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騾子”乾脆:“彆算了,咱每種顏色粗細都要一百斤,白色的用的多,每樣要二百斤,回去各家分。不夠咱村裡有車,再來拉唄。”
大夥在大嶽莊買的東西把車都塞滿了,再買棉線確實裝不下。不過,最後,每種顏色的紗線還是要了五斤,先帶回去給大夥當樣品。
二百多斤棉線打了個大包,放到悠悠開的吉普車頂貨架上。李專員看著悠悠車上的貨架,對自己的司機說:“回去咱們的車頂也按個貨架,這東西實用。”
石廟的倆隊長看著幾個長長的隊伍,若有所思的問道:“同誌,俺打聽個事,你們這紡織廠,光是紡線和染線兩個車間,得用多少投資?”
這個問題講解員還真回答不上來,她抱歉的說:“你們先等等,我問了再給你們回答。”
布匹門市的櫃台上擺滿了成匹的棉布,光滑平整,色澤亮麗,花色清晰。
櫃台的前麵擠滿了人,倒是沒有排隊的,十來個營業員都忙不過來。
小靳莊的棉布不要布票,質量又好,價格和國家定價相同,深受群眾的歡迎。
現在供銷社偶爾也供應不要票的棉布,布票價格也降了下來,每尺不到一毛錢。
講解員介紹:“這附近十裡以內的人,買布都來我們村,其實供銷社裡也賣我們村的布,可大家寧願多跑路,也得到我們村裡的門市上買。”
花同樣的錢,大家當然想買好的。現在農村半數以上的人家都有自行車,二三十裡的路程,個把小時就到了。
韓屯村的人在大嶽莊買了不少絲綢,倒是沒再買棉布。石廟村他們三個,每人買了十幾塊布,老人的孩子的加上孩子娘的。
參觀完工廠,也到了吃飯的時間。小靳莊和大嶽莊一樣,工廠裡也有食堂,不過就餐的大部分是上班的工人。
食堂設在工廠的最後,前後都有大門,也有孩子和老人在這裡用餐的。
“俺們村的工廠三班倒,上班在廠裡吃一頓放就行,其他的兩頓,大夥還是習慣了在家自己做。”
食堂裡就一樣飯菜,白菜豆腐燉粉條,一毛五一份,一份一大海碗,分量十足,白麵饅頭一毛錢一個。門口擺放著幾個大保溫桶,裡麵盛著開水。
他們村裡的人吃飯用票證,外來人員現金結算,饅頭不用糧票。
講解員幫助大家買好了飯菜,就告辭了。飯菜雖然不如大嶽莊的豐盛,可味道卻挺好。能將簡單的白菜豆腐做成美味。看來也是村裡做飯的高手,果然吃貨在民間。
二十多分鐘後,大夥剛吃完午飯。講解員就回來了,還帶來了他們村的靳支書。
相互介紹後,靳支書解答了石廟村提出的問題:“俺村的紡織廠上的是一萬錠的生產線,全部從英國進口的機器,每天能紡3噸紗。我們縣裡的紡織廠也是一萬錠,每天才紡2噸紗。
不承認不行,這外國的機器就是好。可價格也高,這萬錠的紡紗機器,就得二百多萬。最貴的是印染機器,四百多萬元,幸虧染料價格和國內差不多。
貴有貴的好處,染出來的布就是好,色澤鮮亮圖案清晰還不褪色,上午你們也見了,俺說的不錯吧。
還有就是這外國的機器好用,從開業到現在二年多了,就沒出過毛病,產品全都是一等品,俺村就沒處理過殘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