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姥姥熟知各種院落,特彆是京都的四合院。也見識過花園洋房,可獨棟的住宅樓她老人家知道的不多,最熟悉的就是悠悠媽在京華的彆墅了。
和村裡人不同,說道蓋樓房,姥姥卻是滿腹心事。
她扭頭看了眼後座上熟睡的三人,小聲的對悠悠說:“悠悠啊,你媽在京華大學的彆墅是好,可姥娘覺得咱農村人蓋那樣的樓房,還沒有平房合適。
彆墅的院子裡種花草合適,可咱莊稼人,誰家不養雞狗豬羊,家家都有幾大垛柴禾和飼草,想想都覺得彆扭。”
悠悠想到漂亮的彆墅前,滿院子的雞鴨、豬圈羊棚和柴禾垛,頓時一陣惡寒。
“那就不養唄,現在村裡集中養殖,各家都不養牲畜,乾淨還省事,不挺好的。”悠悠想的挺美。
可姥姥不這麼想:“人省事了,可錢也沒了,吃個雞蛋都得花錢買。以前咱們村誰家不淹幾百個鹹鴨蛋,今年就淹幾十個,讓孩子和老人吃個稀罕。”
“至於嗎,一百個鴨蛋才十來塊錢,有錢不花放著白搭。”悠悠對現在人們的生活觀念依然不能理解。
韓屯村家家都有十萬的存款,人人都有工作,可家庭養殖的習慣不僅沒丟,反而養的更多。
從七六年開始,幾乎成了習慣,各家一次都養十頭豬,一年養兩次,每家都是兩個豬圈。
每家都養十多頭青山羊,三四十隻雞。鴨子鵝家家都喂上百隻,村前的塘子坑邊上,滿了鴨棚。
光是靠養殖,每戶年收入都接近五千元。雖韓屯村飼草豐富,可養的多了也很辛苦。
打掃衛生出圈又臟又累,一天不掃就臭味熏天。儘管悠悠暗地裡定期噴灑各種藥物,個彆懶惰的人家依然是臟亂差。
五千元在這個年代可是筆巨款,彆說是農村了,就是國家工作人員,也不會放棄這項收入。
這兩年實行了生產責任製,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飼料也多了,可一家最多也就是喂兩頭豬。
附近灘區的村莊,黃河岸邊全部被悠悠種上了苜蓿草,不過他們村的灘塗地最多百十畝,每戶隻能養三四頭豬。
韓屯和石廟村,由於黃河北移,灘塗地多達幾百畝,為村民養殖提供的富足的飼料。
像平城縣的李村,黃河南移,村裡的耕地都成了河底,莊稼種到了河沿邊,苜蓿草都被他們鋤乾淨了。
養鴨子是靠的村前的千畝塘子坑,冬季喂苜蓿草粉。石廟村的塘子坑麵積少,多的一家養十幾隻,還有好多人家沒養。
韓屯村正是靠了這些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養殖才能迅速的發展起來,家家收入居豐。
要是讓村民在養殖和住樓中選擇,估計大家寧願住平房,也不會放棄養殖。
娘倆說著說著,不自覺的聲音就大了,二爺年紀大覺淺,車子稍微的顛簸,就醒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