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外彙(2 / 2)

嶽書記看著悠悠舅姥爺,讚歎的說:“老哥,您們村發展挺快,我抽空也去你們那裡取經。”

韓玉林不好意思的說:“我們村就一個大棚,才建了兩年,和你們沒法比。”

大嶽莊的麥場旁邊,整齊的排列著十個玻璃溫室大棚,每個大棚一畝地。

隔著明亮的玻璃,就能看出裡麵的各種蔬菜,長勢喜人。

韓玉臣的注意力都在那台聯合收割機上,圍著機器轉了幾個圈子,開口詢問:“嶽書記,你這機器用了得有二十多年了,保養的可真好,和新的一樣。”

嶽書記笑著回答:“我們這十幾種機器,就這一台最早,是56年的。中間壞了一次,全省都沒有會修的,還是從東北農場請來專家修好的。

它可是我們全村人的寶貝,一台機器能頂上百人。不瞞你們說,我們村的年輕人,好多就沒割過麥子,離了它還真不行。”

旁邊有位老農嘟囔道:“現在的年輕人,何止是沒割過麥子,好些連地都沒下過,咱們村要是和彆的村那樣,把地分到各家各戶,好些人家都得撂荒。”

聽了他的話,悠悠仔細的觀察了一下,在大棚裡忙碌的,還真都是年齡偏大四五十歲的,一個年輕人也沒有。

韓玉臣驚訝的說:“你們用了快三十年的收割機,俺這可是頭一次見。早就聽說蘇聯老大哥先進,人家三十多年前造的機器,咱到現在都沒聽說過。”

嶽書記給大家解釋:“我們村原來住過一個蘇聯的專家團,村裡的大部分機器,都是他們讚助的,說句實話,俺們村多虧了他們,才能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

他們縣委的同誌咳了幾聲,嶽書記笑著說:“不說了,俺這也是看到這兩年國家改革開放,才敢禿嚕幾句。”

韓玉臣轉頭就問悠悠姥姥:“秀芹姐,你給大衛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國家有這機器不,要是有的話,幫咱們也買一台,貴賤咱都要,這機器可太好了,得節省多少勞力。

每次麥收,咱村的肉聯廠都得停三天工,少掙多少錢,大夥起早貪晚,累得賊死。”

“好,我回去就給大衛打電話,他們國家沒有,我就問建業,讓他給幫忙,這事包在我身上。”悠悠姥娘是看到悠悠點頭了,話說的特瓷實。

援朝舅舅趕緊聲明:“姑,您隻能用京都分公司的外彙了,臨水分公司的那些外彙,我可都安排好了。”

悠悠姥姥笑了:“行,我自己想法去,京都那邊的外彙,劉冉四叔比你盯的還緊。”

石廟的那倆隊的隊長,趕緊湊了上來:“姐,您費心給我們隊裡也買一台唄,俺們回去就安排隊裡的婦女,啥活都停了,全部給大衛做鞋墊,一年不夠俺們做兩年。”

李專員到底是分管農業的,他見多識廣。“石支書,你們還真會沾便宜,這聯合收割機價值五十多萬,靠做鞋墊換,二十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