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草出生在離南豐鎮十幾裡路的山拗裡,村裡重男輕女是常態,從記事起,她就沒吃過一餐正經飯,經常一人偷偷在山裡弄吃的,所以就算在家裡長年吃不飽,她長得不矮,一身力氣能和一個壯年男子相比.
十六歲那年,劉家老五到娶媳婦的年紀,可上麵四個哥哥娶妻掏空了家產,拿不出更多的娉禮娶附近的姑娘,隻好看向山裡,花一兩銀子把張小草娶回家.
鎮郊的日子怎麼也比山裡的日子強,按說嫁人後張小草一年怎麼也比在娘家更好.
可她娘家是山裡,窮,又重男輕女,嫁妝隻有幾個櫃子,被婆家人看不起,乾活最多,吃得最少,婆婆為難,妯娌明裡擠兌,暗裡挑撥,下黑手,木頭一樣的丈夫不知道怎麼幫她.
第一個女兒出生,日子更難過,第二個女兒出生,家務活她全包了,第三個女兒出生,她抬不起頭,第四個女兒出生,她心生絕望,人變麻木,活一天是一天.
又過兩年,她生下第一個兒子後,人才有一絲生氣,有了盼頭,可日子照樣難過,劉家不缺孫子。
張小草第二個兒子滿一歲時,劉家分家,沒有固定進項的家庭,分家是越分越薄,五房隻分得一畝中等地,一畝沙地,五百文錢,一些破爛的家當.
宅基地劃在空曠的村西尾,夫妻倆搭兩間茅草屋住下.
這在夏天住茅草屋沒事,過冬確是不行,孩子都還小,一個風寒能要人命,在冬天來之前,得把泥磚房建起來.
剛收了麥子,種下玉米,找短工的人太多,難找,劉老五去采黃泥來踩,做泥磚,沒錢自己慢慢做.
他不知道村西五座山什麼時候被人買去,當一個姓王的小夥子問他要不要去那邊乾活,四十文一天,包三餐,他高興應了.
孩子大的看小的,孩子娘也成了廚房幫工.
儘管在三伏天裡上山砍樹,活重又熱,早晚不熱,蚊蟲又多的要命,可離家近,掙的錢多,現在去找短工,三十文一天最高了,雖也包三餐,但飯隻能把肚子填個半飽.
不像在謝家,每天晚餐有個肉菜,菜是定量,可不管饅頭或米飯,隻要不裝回家,你吃多少都沒問題.
在謝家乾一個月,他吃進嘴裡的肉比以往三十多年加起來還要多,餐餐飽飯的感覺太好了,乾重活人不瘦,反而長肉了.
在得知東家收蘑菇,他知道機會來了,婆娘辭了做飯的活,去告知山裡的大小舅子們,然後婆娘帶二妞和三妞專去采蘑菇,婆娘是山裡人,自然比平常人快一步找到蘑菇,收拾蘑菇也很麻利.
大妞在家看弟弟妹妹,順便照看曬的蘑菇.
一家人早起貪黑,到九月賣完最後一次蘑菇時,家裡存銀竟有了十六兩還多.
這銀子起兩間青磚瓦房,砌起黃泥磚圍牆,夠了!秋收農忙後再去謝家做活,過冬的衣服有了.
於是,劉老五和張小草帶兩個較大的女兒匆匆把兩畝玉米收了,劉老五去買磚瓦,張小草去給和劉老五關係較好的堂兄弟家收玉米,換工.
材料準備齊了,種完冬小麥,看好日子,開工建房,兩間簡單的青磚房,十天後就上了梁,起圍牆,建豬圈,盤炕,安窗戶,裝門,再過五天,齊活.
新房子通風晾乾時,夫妻倆又急急忙忙去謝家挖樹坑掙錢,雖然時間緊迫,忙的團團轉,累到不行,可等到一個好日子,搬進新家,一家人穿著新衣服,辦暖房宴時,生活充滿了希望.
暖房宴吃完,等送走全部來客,關上大門,一家人抱一起痛哭,一家八口,走到這一天,太不容易了,不再被罵絕戶,女孩不再被人罵賠錢貨,吃個飯不再惶惶不安,這一天,他們盼望太久太久了!
兩個大人,幾天個孩子,痛痛快快哭了一場.
等年底臘月蘑菇價格瘋長,大部分人暗裡罵謝家心黑,夫妻倆卻沒有,心裡感激謝家.
他們知道,當時不賣蘑菇,或賣給鎮上商家,拿到的錢起碼少上兩成,他們起房子的錢不夠,隻能建個黃泥房,一家人縮在一間房裡麵.
翻過一年六月份,謝家招小孩,前麵三個夠年齡的,劉老五和張小草都把她們送進果園,家裡少了三張吃飯的嘴,糧食壓力大減.
過年到六月,夫妻倆又在謝家做短工,攢了幾兩銀子,買下挨著家的兩畝荒地,用泥磚牆圍起來,家和果園打通一個門,打算學謝家果園的樣子,打理荒地,不過他們買不到蘋果苗,計劃明年開春種棗樹苗,到時攢的銀子應該可以打個井了.
暫時種不了樹苗,牆圍起來了,他們沿圍牆,建幾個大雞棚,大量養雞,謝家果園裡養的雞把張小草羨慕壞了.
張小草見謝家果園裡的雞圈隔段時間撒些石灰,雞圈隔天清理一次,她雖不理解,但不妨礙她照做.
張小草前些年活得麻木,護不住幾個女兒,幾個女兒被堂兄堂姐欺負慣了,人顯木納,一點小姑娘的靈動都沒有,她和幾個女兒關係不親厚,小女兒是三個姐姐帶大的,和她關係更是疏遠.
張小草心裡明白是自己種的因,母愛這摸不著的東西她本人從沒得過,生下第一個孩子後,她試著做個好母親,可連續生四個女兒,婆家看不起,婆婆搓磨,妯娌欺負,村裡人嘲笑,磨儘了她所有情感,活得行屍走肉,直到生下兒子!人才有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