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墜子書(2 / 2)

墜子書的伴奏樂器簡單,就一把墜琴和一個腳蹬梆。男藝人斷斷續續的拉著弦子,調音找感覺,腳不時的蹬下梆子。女藝人手拿簡板,配合著墜琴敲打。

等人到了差不多了,大家就開始催促:“人來齊了,開唱吧。”

男藝人拉起弦子先開口唱:三國戰將數馬超,能掐會算諸葛高,長板坡上數趙雲,張飛大喝當陽橋。這是首定場詩,每位說書先生開書前的必吟詩句。

許多的老人聽了就議論開了:“先生,功夫沒丟,十多年了還是老腔調。”人們私下裡叫他們瞎子說書,當麵還是喊先生,這也是對他們的肯定。

男藝人謙虛的說:“生了,手生調也生,大夥多擔待。”接著又唱:當啷啷三聲響書言歸正,小弦子一拉聞正風,要聽文來《包公案》,要聽武來《楊家兵》。老少爺們都想聽《包公案》,俺們就從頭說給大夥聽,今晚先唱包公的《小出身》。

接著,女藝人才開始唱:書歸正傳,……

倆人配合著唱,有大段的敘述,有精彩的對話,還有形象的口技。唱到關鍵處,女藝人簡板緊敲,更烘托了緊張的氣氛。

男藝人的弦子拉的得心應手,與唱腔緊密結合,就如同與演員對唱一樣,你唱一句我學一句,即起到了伴奏作用又烘托了演唱氣氛,聽起來使人還感到有些幽默感。

村裡人都聽的如癡如醉,就連孩子都沒有出聲的,整個場麵安靜極了,隻有樂器聲和說書聲。

他們口乾了,就端起茶缸喝口水。每次放下茶缸,就有人主動過去給他們倒滿。

說書一直持續到深夜,到了夜裡11點,開始有人提要求:“先生,唱段老包過陰吧,還是那個好聽。”

倆藝人嘴上說著:“那是封建迷信,政府不讓唱。”實際的唱詞卻按人們的要求,給大夥來上一段。

大約唱到夜裡12.00才結束,孩子們困了,大人給蓋條夾被,就睡在旁邊的席子上。

他們連著在韓屯說了二十天,才把一部包公的《小出身》說完,大夥聽上了癮,留下他們接著往下說,下麵還有《鍘西宮》《鍘國舅》《鍘駙馬》幾個唱本。

結果全村的孩子,都跟著學會了。每晚開始的時候,墜琴剛拉響,就搶著唱上兩句:咱們閒言少敘書歸正,論聽來倒不如咱把正本行。

兩個藝人也樂意留在韓屯,他倆高興的說:“你們村的人心眼真好,家家給俺送飯都帶著肉,就是不給錢,俺倆也願意在這裡說書。

悠悠每天都把他們的唱詞錄製下來,放到自己的商城裡出售,把後世的老人們高興壞了。

他們的評價更絕:“這都多少年了,終於聽到這正宗的瞎腔了。唱墜子書,就得盲人才能唱出這個調。”

不怕你們笑話,這些年俺倆過年也沒舍得割過肉,都是親戚給送點吃。這些天在你們村裡吃的肉,比俺們過去那十幾年吃的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