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融融道:“老身與老大王安福,老二王安和斷絕關係之事的確屬實,但若說他不孝,他也不能完全承擔此名,此事還在小錢氏身上。大人,老身的婆母也姓錢,這小錢氏是老錢氏的侄孫女。老錢氏向來看老身不順眼,自嫁去以後,百般折磨,多年苛刻,吃不飽穿不暖都是常有之事,生下老大王安福後,老身也不能親養兒子,王安福是老錢氏所教養,後又娶了小錢氏,百般引導,千般挑唆,漸漸的也就對老身形同陌路起來,然而,若說王安福不孝,實非如此,他從小不是我教大,離我遠心,也是孝順老錢氏的原因,如果說他對我不孝,那麼對老錢氏難道也不孝嗎?!況且,當初饑餓,也是小錢氏所為,與王安福,王安和並不相乾。當初王家接連遭遇喪事打擊,老身也是一蹶不振,不知前程在哪兒,也有此憂之理,吃的也並不多,加上多年辛勞,一下子沒有撐過來。實非完全是饑餓之故。望大人明鑒。”
縣太爺點頭,又問張家村人道:“村裡可有話說?!”
裡正上堂跪了下來,道:“王安福與王安和受錢家挑唆,的確與張老太關係不睦,但若說不孝,並非如此。”
錢家莊的人都急了,罵道:“王家村,你們不要臉,當初這個事,你們不管,現在倒好,顛倒黑白。現在還有臉為王安福辯解,十裡八村誰不知道他是個狼心狗肺的東西,就是不孝,你們竟然還要為他睜著眼睛說瞎話。我們隻說,當初分家產,王家可有田產分與張老太?!你們是虧了良心了,王安福不孝,你們也不是好東西,虧待了她,卻不敢承認……”
王家村裡正臉脹的通紅。心中暗罵,你們錢家就乾淨?!還不是默認了?
縣太爺道:“竟有此事?!”
張融融道:“不要村中田產,是因為老身要歸張家,沒有回娘家的寡婦還要分夫家村裡的田產的,沒有這個道理。至於其它財產,老身更沒要,半生在王家受儘苦楚,實不想與這個王家再沾上半絲的乾係。兒子都能舍了,更何況是財產。當初離家時,是我執意,大子二子都曾挽留過,隻是我不肯而已。並非是他們不孝。為了母親的歸屬心向,他們不得不答應了。之所以帶幼子在身邊,實是那時幼子年紀尚輕,我不放心,便帶在了身邊,王家村沒有苛刻幼子王安平,所有財產一應都分給了安平。兄弟三人也都默認,以後老身都倚仗幼子養老。難道這就不是孝心嗎?!都說老人偏愛幼子愛長孫。老身願意帶著幼子,要留在身邊作依靠,也是無可厚非之事。若說他們二子不孝,那是否,老身也不慈,有偏愛幼子之罪過?!”
外麵聽的都議論紛紛。
說的也是!
有生子不孝的,但也有偏愛幼子的母親。家務事啊,是真的難以掰扯清楚。
很多的百姓就被這誤導了,畢竟當初張融融的處境他們又不曾經曆過,或是親眼看過,所以感觸當然不深,就被這話給帶歪了。
張融融也是刻意的將話題引到母子之間的關係難以斷清的上麵,混淆視聽。
縣太爺和師爺心裡有了點笑意。張家老太太是真的很聰明。
縣太爺對王安平道:“王安平,你大哥二哥可曾苛刻你母親?!”
王安平麵無表情,憶起舊事,心中隱痛,可是嘴上卻道:“回大人,當初分家之時,已然默認,母親的晚年,由我負責贍養。大哥是長子,理應多分家產,但因為是幼子養老,所以財產均分了,這已經算是孝心了。大哥由祖母撫養長大,與母親的確不親,但若說苛刻,不至於。不親近,也實非母親和大哥之過,都是錢家女子造的孽!”
錢家村的人都氣瘋了,道:“王安平!你也睜著眼睛說瞎話!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嗎?!”
母子二人隻是相互握緊了手,聽了像沒聽到一般。
王家村裡正道:“大人,小人這裡有當初的分家文書在此,還請大人一觀!”
“呈上來!”縣太爺道。
早有衙役取來遞給縣太爺。
縣太爺看完,道:“老人家為何執意與大子二子斷絕關係?!”
張融融道:“因為老身記恨老錢氏。遷怒於大子二子!”
這是往自身身上潑臟水了。
王安平握住她的手緊了緊。
“一看到他們,就心生恨意,也見不得王家村,看到這個地方和人,就會憶起被婆母苛待的往事,還有被奪走長子的無奈……”張融融道:“等她和丈夫去世,長子與二子都已成年,都不親了,什麼都晚了,他們已成家生子,衣食也無憂。與其兩看相厭,不如分開單過。所以,毫不猶豫的斷絕了關係。大人,我這麼做,也是為了回娘家之故。我張家侄兒一直惦念於我,雖是侄兒,實與親子無異。這些年一直真心奔走,一片孝心,豈能辜負?!故此,才有此事。”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11-04 23:04:14~2021-11-05 21:54:1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遊手好閒妞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喵喵乖乖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