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現有的弓箭手也會繼續用,而且還會繼續搜羅弓箭手進行增強補充。
不管是火槍手還是弓箭手,羅誌學都非常重視,並不會因為說決定發展火槍手了就把弓箭手直接裁汰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羅誌學和黃丁權深談了足足一個多小時,最終是敲定了基本的第五哨編練問題。
第五哨將會采取中間長矛手,兩側火槍手的布局,雙方的比例是一比一。
中間的長矛手暫列六列,每列十人,兩側各有一隊,即三十名火槍手。
如此一來,這個第五哨的兵力就會比之前的四個步兵哨更多一些,不計軍官傳令兵,僅僅線列戰兵就有一百二十人。
打仗的話直接列陣上去,長矛手居中作為近戰主力,保護火槍手,火槍手則是遠距離開火後,哪怕是到了近戰階段,也可以在長矛手的掩護下略微退後,並持續開火。
\b但是要想讓第五哨發揮出來應該有的作用,其實還少不了騎兵和炮兵的配合。
光靠步兵的話,對麵敵軍拉個火炮出來就得完蛋,不說炮兵,人家騎兵來個繞行側翼或乾脆是後頭,步兵陣列同樣也得完蛋。
在十七世紀的戰場上,步兵,炮兵,騎兵是三位一體的,缺一不可。
騎兵的話,保鄉營這邊是不用擔心的,騎兵哨現有百騎,其中大多還是擅長騎射的精銳,少數也是廝殺多年的老賊。
火炮的話,如今的炮兵哨倒是還差了點。
但是宋鐵匠他們打造的六百斤長炮預計下個月就能完工了,所以到時候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把左中右輜重營四部改編為第一到第四哨,再新設立第五哨,同時把炮兵隊升格為炮兵哨。
這就是第二次鬆山戰役結束之後,羅誌學所推行的保鄉營內部的主要改革了。
之所以選擇第二次鬆山戰役剛結束的時候推動,就是要趁著打贏來襲明軍的這個時間節點裡,羅誌學個人威望處於比較高的狀態,同時軍中士氣良好的時候。
這要是換成了平常時候,羅誌學還擔心出現其他幺蛾子呢。
\b部隊裡四個哨的改編問題不大,編製都不用動,直接換個稱呼,然後再補充新兵、補充一批冷兵器裝備就行了。
第五哨訓練難度會比較大,畢竟是頭一次搞這些東西所以搞起來會比較麻煩,不過升官當了第五哨哨官的黃丁權積極性非常高,第二天開始帶著手底下的隊長,什長之類的繼續琢磨該怎麼訓練了。
因為整編後缺額比較大,而明軍戰俘裡的確是有不少人投賊意願比較強烈的,因此羅誌學也選擇了部分明軍戰俘編入其中。
挑選明軍戰俘的時候,基本原則就是自願、身體素質過關要過關。
不自願的人羅誌學也不會逼著人家投賊,就讓他們在戰俘營裡待著乾活唄,反正保鄉營裡大把事情可以讓他們做,不管是開荒種地還是修橋鋪路都需要大量勞動力的。
隻是吧,那些原為縣勇和民夫的戰俘們,這些人積極性不太高,寧願在戰俘營裡天天乾重活吃不飽,也不願意去投賊賣命。
反倒是那些募兵為主的戰兵投賊意願比較強烈,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投降後,幾乎當場就表示要加入伏牛山保鄉營這個大家庭,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經過了幾天戰俘生涯後也表示願意為保衛伏牛山的花花草草奮戰。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因為那些縣勇和民夫基本都是官府臨時征召的魯山縣當地人,這些人其實都是一些普通人,他們不願意把腦袋彆在褲腰帶上賣命的同時,顧慮也比較多。
但是那些戰兵們就沒有太多顧慮了,他們都是募兵,而且還是外地的募兵,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沒啥心理負擔,抱著給誰賣命不是賣命的前提下,他們對投賊什麼的也不是很反感,所以願意投賊的戰兵就比較多了。
再加上小部分願意投賊的縣勇和民夫,以至於出現了兩百多人願意投賊的戰俘。
這些人打散了分配到各部後也就差不多能填補空缺了。
而就當羅誌學在鬆山搞整編的時候,在親隨的保護下好不容易逃出大山的王繼達也是琢磨著該如何向上頭交代。
傻乎乎的照實對上頭說那肯定是要完蛋,就算好也會是一個罷官撤職的下場。
所以得弄個混淆是非的版本出來,這要是把故事講好了,後續再好好操作一番,非但不會被責罰,說不準還能官升一級呢。
打仗什麼的他王繼達不會,但是要說寫文章編故事,他王繼達還是很有自信的。
他可是堂堂三甲進士,從縣試到殿試,一路從科舉路上硬生生殺出來的,一支毛筆下不知道乾翻了多少讀書人才站在如今的高度上。
如今寫篇文章混淆是非,講個故事而已,對王繼達而言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