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鬼溜達(2 / 2)

大人一碗沒撈著喝,看見小兒子撐的抱著肚子,還眼巴巴的看著鍋,一副沒過癮的樣子,心酸的不行。

據說,這戶人家,連著做了一個夏天的胡辣湯,直到小米下來,才換了花樣,不過每次孩子說想喝胡辣湯了,都會給孩子做。

過了麥娘看妮,一般都是蒸糖三角做禮物,今年白麵多,食糖也好買,供銷社沒有平價的,集市上高價的食糖隨便買。

據說有一家為了走親戚,專門買了一斤糖,發了一鬥盆的白麵,特意的多蒸了好些糖三角,讓家裡的仨個孫子都吃個夠。

原先麥後走親戚,都是偷著蒸,等走完親戚押回來的,才讓孩子吃個解解饞。

聽奶奶說讓吃個夠,三個孫子把第一鍋的24個糖三角,都吃完了,一個人吃了八個,大的還意猶未儘。

今年是包產到戶的第一年,征購提留按耕地上交。大概每畝地十斤麥子,即使是沒種小麥的耕地,也得按這個數上交。

比起原來在生產隊交的愛國糧,算是少多了。再說了,每畝收400多斤小麥,才上交10斤,大夥都能接受。

韓屯村1200多畝耕地,才交1.2萬斤的提留,大夥把麥子曬了兩天,才去公社的糧所交糧食。

麥收過後,公社糧所就忙開了。大門口每天都排著長長的隊伍,全部是拉著麥子的地排車。

今年是群眾第一年交公糧,各家各戶分散上交,雖然是幾家聯合一齊過來,也比過去以隊為單位多了十幾倍的人。

關鍵是過稱麻煩,千家萬戶每戶都得單獨過稱,各種情況都有,每天都有特殊事情發生。

儘管大多數群眾都按照要求,積極上交公糧。可俗話說千人千心境,萬人萬模樣,在公糧裡搞鬼的也大有人在。

常見的就是下麵裝秕小麥,上麵蓋一層飽滿的麥子。要不就是下麵的麥子沒乾透,含水量過大。還有的在麥子裡摻上小粒的坷垃。

公社糧所有專門的驗質工具,多長的布袋都能把底下的麥子取出來,根本就瞞不住。

雜質多的去雜,含水量大的隻好讓他們拉回家去曬,糧所堅決不收。人們上交的小麥,多少都會去除些雜質。

儘管豐收了,可人們看糧食非常重意,特彆是小麥,在人們的心目中更是重要。

好多人家在家過好了稱,都是正好的斤數,到了糧所,除去雜質,斤數就不夠了,還得再來一次。

本來人就多,加上二次補交的,人數更多。幾十斤的糧食,和上百斤的一樣,也得是那個程序。

開始幾天還好,後來把糧所的大門堵得,交完糧食的出不來,後麵的進不去。公社隻得抽調人員,幫助糧所維持秩序。

每天的早上,糧所的人都出來發號,每天限製多少戶。領不到號的人,趕緊回去,第二天再來。省得再這裡排一天隊,耽擱農活。現在是三夏大忙,農時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