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參觀觀摩(2 / 2)

石廟村的石書記拉著那倆隊的隊長,跟著提要求:“李書記,您彆忘了俺們村,他們倆隊把錢都準備好了,墊好村台就扯電。

俺們村裡沒積累,他們這倆隊有,可墊村台這樣的大工程,光靠他們自己可不行,還得您給幫忙。”

那倆隊長倒是同心,趕緊表態:“看了大嶽莊,俺們回去也想建個工廠,李書記您得幫著把蓋工廠的地基給墊起來。”

李專員高興了:“好,你們這趟是來對了,思想這就有了轉變。墊地基的事歸我,建工廠你們找援朝,他抓經濟內行。”

那倆隊長更高興:“李書記,有您這句話俺就放心了,援朝書記給俺們聯係好了,回去俺們就扯電。”

廣場的南麵,是一座古香古色高大戲院,飛簷走壁,雕梁畫棟。牌匾上用紅漆書寫著幾個大字:大嶽莊人民劇院,咋看咋彆扭。

據介紹,這座戲院是清雍正朝時期的建築,為了慶祝大嶽莊的絲綢成為貢緞而建。

劇院的後台,單獨的房間就有十幾個,鑼鼓樂器齊全,大大的樟木箱裡裝慢了戲服,化妝台上琳琅滿目,擺滿了水粉胭脂。

嶽書記笑嗬嗬的介紹:“我們村的人愛熱鬨,早晚喜歡扭秧歌,過年節時,村民自己就能排幾台戲。”

縣裡的陪同補充道:“他們村原來就有專門的戲班,這兩年重新排戲,唱得比縣劇院的專業演員都好。大嶽莊的條件太好了,縣劇院請不動。”

嶽書記反駁說:“我們每年都去縣裡義演,演員自己不願意去,村裡也是沒辦法。”

“擱我身上也不去,你們村條件這麼好,正式工人也沒你們收入高,誰和錢有仇。”

“這我們可不能認,俺們村一個工值兩元錢,和三級工的工資差不多,能算高嗎?”嶽書記分辨道。

陪同的同誌笑著搖搖頭:“不高!嶽書記,你給韓書記和李專員他們介紹下你們村的福利。”

“好,快開飯了,咱們先去食堂,坐下慢慢談。”嶽書記說著帶著大家往餐廳走去。

食堂和戲院緊挨著,就在戲院的東麵,北麵是學校幼兒園,南麵是村裡的工廠,餐廳位於中間。

食堂雖然不是樓房,可比平房高出二米,寬度得有十多米,比洪城縣的大禮堂都大氣。透過寬大的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到餐廳內整齊的餐桌。

食堂的大門上,分彆掛著兒童食堂、老人食堂、學生食堂、大眾食堂的牌匾。

嶽書記邊走邊介紹:“我們村的食堂自五八年成立到現在,一直實行份飯製,村裡統一發放就餐。群眾如果自己做飯,餐可以退錢,也可以換食材。”

現在是上午的十一點半,老人和孩子已經開始用餐,每人的麵前一個搪瓷托盤,托盤內三個小瓷碗,分彆盛放著兩菜一湯:西紅柿炒雞蛋,油菜香菇,海米紫菜湯。

餐桌中間放著個大號的搪瓷盆,裡麵是白麵饅頭,饅頭不限量,隨吃誰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