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學習理科的風潮(1 / 2)

孫友生對孫啟年的到來,顯得非常的高興。

一方麵孫啟年雖然和他的血緣關係已經比較遠了,但是好歹也是親戚,喊一聲侄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他也樂意看見孫啟年能夠舉業有成。

另外一方麵嘛,也是為了他自己。

孫友生也希望自家這個遠方侄子在大楚帝國入仕為官後,日後多少也能夠給自己帶來一些幫助。

孫友生作為一個江南蘇州人 在如今的大楚帝國官場上乃是名副其實的少數派。

因為大楚帝國在河南發跡,壯大於楚北緣故,因此大楚帝國的絕大部分文武官員,都是河南、楚北一帶的人,尤其是汝州、南陽府這兩個地方的人最多,並且不少都是走上了高位。

畢竟當初大楚帝國在這一帶崛起的時候 招募人才自然是就地招募,不可能說跑到其他地方來一場異地招聘。

如此也就導致了大楚帝國的官場中,中高層官員裡有相當多的都是這兩個府的人。

後續楚軍繼續南下占據楚北後 又納入了一大批楚北各府的人才。

在這個過程裡,招攬的外地人雖然也有,但總體來說比較少,主要是以明廷那邊投誠過來的官吏,武將,士兵為主。

孫友生,就是屬於這樣的人。

但是總體來說,外地人還是比較少的。

而來自江南一帶的人就更少了,反正放眼看過去,孫友生愣是一個蘇州同鄉都沒有看見。

而同鄉,同學之類這些關係,尤其是傳統官場上人脈關係的重要一環。

所以最近一年半載在大楚帝國尉官,孫友生是深感身單力薄。

所以他對孫啟年這個遠方侄子還是比較看重的 期待他以後能夠在大楚帝國官場上輔助自己一二。

不僅僅是遠方侄子,他對其他幾個來自蘇州的舉子也比較重視。

通過自家侄子 他邀請了十多個蘇州出身的舉子吃了頓飯,聯絡了一番感情,以官場前輩的身份對他們進行了一番勸勉,讓他們努力上進,爭取中試,以為大楚帝國為官。

後續還給這些同鄉舉子們送去了一批書籍。

而這些書籍的名字和傳統書籍不太一樣,都名字都是初等數學初等幾何初等物理初等化學初等機械初等天文地理等書籍。

這些書籍的編撰者,統一為:禮教部教育司。

“這幾本書,回頭你們拿去看,對你們的舉業是有所幫助的!”

孫啟年接過來後稍微一翻看,然後帶著疑惑道:“莫非這些書都是格物科所用?”

孫友生點點頭道:“不錯,這基本書上的內容,都是格物科所考的內容,學透了,在格物科上必然是大有希望的。”

孫啟年道:“隻是,這格物科的話”

孫啟年也好,他的幾個同鄉舉子也好,都是麵露疑惑。

格物科,他們也都知道,但是之前卻是一直都沒重視過。

主要還是受到了傳統的影響,認為進士科才是最佳出身,至於法務科 格物科這兩個科目,他們都認為是小道,考中了也不會受到重視。

隻聽孫友生道:“你們也都知道,我國科舉設進士科,法務科和還有格物科,這進士科你們都知道,一直都是科舉正道,這且不去說法務科的話,你們多少也應該有所了解,這是選拔精通律法的人才,後續可入督察、巡警、法務等衙門做事,其中督察院裡的禦史更是清貴至極。”

“而這格物科嘛,諸位可知道它為什麼會出現這科舉之中?並且並列三科之中?”

孫啟年當即道:“還請堂叔明示!”

孫友生摸了摸胡須,緊接著道:“天子有言,為官者除精通文章,才思敏捷外,尚需知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如此方知世間諸事,方可牧萬千黎民。”

“我國官員,上至部堂,下至科員,皆需明事理,知萬物。”

“如此,我國方開設格物科,以選撥精通萬物之才人。”

“即便是這進士科,除了八股時文,策論等,尚有數學等理科,如此為官之時,才能看懂,書寫各類文章報告。”

“所以,即便是你們不打算報告這格物科,也應當多琢磨這些書,回頭進士科也是要考的。”

孫友生的這一番話,讓孫啟年等眾人都是陷入了沉思當中。

很快,就有人躬身道:“多謝孫大人指點。”

孫友生道:“也不用謝,這些書已經在京城開售,並且還會免費向應舉士子發放,我隻是恰逢其會,直接給你們送過來了而已。”

編寫並印刷,然後推廣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這五側書籍,乃是羅誌學老早就開始做的了。

隻不過之前因為他也忙,而且也沒什麼人幫著他整理相應的書籍,所以一直都沒能搞出來。

等遷都金陵城後,各方麵的戰事也是稍微停頓,大冬天裡羅誌學也算是有了一些私人時間,得以和皇家理工學院的師生們一起整理各學科的書籍以及資料,最終審核編成了初等數學初等幾何初等物理初等化學初等機械初等天文地理初等農學初等醫學等一共二十多本,涉及各個學科的基礎教材。

這二十多本書籍,並不是從頭開始自行編寫,而是根據古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書籍,比如數學方麵就參考了古代的九章算術。

同時也極大參考了最近幾十年來,陸續從西方流傳古來的各種理科書籍,其中有明人或西人翻譯的眾多書籍,比如徐光啟翻譯的幾何原本。

再有就是一些士子們根據這些翻譯書籍進行探討的書籍,比如孫元華的幾何體論幾何用法等等。

最後還大量參考了尚未大規模刊印,由原明時期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教諭,現大楚帝國禮教部教育司教材處處長宋應星所編寫的天工開物等書籍。

去年大楚帝國殺到江西之後,袁州府當時並沒有多少明軍駐防,上頭的知府,同知一見勢頭不妙就跑路了,而下頭的分宜縣縣令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選擇了帶領軍民投降歸順大楚帝國,免的生靈塗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