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蘋果苗(2 / 2)

看後世自己的優質基因,父母也得是優秀人士,不該作出拋棄孩子的事情。

事實再不合理,但它也是事實。後世裡的悠悠,就是這種苦逼的存在。

這世裡,悠悠已經融入了家庭裡,真的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發自內心的把自己當成了家庭的一員。

回到家裡,迪迪委屈的說:“姐姐,我想吃你做的飯了,大舅媽做的飯,沒有你做的好吃。”

悠悠痛快的說:“走,姐姐給你做好吃的。”

迪迪跟在後麵歡快的說;“姐,我給你燒鍋。”

姥爺欣慰的說:“迪迪真是長大了,知道幫著家裡乾活了。”

昊昊嫌棄的說:“姥爺,他那是知道饞了,悠悠走了十多天,他就沒幫舅媽燒鍋。”

悠悠聽見了,看著迪迪羞紅的臉,“迪迪,你這麼做可是不對,以後要改正。”

“嗯,我知道了。舅媽不讓我燒鍋,我就去玩了。姐姐,我今後不這樣了。

我長大了就該幫著家裡乾活了,不能光為了好吃的才乾活。”

認識還挺深刻的,孺子可教也。

以後的日子又恢複到從前,悠悠難得的坐到了教室裡。放學就回家做飯,吃完飯刷碗刷鍋打掃衛生也包了。

爸爸走了,晚上做完作業,悠悠又擔負起誌遠他們幾個的外語學習。自七七年恢複高考,學習風氣漸濃,特彆是農村,升學成了農村人走入城市的又一途徑,廣大家長也開始重視起孩子的教育來。

教育部門逐級進行的各種競賽,也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不僅早讀和晚自習恢複了,也開始布置課外作業。

不過,比起後世來,現在的學生還是比較輕鬆的。三年級開始才有早讀,初中開始晚自習。

每天上午三節課,11.30就放學了。下午二節課,5.00放學。家庭作業也隻有晚上才有,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做完。

迪迪在京都和外國人交流過,語感特強,經常和他們幾個對話,加上悠悠的引導,外語水平上升較快。

春暖花開,各種野菜萌發。每天下午放學後,悠悠在散炭爐子上熬上雜糧粥,就騎自行車去河灘挖野菜。

有茂密的簸箕柳做掩護,把機器人放出來,一個小時的時間,收獲頗豐。回到家裡,還能吃上新鮮的野菜。

昊昊和誌遠上了初中,學習緊張了,悠悠每天出去,也割上一大捆苜蓿草,有時心血來潮,還開著吉普車,拉回來一車草。

其實這就是做個樣子,悠悠的空間裡,苜蓿草多的是,趁著沒人注意,經常的往外倒騰,家裡的新鮮苜蓿,足夠牲畜吃的。

韓屯村儘管收入高的離譜,可是大夥還是和原來一樣,喂豬喂羊喂雞鴨鵝,反正飼料充足,就是費點功夫,搭些力氣。

農村人最不缺的就是這兩樣,沒有一家因為苦和累,而放棄喂養牲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