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承順四年十二月份下旬的時候,在這一年臨近結束的時候,羅誌學也是主持召開了一次禦前發展會議。
參加會議的主體是農業以及工商業的高級官員,同時也有教育,吏務部方麵的官員。
這一次的發展會議,主要是為了敲定明年乃至未來好幾年的整體發展計劃。
一個帝國的發展,總不能是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瞎搞,更不可能說今天想起了要乾什麼就乾什麼。
哪怕是最基礎的農業發展也需要一個長期的規劃,並持續的進行投入,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個良好,循環漸進的發展模式。
這一次的發展會議,目的就是為了敲定未來數年的整體發展計劃。
而在製定各項發展計劃之前,羅誌學首先就提出了要求!
發展計劃嘛,總得有一個目標不是。
“未來數年的發展綱要,核心依舊是解決溫飽問題!”羅誌學在會議剛開始的時候,直接就提出了要求:“民以食為天,吃飽天是天大的事,所以未來數年甚至更久的未來裡,我們的工作重心依舊是,隻能是解決溫飽問題!”
沒有什麼比吃更重要了!
吃飽飯了才能發展工商業,才能打仗,去追求其他的東西。
飯都吃不飽,然後片麵的追求什麼工商業,爭霸世界之類的都是扯澹。
這也是過去幾年裡,大楚帝國在新占領區裡都會投入一定的錢糧,用於恢複當地民生的緣故。
這一點在今年的北伐行動裡體現的更加的明顯。
大楚帝國的北伐,之所以需要動員整個帝國的力量,並重新疏通運河,征集數以萬計的運輸船隻,湊集並往北方運輸數百萬石的糧食,為的可不是供應軍隊。
軍隊的需求其實沒這麼大的,甚至極端一點的說,單純的軍事行動哪怕後方糧食供應不上,也能就地征糧。
但是如果大楚帝國在北伐的時候,往北方調運數百萬石的糧食,再加上數十萬大軍北上造成的糧食消耗,那麼北方數省就會陷入巨大的饑荒。
大規模的饑荒之下,北方數省分分鐘就會赤地千裡,餓殍滿地,其慘狀一點也不會比陝西,河南西部地區好多少。
所以,大楚帝國在北伐的同時,往北方調運數以百萬石的糧食,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避免北方數省發生大規模的饑荒。
而隨著大量的糧食陸續通過運河以及海運往北運輸,並的陸續投入當地市場,北方數省的民眾雖然生活困難,難以吃飽,餓死人的情況依舊很普遍。
但是總歸是沒有發生超大規模的饑荒,從而避免了北方數省的動蕩,使得當地在戰爭過後快速穩定了下來,繼而為快速恢複農業生產提供了可能性。
吃飯問題,將會是未來數年帝國內政發展的第一要務,而這一點,羅誌學覺得有必要再一次向手底下的這些臣子們強調。
在吃飯問題麵前,所謂的工商業不值一提,因為這年頭你可沒辦法從外部大量進口糧食,當內部糧食產量不足的時候,那麼賺再多的銀子也是白搭,畢竟銀子不能當飯吃。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農工商三者裡,農才是根基!
所以羅誌學在發展會議上,毫不猶豫的定下了這個基調。
但是他也怕手底下的臣子們走極端,來個重農抑工商,這同樣是不可取的。
所以他又接著繼續道:“要解決吃飯問題,首重農業,但是也不能光看農業,因為工商業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生產工具,更好的資源調配,以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糧食產能。”
“比如鋼鐵公司所提供的各類農具,就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業生產,提高糧食產量。”
“糧食公司能夠把部分地方的多餘糧食調配到缺糧的地方。”
“同時工商業能夠為財政提供更多的稅收,而這些稅收又可以以各種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反哺到農業生產當中來。”
“同時工商業還能帶來更多的就業,促進民眾增收。”
“但是也必須注意到,工商業的目標並不是賺更多的錢,而是為了讓民眾吃的更飽。”
“農工商應當相互配合,實現螺旋式發展,最終解決溫飽問題。”
單純以老舊的方式種田是吃不飽飯的,而單純的開工廠也是要餓死人的。
羅誌學需要的是農業和工商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一種良好的互補機製。
之所以這麼強調,這是因為目前的大楚帝國和後世的近現代國家不一樣:目前的大楚帝國是非常典型的內需經濟模式,基本不可能從外界進口到大量糧食。
如此情況下,想要讓廣大的百姓吃飽飯,那麼帝國內部就得有足夠的糧食。
因此甭管用什麼方式,發展工業也好,修建水利設施也好,直接補貼農民也好,其核心目的都是為了糧食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