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蓋彆墅?(2 / 2)

聽了娘倆的議論,擔心的問:“秀芹,俺沒出過遠門,彆說見了,聽都沒聽過彆墅。以前成天樓上樓下的喊口號,知道住樓是好事。

可聽了你剛才的話,俺咋猜思著不對勁。咱莊稼人不喂生靈(家畜)可不行,彆說現在一年買幾千塊錢了,就是一年二三百塊,也是筆大收入,夠給家裡置辦個大件。”

姥姥趕緊給他解釋:“二爺,我就在京都見過婉瑩的彆墅,也沒見過農村的樓房是啥樣。就是覺得京都的彆墅住著是好,可養生靈子不太合適。咱這不是去參觀嗎,到地方就知道了。”

二爺也說:“原來養一頭豬也沒覺得咋著,這養的多了,家裡的味道確實不好。特彆是陰雨天,滿院子都是豬糞的臭味。

依俺說,蓋樓還不如建個好豬圈,就像咱村裡的豬圈那樣,自動刮糞,自來水衝洗,乾淨衛生。各家再建個沼氣池,做飯都不用燒鍋。

沼渣肥地比土雜肥好,一年清理兩次就行,比天天出圈輕省多了。”

得,娘倆糾結的養殖問題,被二爺一句話給解決了。要不說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偉大的,實踐出真知。

悠悠由衷的敬佩:“老姥爺,您老就是高,境界高眼界也高,不愧是村裡的家族長,領路人。”

二爺緊張的說話都打彆:“悠悠,現在可不行封建那一套,俺可不是啥家族長。要說領路人,你舅姥爺才是。”

姥姥也不管悠悠正在開車,伸手照著悠悠的後背就給了幾捶:“讓你胡說,越大越沒把門的。好好開車,大人說話小孩子少插嘴。

不過二爺,悠悠說的也對,您老這想法確實好。”

唉,咋又犯了這個年代的忌諱,家族長自解放後就被歸入封建殘餘之列,屬於被批鬥的範圍。

雖說改革開放三年多了,可經過解放後三十多年的洗腦,人們的言論還是沒放開,好多的話心裡認可不敢公開的說出口。

悠悠認命的閉嘴,可姥姥和二爺聊開了,話題就是各家建豬圈和沼氣池,用工用料成本麵麵俱到。

農學院給村裡建豬圈和沼氣池時,二爺全程陪同,各個環節門清。

據他老人家估算,建成兩個高標準的豬舍和一個小型的沼氣池,得花費二千多元,能建一處五間主房的磚瓦院子。

二爺發愁的說:“花費大咱村裡不怕,沙子水泥和鋼筋難辦?全村人都建,用量太大了。”

“二爺,這些物資都包在我身上,您老給大夥說聲,儘管放心的建。”有悠悠的商城做後盾,姥姥話說的特有底氣。

悠悠商人本性使然,特彆的肉疼,後世的環評要求嚴,這些物資供應充裕足可價格高啊。

現在,這些物資屬於國家調控範圍,隨著人們生活的提高,缺口越來越大,計劃內外價格差了兩倍。即便是市場上的最高價,也比悠悠商城裡的價格便宜。

平時鄉親們用沙子水泥,都是托悠悠姥姥代買,姥姥全部按照國家定價收錢。

每次倒騰這些貨物,悠悠都喊虧本,姥姥就說她奸商,屬貔貅的,隻進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