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外彙(1 / 2)

() 石支書看著他們村的兩個隊長,大發感慨:“還是你們想的透徹,分開的隊又合了起來。這才兩年的時間,都有辦工廠的資本了。其他的幾個隊,連扯電的錢都沒有。

村裡更是一分錢都沒有,就四個社辦老師,工資都得靠上學的孩子自己兌。為了不給老師兌工資,好些人家連學都不讓孩子上了。咱村二千多人,上學的孩子都沒有韓屯多。”

石支書說的孩子上學的事情,不止是他們一個村,而是普遍現象。實行了生產責任製,人們的生活富裕了,可孩子失學的反而多了,關鍵原因就是民辦教師的工資問題。

各村辦小學大部分都是民辦教師,工資待遇從村裡集體收入中支取。實行生產責任製以後,村裡沒了收入,就讓上學的孩子兌。

每個學生一年得二三十元錢,得賣百十斤麥子,人們舍不得,上學的輟學,適齡的根本不讓上。

初中和高中就沒有這種情況了,教師基本上都是正式編製,國家發放工資。

大嶽莊的耕地很少,都在村北,全村二千多人,耕地不到千畝,人均四分田。

不過高高低低的山頭挺多,一眼望不到邊,全都栽滿了桑樹,嫩綠的桑葉剛剛展開,一片生機。

嶽書記給大夥介紹:“不光是我們村,這附近的幾個公社都以植桑養蠶為主,養的蠶全部交到我們村工廠裡,收入比種田高多了。

你們還得去彆的村參觀,看過就知道了。彆的地方俺不知道,俺們公社一半以上的村莊,都沒分地,還和原來一樣。”

大嶽莊成立了專門的農業組,總共不到百人,大部分是婦女勞力,她們主要從事采桑養蠶。

大嶽莊的麥場旁邊,蓋了一大溜高大的房子,裡麵放著各種大型的農機具。

令悠悠震撼的是,竟然有一台高大的聯合收割機。嶽書記自豪的說:“這是蘇聯老大哥支援我們的,就這一台機子,我們村接近千畝的小麥,兩三天就能收割完。

這聯合的收割機直接出麥粒,拉到麥場曬兩天就能入庫。俺村裡千畝農田就十多個勞力種,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蔬菜大棚裡。

這十個溫室大棚可真費事,不過收入也高。常言道:一畝園十畝田,俺們這溫室大棚,可以說一畝抵百畝。

不是俺吹,冬季的黃瓜西紅柿,每斤五毛錢,一個大棚能收五千多斤,一個冬季,就能收入二三千元。俺們還不用出去賣菜,都是蔬菜公司派車來拉。

依俺說,辦絲綢廠你們不會,建蔬菜大棚倒是不難。你們要是想學,可以派人來,在這乾上半年,啥都學會了。

說實話,俺們村裡缺勞力,來人管吃管住,每個月13.5元的臨時工工資。來去自由,俺們可沒有三年出師的講究。”

石支書笑著回答:“謝謝嶽書記您的好意,韓屯村就有溫室大棚,俺們可以去他們村學習,離家近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