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的服裝廠開工的都早,麥收期間,就停了10天工。剩餘的村莊也都要求成立服裝廠,一個春天的時間,大家的縫紉技術基本都練成了。
30多個村子一起成立服裝加工廠,再按原來的辦法,韓屯村沒有那麼多的空餘房子。
現在,韓屯村裡的空餘房間,基本上都成了服裝廠的倉庫。十多萬的原料加成品,把房間都占上了。
幾經商議,村裡出台了一個新的辦法,就是從自己村的服裝廠,抽調有組織能力的熟練工人,去各村當技術員,幫助他們建立服裝廠。
畢竟,韓屯村服裝廠外放的活計,每件衣服抽1分錢的管理費,每人一天加工10件衣服,就是1毛錢,服裝廠最少30多個人,一天的管理費就是3元多,足夠給技術員的發工資的。
派去的技術員,最多在那裡半個月,以後的管理費可都歸韓屯村集體使用了。
考慮到派出的人都是技術能手,平時每月的加工費就達到了150元。幾個村乾部這次相當的大方,派出去的技術員也是150元的月工資。
新辦的服裝廠,全部上的是連衣裙,通過韓屯村服裝廠的試產,這是最好的訂單。因為沒有紐扣,每件衣服等於多了1毛錢的加工費。
大家還是低估了各村的熱情,派出去的技術員,不到天黑沒回來的,基本上都是吃了晚飯,才被幾個人送回來。
沒辦法,現在農村很少有通電的村莊,由於沒有電燈,大家不到天黑不收工。現在天黑的晚,收工後就到晚上七點多了。
這次,全公社村村都上了服裝廠,張集和石廟這樣的大村,一次就上了兩個。新上服裝廠38個,1486個工人。
加上原來的12個服裝廠,372個工人。張集公社現在一共是50個服裝廠,1858名工人了。
每人一天做15件衣服,一天的生產量就是28000件,韓屯村每天收入280元錢的管理費。
要是都足月生產,每個月的生產量就是84萬件衣服。要不是李保國打開了京都的銷路,悠悠估計自己得把衣服返回商城銷售。
自己的商城裡,這些廉價的衣物,還是比較受非洲一些落後部落歡迎的,產品基本不會積壓,發達國家的過季產品,也是這樣處理出去的。
不過利潤就少多了,悠悠隻能賺個加工費差價。後世的機器再先進,也是靠人工操作。比起現在的低廉人工費,還是高出一些。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每件衣服絕對不會超過一元。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三毛五毛的不算多,可是量大了就有錢了。每月80多萬的產量,咋著也得有三四十萬的收入。
其實為了增加人們的收入,悠悠寧願賠本賺吆喝。每當想到這些,悠悠就特有成就感,樂滋滋的給自己猛點攢,為自己這個合格的時代電商自豪。
三舅媽的銷售渠道也基本形成,現在她在供銷係統也算個名人了。張集公社村村有服裝廠,生產的服裝又都是暢銷貨。作為書記夫人,她成了供銷係統的熱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