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技術處設計的工藝,一爐鐵水隻能澆三個鑄件,還能富餘一些鐵水,但不夠澆第四個。如果我們能夠把冒口縮小一點,省下來的鐵水,就正好夠澆第四個鑄件。這樣一來,電爐的利用效率就能夠提高1/3。”
“可是原來的冒口設計是用來補貼縮孔缺陷的,把冒口縮小了,縮孔缺陷就大了,鑄件質量就沒法保證了。”
“我倒是有個想法。你們來看,工藝要求上說這個鑄件頂部負荷大,要求結構致密,不能有氣孔、縮孔,但底部的負荷小,質量要求就沒這麼高。如果我們把砂型倒過來,把冒口縮小,這樣就算產生一些縮孔,也是在底部,不影響頂部的質量,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我看行。把砂型倒過來以後,底下可以設置幾個下冒口,進行下層補縮,質量應當比原來的工藝還好。”
“唉,要說起來,這個法子還是當年老張師傅提出來的,老侯,你還記得吧?”
“怎麼不記得,當初也是老管帶著咱們一起討論的嘛。唉,老張師傅走了都有10年了吧,如果他還在……”
“扯遠了……,我看圖紙上這個設計,冷鐵是不是可以加大一點……”
“可以增加一個澆口……”
“排氣的問題要注意,下箱要墊起來,方便排氣……”
“……”
兩名老鑄造工與技術處派來的工藝工程師現場討論了起來,管之明也參與進去。幾個人各拿了一支鉛筆,在圖紙上寫寫畫畫,聊得熱鬨非凡。唐子風站在一旁,完全懵圈了,不知道這些人說的都是什麼意思。隻知道從他們臉上的表情來看,討論應當是富有成效的。兩位退休工人看上去頗為自信,那兩名工藝工程師則不時流露一個“居然能這樣”的表情,顯然是從侯振聲他們那裡得到了極有價值的啟發。
“李工、陳工,照這個思路調整工藝,有沒有問題?”
討論告一段落之後,管之明對兩名工藝工程師問道。
“應當是沒問題的,不過有些細節我們還要回去再計算一下。”陳姓工程師答道。
“現在是下午四點,晚上八點之前,能不能把新的工藝設計出來?”管之明問。
“這個……”兩名工程師臉上不約而同地露出一些難色。
管之明向唐子風遞去一個眼神,唐子風知道自己該發揮作用了。他上前一步,對那兩名工程師說道:“晚上八點之前,你們必須把新的工藝設計完成。有什麼困難,你們直接找秦總工和孫處長解決。我不懂技術上有什麼難處,但我隻說一句,如果到時候不能完成,我會向周廠長彙報的。”
“呃……好吧,我們儘量吧。”兩名工程師無奈地應道。
“不是儘量,而是必須!”唐子風沉著臉,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
兩名工程師屁顛屁顛地跑回去做設計去了。管之明向站在不遠處的饒書田招了招手,饒書田緊走兩步,來到他們跟前,陪著笑臉問道:“老管,有什麼事情?”
“鑄造車間原來那台小電爐上哪去了?”管之明問。
饒書田愣了一下,問道:“你是說,那台工頻電爐?上次拆下來以後,就送到倉庫去了。現在都過去七八年了,也不知道還在不在。怎麼,老管,你想把那台電爐再用起來?”
管之明說:“多一台電爐就能加快一點速度。那台電爐拆下來的時候,我記得還是能用的。你馬上讓人到倉庫去看看,如果還在,就把它重新裝起來,它的效率比現在這台中頻電爐差一些,但也是聊勝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