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2 / 2)

林如海一年巡鹽禦史的任期已滿,既是揚州一地經巡視百姓安居樂業,林如海攔截叛黨出逃也是有功之臣,朝會上便對林如海的安置問題展開了討論。

那驚出周駿譽一身冷汗的新記賬法就是從鹽政衙門率先傳出來的,不但戶部官員因此加班加點了許久,連負責司徒岩一案的三司官員都跟著吃了掛落。林如海尚未回京,已經得罪了許多人。自然有人不願意林如海這個時候高升。

於是戶部左侍郎楊暢走出班列道:“啟稟皇上,臣以為兩淮鹽運使林大人在任時治理有方;鹽運乃國之大事,關係國計民生,林大人既有此能,當繼任兩淮鹽運使。”

“臣附議!”

“臣附議!”

……

這是想將有功之臣按在原職位上了,連官都不給升啊。關鍵是林如海尚在江南便得罪了許多人,即便如此安排不合理,也附議者眾。

吏部尚書顧冶道:“啟奏皇上,臣以為朝廷應賞罰分明方能服眾,林如海作為有功之臣,當論功行賞。兩淮鹽運使一職向來是一年一輪換;因林如海打破常規不妥;讓有功支撐隻任原職亦是不妥。”

吏部管全國官員任免,權利極大,尚書一職也需賞罰分明之人擔任。顧冶倒不是專門替林如海說話,隻是作為吏部尚書的職責所在,聽到不合理的諫言,直言反駁。

這話自然也有不少附議之聲。

朝堂之上誰不是過五關斬六將升上來的,今日林如海遭遇不公若是沒人直言;他日自己有功不賞是否也無人替自己說話?林如海得罪再多的人,也不到得罪滿朝文武的地步。

楊暢本來也沒奢望將林如海按在兩淮鹽運使上,不過是打著先抑後揚的主意,隻要將林如海按在地方即可:“皇上,臣亦覺得顧大人此言有理。臣之前隻想著兩淮鹽運使一職需要林大人這樣的能人,然則隻要是賢才,在哪裡任職都一樣是國之棟梁。既是前江南巡撫錢益年大人升了兩江總督,江南巡撫一職便空出來了,由林大人補缺正好。”

這回附議的人更多了。一地巡撫乃是封疆大吏了,林如海若從兩淮鹽運使升為一地巡撫,也算得了該有的升遷。

賈敬聽著朝上的爭論,突然想到在賈赦南下之前,跟自己提過要讓戶部尚書換人的事。彼時賈赦說因想法未成熟,還在靜候時機,也未與自己透露詳細計劃。但是現在致和帝勒令岩親王案所有賬目用新記賬法,這不正是時機麼?

那若是要拉周駿譽下馬,林如海攜著攔截叛黨出逃和改革記賬法兩項功績頂上來正好。如此算來,林如海回京勝於留在江南。

但是賈敬是什麼樣的人?寧國公之後,現在的京營節度使。兵法有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人家賈敬想要爭取林如海回京,偏要故意支持林如海留在地方。

賈敬亦大聲道:“臣附議!”

寧榮二府同氣連枝,甚至在司徒硫眼裡,有時候賈敬在朝堂的發言也代表了賈赦的意思。尤其上回賈敬一個諫言將錢益年推上了兩江總督位後,司徒硫一係都極重視賈敬的發言。

賈敬這突兀的聲音一響起,司徒硫、周駿譽等人幾乎不約而同的覺得賈家又在憋什麼壞水兒?

有些事情一旦疑心生暗鬼,便會讓人自己嚇自己。司徒硫和周駿譽等人不約而同的想,若是林如海任江南巡撫於東宮而言有什麼好處。

哎喲,這一想就不得了了,錢益年此人清高正直,不群不黨,所以致和帝將他放去江南和謝昊堂打擂台。可是自從錢益年和林如海聯手攔下王家船隊後,和林如海算是生死之交了。

若是錢益年任兩江總督,林如海任江南巡撫,不是整個江南都拱手相送了麼?以前甄家在江南勢大,好歹還有錢益年和林如海做牽製呢,司徒岩就敢謀逆。若是納全國半數錢糧的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全落入東宮手裡,自己以後還拿什麼相爭?

