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麟作為欽差,到了鬆山城後,代表天子又參加了一次的報告會議,主要是聽取軍方方麵在遼東方向的戰事進展。
第三集團軍參謀長宋琦林中將,給王麟這個欽差以及京畿參謀部,軍政部,後勤部等京畿軍務機構的代表們詳細介紹了目前的遼東局勢。
“目前,我第三集團軍主力已經和去年登陸遼東半島的第七軍順利在遼河口會師,在這個過程裡還先後攻克了遼河以西諸多城池,包括義州、廣寧衛以及所有的堡壘,完全控製了遼西走廊北部長城以南區域,同時我軍還控製了大部分遼西長城以北的區域,包括部分遼河套地區。
長城以北區域的朵顏三衛等蒙古部落,十之七八已經歸順我朝,目前我們正在聯合歸屬部落繼續肅清遼河套等地的蒙古部落,以徹底切斷東擄人殘部的蒙古外援。”
“在遼河以東區域,我軍目前主要控製了遼河口、海州、蓋州三地,東部區域則是把戰線推進到了構子河一線。”
“也就是說,我軍已經完全收複了遼東半島。”
“接下來我們的戰略目標是拿下遼陽、沉陽、鳳凰城三地,並順勢拿下鐵嶺、遼海兩地。”
“把戰線全麵推進到了遼東長城,全麵收複並控製遼東城池以內區域。”
王麟雖然不懂什麼軍事,但是也能夠從地圖上看的出來,如果軍方真的能夠把戰推進到遼東長城一線,那麼基本上就能把邊疆恢複到明王朝萬曆年間早期,也就是東擄人崛起之前的規模了。
雖然對於帝國上層而言,收複遼東地區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但是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先拿下了遼東,後麵才能夠談得上收複整個東北區域。
王麟雖然隻是個正三品,但是作為翰林院秘書處副處長之一,他日常是能夠接觸到諸多軍政要務的文件的,自然知道帝國高層,準確的說是陛下對東北方向的巨大野心。
在天子的禦書房裡,牆上掛著的大幅地區上,東北方向有一條虛線,那是陛下親自畫的。
這條虛銜可是直接畫到了北邊的冰蓋上去了……
然後又讓人把明王朝在東北區域招撫設置的眾多衛所也一股腦全部列了出來,然後挨個往地圖上套,至於方位準不準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證明中原王朝曾經對這些地方是有實際統治權的。
不僅僅在東北方向這麼搞,其實在漠南方向也是這麼搞。
總之按照大楚帝國的官方說法,從中原一直往北到北冰洋,自古以來就是華夏領土!
因此這一次王師殺向東北乃至漠南蒙古草原,大楚帝國官方用詞從來都不是對外擴張征戰或者報複之類的,都是用收複失地這個名義。
講究的是一個師出有名!
具體到東北這邊,收複遼東鎮也隻是一個開始而已,後續王師不出意外還會繼續在東北征戰,徹底滅掉東擄,同時收複大片東北區域的土地,乃至越過黑龍江一直殺到外興安嶺。
總之就是要把整個東北區域一股腦全部收入囊中。
而且大楚帝國和明王朝主要玩招撫不一樣,大楚帝國基本不玩招撫那一套,就算是歸順也是會徹底融合吞並,不會讓這些蠻族保持什麼獨立自主權,搞什麼世襲,還玩朝貢那一套。
畢竟等乾掉東擄人後,繼續往北打可就算不上什麼大規模戰爭了,頂多就是是小打小鬨,而且還是有代差的那種。
東北那地方,可不是什麼蠻夷都和東擄人一樣人多勢眾也挺能打的,北邊很多地方,尤其是外興安嶺一帶乃至更北邊的蠻族,其實人口都很少,不少還停留在野人階段,根本就沒什麼文明氣息。
就連東擄人,都沒把北方的諸多蠻族當人看,經常去劫掠人口牲畜當奴隸。
所以在東北方向乾掉東擄人後,其實也遇不上什麼大規模的敵人了,後續就是小打小鬨,花不了幾個軍費。
不過,在興安嶺地區的擴張,重點不在於早期的軍事征服,而在於後續的實際控製。
那地方冰天雪地,人煙稀少,而且距離中原數以千裡!
想要在這些地方維持實際控製難度很大。
如何維持實際控製,這是大楚帝國在東北戰役之後所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對此,手底下的臣子們不知道,但是羅誌學卻已經有了腹桉。
單純依靠邊軍駐防是不行的,純粹的駐軍除了消耗軍費外,沒有其他什麼作用,遲早是堅持不下去的,曆朝曆代裡實力強的時候在邊疆駐軍,錢糧不足了就主動放棄邊疆的情況一大把。
明王朝就是典型例子……初期的時候擴張極為猛烈,但是沒多久就因為經濟因素陸續主動放棄了。
要想長期實際控製,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移民過去!
西伯利亞遠東地區雖然苦寒,但是沿海、沿河的部分區域還是能夠養活一定人口的,後續羅誌學打算動員移民過去搞個移民定居點。
等移民定居點多了,實際控製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比什麼招撫蠻族,玩名義歸順,定期朝貢那一套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