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蒸包子(2 / 2)

包菜饃得先擀皮,這也是一種技巧。擀好的麵皮,外麵薄中心厚,才比較合適。左手托著麵皮,把炒好的餡放進去,右手將麵皮的邊捏成褶往中間收,把餡包嚴實,就算成功了。

舅姥娘做了個示範,就去擀皮了。孩子們齊動手,悠悠昨天做粘豆包不在行,做包子卻是得心應手。

主要是在後世喜歡自己蒸包子吃,為此專門參加過麵點培訓班,手藝相當的嫻熟。

悠悠會做的包子餡比較多,不過像今天這麼大份量的餡,可真沒弄過。自己做包子的時候,最多調一大碗餡,做十來個小包子,就圖吃個新鮮。

份量小了自己能掌握住味道,今天的餡放調料都是舅姥娘把握,悠悠真的辦不了。

幾個小的包菜饃是真不行,彆說好看了,連裡麵的餡都包不嚴,包子皮根本捏不到一塊去。

想到自己剛穿過來時,村裡的姑娘七月七過“乞巧節”,做的各種花饃,花樣繁多,形象逼真。再看看幾個孩子笨拙的動作,看來“乞巧節”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也算是一種另類的麵點培訓班。

悠悠把自己做的菜饃,和舅姥娘做的放在一起,比舅姥娘做的都好看,這次孩子們不笑話她了,都舉著自己手裡的包子皮,央求悠悠;“姐,快教教我們。”

悠悠耐下心來,一步步的教他們,褶子雖然大小不一,可總算是能把皮捏嚴實,不露餡了。

智茹看著自己包的十幾個歪歪扭扭的菜饃,泄氣的說:“姐,我咋覺得越來越難看了。”

誌斌安穩她:“我覺得比昨天咱姐做的豆包好看多了,你這菜饃好歹沒爛皮。”

舅姥娘對她說:“你比悠悠小四歲,多做幾次就好看了。”

誌新和智萍倆人的手巧,袖珍小菜饃有模有樣,倆人高興的咧著嘴,把自己做的單獨放在一起。

人多手快,一會的工夫,就包了幾十個。舅姥娘把包好的菜饃放在一起,蓋上大塊的抹布,放在一旁醒著。

她老人家把兩個大鍋都刷乾淨,鍋裡添上水,灶裡填上劈柴,點著火讓它自己燒。

十幾分鐘的時間,鍋裡的水就響了,菜饃也醒好了,外麵的皮鼓了起來。

舅姥娘和悠悠端著醒好的菜饃,往鍋裡擺,悠悠看著碗口大的菜饃,想著後世自己做的包子,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兩口就能吃一個。

包子蒸上了,這次換悠悠擀皮了,練了幾個就找著感覺了,速度越來越快。幾個孩子看見了,也都心動難耐,輪流著學擀皮。

擀皮不好學,可是能返工,擀不好重新揉成團,接著再擀。儘管速度慢些,可架不住人多,一會的工夫,就堆了好幾摞包子皮。

皮擀完了接著包,這次包的菜饃就比剛才的好看多了,速度也快了。

悠悠開始提要求:“裡麵多放些餡,薄皮大餡才好吃。都彆慌,慢工出巧匠,熟能生巧。”

誌新說到:“悠悠姐,你說的我明白,姥娘教智莉走路時就是這樣說的,先學會走才能學跑。可是智莉不聽話,還走不穩當就想跑,結果沒少摔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