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求購新式紡紗機和新式織布機的事情,漢天機械廠那邊沒敢擅自決定,而是很快就報告到了工業部頭。
畢竟漢天機械廠還是屬於比較特殊的工廠,這個廠子從一開始的任務就是為了漢天兵工廠以及其他眾多工業部所屬的工廠進行配套研發並生產各類機械設備的,其雖然也有各類民用產品對外銷售,但都是一些普通民用產品,並不包括各類機械設備。
而各類機械設備, 對於大楚帝國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某種程度來說大楚帝國之所以能夠搞出來這麼多的先進槍炮,就連盔甲這些傳統武器的產量也不是普通手工作坊所能相提並論的。
而這些,都是依賴這些機械設備!
大量的機械設備,乃是大楚帝國國防實力的根基,正是因為有了數量龐大,並且領先於當代水平的機械設備, 大楚帝國才能夠在中高端工匠數量有限的情況下, 還能夠做到大規模的生產各類槍炮以及冷兵器盔甲等武器裝備。
因為采用機械生產的話,很多工序並不需要熟練工匠們手動操作,而是可以用熟練工人操作機械進行生產。
這一點,在重複性同時又對技術有一定要求的工序體現的非常明顯。
比如如今大楚帝國裡的盔甲生產,其盔甲其實和明軍、東擄的鐵甲也沒什麼區彆,都是很典型的布麵甲。
而這種布麵甲說白了就是三文治……外層的是普通的布麵或棉甲,中間的是鐵片,裡麵的是棉甲。
嗯,這個棉甲你也可以直接理解為更厚更緊密的棉布。
簡單來說就是兩層布抱著一層鐵。
這裡頭,布麵也好,棉甲也好,都沒啥技術難度。
但是中間的這一層鐵就不是那麼好搞的。
興許你會說,這不就是加了個鐵片嘛,但說起來簡單,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 尤其是想要大規模量產的話更不容易。
這裡頭還涉及到一個普通人很容易忽略的問題, 那就是如何把這些鐵片給固定住。
不管是日常運動不脫落,還要在作戰的時候挨了敵人一箭或一刀後鐵片依舊不脫落。
僅僅是這一點,就涉及到了一個讓古代工匠們很為難的工序:鑽孔!
給一枚反複鍛打後的硬度接近低碳鋼水準, 厚度普遍yui兩三毫米厚,部分更是達到四五毫米厚的鐵片進行鑽孔,這可不是什麼容易的事,哪怕是放在後世如果你沒專業的工具,想要把一個鐵片鑽個孔出來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而鑽孔之前,你還得把鐵片進行磨邊去毛刺,然後還有最重要的鐵片成型!
畢竟你要把鐵片加工成固定尺寸的鐵片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加工。
固定尺寸不是難事,難的是加工成型後的鐵片還需要擁有良好的性能,不能太脆也不能太軟,最好是能夠搞成低碳鋼的那種。
同時大楚帝國目前還無法大規模穩定的直接練出鋼來……爐溫達不到沒辦法直接練鋼。
大楚帝國現在生產鋼材,還是依靠傳統的炒鋼的方式,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產量還低……有限的鋼材量那都是用在內部生產,尤其是用來打造各種機械的鋼製零部件的,彆說盔甲了,連槍炮什麼的都舍不得用這些價格昂貴, 產量還隻有那麼一點點的鋼料。
所以大楚帝國這邊的盔甲的鐵片,隻是普通的鐵而已。
當然了,就算是鐵快也不能直接用啊,好歹得把鐵塊打成鐵片啊。
什麼,你說直接澆灌成鐵片,來個一次性成型……以現在大楚帝國的技術,你敢這麼做,這個鐵片就敢連半石弓的箭都擋不住,分分鐘爆裂給你看。
這個鐵片得先經過鍛打成型,然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切割、磨邊、轉孔等工序。
而這個鍛打工作,就是鐵片成型過程裡最主要的工作了,純手工打造的話極為耗時,同時質量難以保證統一。
但是大楚帝國這邊呢,是直接利用水動力鍛打機進行鍛打的,機器驅動的大鐵錘,隨便敲兩下也就差不多了。
而後續的切割磨邊去毛刺以及轉孔同樣是大規模采用機械設備,咋一看似乎就會覺得這玩意沒什麼難度:
一塊燒紅的鐵塊在機器大錘子下,兩三下就變成了鐵片,然後在同樣是機械的磨機下進行去毛刺打磨,緊接著就被送到了鑽孔機那邊,工人隨便操作兩下就打好孔了……
如此,一片盔甲所用的鐵片也就完成了三道最主要的工序,後續就是刷漆防鏽,再用鉚釘和前後兩層的布麵進行固定連接。
因為有鉚釘的緣故,所以這種盔甲,如果外層不額外再添加一道沒啥用,純裝飾的布麵,那麼直接看過去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泡釘。
這些泡釘,實際是固定內層的鐵片的。
當然了,後世東擄馬放南山,再加火器持續發展,盔甲越來越沒啥用後,東擄逐漸就把布麵甲裡的鐵片去去掉了,隻象征性的保留個護心鏡,或者乾脆連護心鏡也不要了……
但是,這泡釘卻是給保留了下來,變成了純裝飾用的泡釘……
盔甲所用鐵片生產裡的‘鍛打鐵片、給鐵片打磨去毛刺、給鐵片轉孔’這三道工序乃是盔甲生產裡耗時最多,對工匠要求也是最高的工序,同時成本也是最高的三道工序。
就是因為這些鐵片生產困難,因此古代盔甲裡的魚鱗甲,紮甲或布麵甲這種由眾多小鐵片的組合起來的盔甲,往往都非常昂貴。
一整套步兵使用的普通全套布麵甲,往往需要二三十兩銀子,這個價格大體和一匹普通的蒙古馬價格相當。
而一支火繩槍的價格也不過三四兩銀子,這是明廷彷製生產楚製滅賊銃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