如此一想,便是想將林如海按在地方,江南巡撫也絕對不是好職位;彆說江南巡撫,最好連兩淮鹽運使也換人。

都輪不到司徒硫一係的官員出來反對,吏部尚書顧冶又諫言道:“皇上,臣以為楊大人之言依然不妥。林大人雖是論功該升遷,但林大人乃本貫蘇州人士,本朝為了避免地方官員和宗族勢力相勾結,向來回避回原籍任職。江南巡撫衙門設在蘇州,此職不適合林大人。”

看看,這就是人家吏部尚書的素質,隻反駁不合理的諫言,對事不對人。

有了吏部尚書之言,司徒硫等人鬆了一口氣。但是地方大員如今空出來比兩淮鹽運使更高的職位就這兩個,一個已經定了錢益年,剩下一個不適合林如海,那林如海隻能回京候缺了。

一番商討之後,定下錢益年升任兩江總督,林如海回京述職,一道任命一道調令一同送往江南。

這個結果賈敬自然也是極滿意的。江南乃是本朝腹地,致和帝不會讓江南地方大員全出自同一派係。既是製衡難以避免,不爭便是爭了。

而現在的江南則正是權利更迭的時候,有人拍手稱快,有人噤若寒蟬。

巡按官員代天子巡狩,大事稟奏,小事立裁,更何況這回朝廷派了這麼一個拿著尚方寶劍的巡按團南下。

關於岩親王一案,現在已經捉拿了許多同黨案犯,除了甄應嘉、王子服、謝昊堂這樣的主謀需要押回京城受審,許多當初壟斷海貿生意的甄、王兩家族人、假扮海匪的爪牙都在立裁的範疇。

除了岩親王案相關,地方百姓亦可到巡按團所到之處攔路伸冤。江南既是溫柔富貴鄉,也有藏汙納垢處,這一查,勾出多少見不得人的勾當來。

除了蘇州、揚州因有兩個正直官員坐鎮,兩地冤情較少,像金陵這等出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的地方,類似案件不勝枚舉。多少冤案就此昭雪,看得人觸目驚心,可說是江南許多州府的菜市口每天都在砍人。這些案件也有到記錄在案,整理成冊,遞入京城,到時候作為賞罰地方官員的依據。風流富貴之地,這些時日都飄著血腥味。

百姓自然拍手稱快,奔走相告上天開眼了,終於來了青天大老爺為民做主,為非作歹的人卻戰戰兢兢。

賈赦在金陵呆了一段時間,趁機將金陵的留在金陵的賈家族人家風也整頓了一番。以前仗著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相互幫襯,賈家族人裡頗有一些仗勢欺人的事發生,賈赦毫不徇私,一律將這些人送到巡按團按律查辦。

好在金陵賈氏寧榮二公親派八房當年都隨二公搬入了京城,留在金陵的十二房人無非是宗族比較大,在京城有顯赫親戚的百姓而已,以前進入不了甄家、王家勢力的核心,卻也少犯了許多罪惡滔天的事。彆人欺不到頭上,也沒有膽大妄為到像薛蟠那樣鬨出人命來。處理起來不算棘手。

金陵表麵上繁華無雙,實際上暗藏汙穢,甚至還打了一個專賣水靈女子的拐子窩,救出多少女孩子來。賈赦派人打聽了一嘴,其中果然有個眉心一點胭脂痣的姑娘。

這姑娘便是封氏之女甄英蓮。

當時要應對一僧一道的案子,賈赦曾吩咐盛澤帶人南下尋訪封氏。彼時就是在和司徒岩搶時間,盛澤和喬槐兵分兩路,一人直奔大如州尋訪封氏;一人上林家送信。擦著時間將封氏帶回京城,作證坐實了一僧一道的身份,卻沒來得及尋訪英蓮。

這回賈赦在金陵辦事,既是遇上此事,便順便將英蓮帶回京城,一來使其母女團聚,二來也算報答封氏作證之恩了。

因司徒岩起兵,甄家、王家提前敗了,還沒到薛蟠為了爭買英蓮打死馮淵的時間節點,這個時候帶走英蓮,也不知會否改寫薛、馮二人命運。

辦妥金陵的事,賈赦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便啟程回京,路上打發人去林家送信辭行,卻得知林家得了朝廷調令,命林如海回京述職,在京候缺。但因林如海要等新任巡鹽禦史到任做交接,不能與賈赦同行。

賈赦隻得了林如海即將回京的消息便心中踏實了,至少到目前為止,事情的發展都在自己預計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