸得粉碎。
這是羅馬人記錄的曆史,不存在過度美化對手的可能。
這樣一支不聞於漢史的使節團隊,在數日的談判過程中,手撕羅馬-精-英,實現全方位碾壓,將對方轟得全無還手之力。
羅馬人不甘心,索性直接掀桌,談判就此無疾而終。
在這之後,史學家又陸續發現零散古籍,對照漢史,確定在談判之後,羅馬和漢朝軍隊又發生三場大規模的戰役,分彆由凱撒、克拉蘇和龐培率領。
關於戰爭的結果,羅馬方麵的記載比較模糊,總結起來就是小勝有,大勝無;小敗有,大敗無,算是沒輸沒贏,不功不過。
漢朝的記載就沒那麼客氣,不僅詳實記錄殺敵人數,還錄下俘虜的羅馬將官姓名。
幾場大戰役後,部分羅馬人和附庸蠻族沒有返回歐洲,而是被漢軍帶回國內。
其中幾名羅馬將官,憑借優秀的指揮作戰和訓練步兵軍團經驗,加入漢朝軍隊,立下戰功,陸續加官進爵,開始和草原各部展開激烈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