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發展工業革命的第一桶金,大多都是從彆國掠奪而來的。
大清如今不懼任何一個國家,但是以後會如何,誰也不能確定。
康熙通過貢榜的使臣和洋人使臣的事,到底是明白了,大清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八旗子弟整日無所事事,這事康熙早就知道,從前沒當回事。
滿族的統治,依賴於八旗,但是康熙又不太願意八旗太過強勢。
朝堂上,滿臣,漢臣,宗室,三足鼎立,這是康熙來了平衡之術。
隻是從前好用的帝王之術,用在這個時候,就有些不妥了。
康熙總不能再自欺欺人跟自己說大清能永遠不敗之地。
康熙私底下也派了親信去西方的國家,得到了許多從前他聽不到的消息。
他也就明白,那些洋人之所以沒有打過來,主要是因為中間隔著海洋,從他們把福壽膏帶進大清就能看出來,他們心思不純,隻是苦於暫時沒有能力進行越洋海戰罷了。
洋人十分注重一些奇淫巧技之術,格外重視火器的發展,前幾年荷蘭來訪展示的火器,雖說被戴梓打擊了一番,但實際上,那並不是荷蘭最好的火器。
一直以來,倒是他們大清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夜郎自大,看不清局勢了。
想到這裡,康熙忍不住歎了口氣,重整八旗,刻不容緩。
“那就按你說的辦,隻是老大和老十都不在京中,訓練水師之事你覺得交給誰來比較合適?”這話康熙問的是戈柔。
既然打算洋人帶來的威脅,水師也就是重中之重,訓練水師就不是小打小鬨,必須是值得信任之人。
對康熙來說,現在這個時期,兒子比朝臣更值得信任。
所以負責訓練水師,少不得要用一個皇阿哥。
康熙兒子都成敗了,可是擅長的方向有些不大一樣。
老大老十更擅武,當然了,也有天賦就是了。
其他兒子也可以負責,但是總歸不夠合理。
“十三弟比起十弟來手上的功夫也不差什麼,二伯和三伯如今也都正得空,與其在家養老,不若再發揮發揮餘熱,想來兩位皇伯也是會同意的。”
裕親王和恭親王,兩人都是康熙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康熙繼位早,有太皇太後扶持,可以說,他的壓力主要來自順治留下來的四個輔政大臣。
對這些兄弟極為寬宥,再加上少年時在宮裡一同長大,同受董鄂妃的“壓迫”,有幾分真兄弟情。
康熙掌權後,對兄弟也是極為重用的。
隻是兩人身子不必康熙,經常打仗,才四十多歲,如今便時常在家修養。
原本兩人都是中年就去世的命,但是這輩子有了太多變數,兩人如今可都過得好好的,甚至精神還都不錯。
既然有這個精神,現代退休年齡都是六十多歲呢!退休那麼早,未必會真的舒坦。
“回頭朕叫福全和常寧過來問問他們願不願意。”
不過康熙心裡也明白,兩人必然會同意的。
裕親王和恭親王,兩人都上過戰場,有帶兵打仗的天分,也就是康熙的兒子都大了,也都出息了,能夠獨當一麵了,要不然,兩人也不會想這麼早就“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