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城裡,悠悠把獲取了安全食品證書的燒餅,貼上了純手工製作,綠色環保食品的標誌,每個燒餅竟然賣到了50元的高價。
由於集市的放開,進入八零年冬季,楊奶奶和王代娣她們銷售量劇增,比原來多了幾倍。
特彆是王代娣,她娘家的兄弟姐妹都賣小飾品,業務發展到周邊的幾個縣,同時也稍帶著收購銅錢和亂發。
楊奶奶家又找了兩個幫忙的,她現在雇傭了六個人,兩個保姆,四個營業員。
原來平城賣衣服的那家人,現在改行跟著楊奶奶賣小飾品。有一次在楊奶奶門市裡碰巧看到姥姥,她主動的過來打招呼。
“嫂子,俺後來找了您幾次,都沒見到您。賣衣服成本大,貨源還跟不上,俺就改賣小商品了,沒想到這些小東西,利潤這麼大。”
等她走了,楊奶奶告訴姥姥:“這妹子一家子是真能吃苦,幾個人分開趕集,舍不得歇一天,四五十裡的路程,見天趕個來回,也不知道個累,她家賣的貨最多。”
現在的攤販趕集,都是騎自行車,早上6點鐘起床,吃口熱乎飯,天剛亮就出發,近的還好些,遠的集市幾十裡路。
集市都是十天兩個集,集市之間相隔著十幾裡。要是天天趕集的話,遠的就得四十裡開外。
有時候上午趕集,下午還得去進貨。一般進貨都是去縣城,有個體乾批發的,也能去縣裡的批發部進貨,反正是哪裡合適去那裡。
擺攤賣服裝小商品的,大部分是縣城的居民,他們成群結隊的奔波於縣城和農村的集市之間,盤點著每天的收入,興高采烈的忙碌著。
他們的經營之道是賺錢就賣,價格絕對比供銷社裡的低。供銷社的服裝加價30%,10元進的衣服賣13元,他們12元就賣。
每個集市賣出去二三十件衣服,就是三四十元錢,跟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也因為他們的衝擊,供銷社裡除了緊俏物資,大部分東西賣不動了。
特彆是賣鞋襪的,同樣是在縣批發部進的貨,擺攤的小商販,每雙鞋就是比供銷社裡的標價低二毛錢。
襪子也是如此,供銷社賣1.78元一雙的尼龍襪,小販們1.70元一雙。8分錢的差價,就把生意搶了過去。
更為可氣的是,悠悠家賣的襪子,從75年開始到現在,一直是2元的價格,反而比供銷社裡1.78元一雙的賣的好。
供銷社從震宇公司進到了貨,可是一樣的價格,也賣不過外麵的商販,真是令人無語。
勝男舅媽的同學對她抱怨:“真是奇怪了,都是一樣的東西,一樣的價格,按說公家的得比個人的質量有保證吧,可是人們就是願意在外麵的攤販手裡買。”
勝男舅媽告訴她:“東西是一樣,價格也一樣,不一樣的是服務態度,咱們的營業員,啥時候也比不上那些商販的態度好。”
她同學恍然大悟,搖著頭說:“咱們天天喊著‘為人民服務’,可是這些年都養成習慣了,不和顧客吵架就是好的了,和外麵的商販相比,還真是差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