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衛華決定了去靖安置地,投進的一千兩說多也不多,少也不少,蘇葉讓他去找兩個弟弟合計合計,謝衛華應了。
謝衛華去找謝衛辰,兩人一起進城,第二天中午回來,謝衛華臉色有些難看,蘇葉以為兩個小叔不同意,用過午飯回房,蘇葉拍拍他後背:“他倆不同意也就算了,生什麼氣,用我自己的銀錢.”
她的嫁妝銀一分沒花,每年年底還有二表哥,二堂哥送來的分紅,蘇景謙開的書局,她寫的一些幼兒小故事,蘇景謙畫圖,印出來好銷得很,這又是一筆收入。
謝衛華歎口氣:“他們不是不同意,而是同意得很痛快,兩小子同時表示,隻要不讓他們管家裡的產業,我愛怎麼乾就怎麼乾,銀子怎麼花就怎麼花。
衛辰跟我說: 大哥,我覺得自已考個舉人已經很了不起了,會試我隻考一次,回來當個先生,養家糊口,閒時上山打獵,等承瀚成年了,他來養家糊口,我回來養老。”
蘇葉被謝衛辰的話驚到了,如果嘴裡有水,她肯定會噴出來,她定了定神,說:“就算承瀚十八歲,他也還沒四十,沒四十就養老?”
“是啊,他現在讀書非常用功,他覺得舉人一定考中的話,不如早點努力考,中了舉人,他就自由了,所以現在讀書很認真,隨他去了,他是大人了,有自己的想法。”
蘇葉笑了笑:“衛遠是什麼想法”
“他呀,和我說他想努力進府城的六扇門”。
“三法司衙門,不好進吧”
“不好進,他現在天天有空時就背律法,分析各類案例。”
“不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話真不錯。”
謝衛華想起一事,又說:“我們的鞋縣裡沒供貨,但昨天我發現城裡不少人穿上我們的鞋子”
蘇葉一點也不意外,何芬和她說過,村裡不少人去作坊買鞋,貨有點餘頭時,她就按批發價賣給他們,肯定有人倒騰,不過數量不多.
她回道:“村裡人去作坊買,三弟妹按批發價賣的.”
“衛遠說現在許多雜貨鋪有各種木頭鞋底零售,二十文一雙,生意很好,不是景楠那裡傳出來”,買個木頭鞋底,回去自己仿著做,能省太多錢.
“不要緊,從我們這買回去一拆就能拿到樣板,先不說碼數做出來是否標準,木頭底買回去自己做,做不好穿不了幾天就壞掉,景楠那裡也可以做鞋賣啊,他有較標準的尺碼”。
這可不像千層底,套底和上鞋麵都非常重要,弄不好的穿兩天就脫底,好一點做不到位能穿時間長一點.
“穿幾天壞掉,照你這麼說,木頭底很快冷清下來,景楠的生意一直很好,看不上這點,我們訂的鞋底全是學徒工們做的”。
他沒說的是,蘇景楠把少部分鞋底交給學堂裡學木工的少年們來做後期打磨,兩雙一文,少年們既能磨練手工,又能掙點零花錢。
“平底的木頭底不會冷清,學堂裡不是有人學木工嗎,這又不難做,讓孩孑們練練手,拿去姑父店裡賣,既能磨練手藝又能掙幾串烤串錢”,蘇葉說道,平底木頭底又薄又輕,最主要不像純布底容易浸水。
雖說木頭鞋底福家村也用了幾年,嫁進來的大小媳婦,從村裡嫁出去的姑娘有傳到外麵,但都是小範圍的,這一次他們做的鞋流行開來,也帶起木頭鞋底的熱潮。
謝衛華也覺得這主意不錯,說:“明天我趟去堂.”
......
次日中午,何芬回來用飯時,臉上氣呼呼的,飯已擺上,蘇葉沒當場問她,用過午飯,孩子們在堂屋嘻鬨,蘇葉和何芬坐壁爐旁。
何芬泡著茶,蘇葉問她:“回來時氣呼呼的,作坊發生何事了。”
何芬默了一會,說:“吳大嬸和朱二嫂子五天前不是辭工了嗎,今天有人和我說她們家裡有人在城裡擺攤賣鞋,樣式細節上隻稍改了一點,按我們批發價賣的,生意特彆好。”
蘇葉回憶那兩人乾活的模樣,說:“她們一個是上底,一個是上鞋麵的,倒是兩個重要環節,她們是分開做還是兩家合夥。”
何芬:“分開”
這種情況是沒法找她們算帳的,一是款式不完全相同,二是做鞋幾乎是每個婦女都會,她們從謝家學的隻是小技巧,和她們對質,她們不會承認是從謝家學的,說自已琢磨出來的,三是木頭底村裡幾乎家家戶戶都用,她們為什麼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