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禦書房風雲(2 / 2)

如此,才是空出來了一個協辦大臣的位置,孟東陽的上位才有了空間。

要不然,沒位置給他,孟東陽也上不來位。

京畿方麵,一個協辦大臣的變動雖然有些影響,但是也不算大,畢竟協辦大臣有十八個人,基本上間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兩人的變動,同時協辦大臣的權勢也比較有限,因此影響有限。

遠遠沒有參務大臣的變動影響大!

這幾年其實參務大臣是沒有什麼變動的,自從農林部尚書張旭入值禦書房,成為禦書房大臣後,參務大臣的人員就沒變過。

但是不可能一直都沒有變化的!

羅誌學也好,其他臣子也好都不可能讓這九名參務大臣一直待在上頭把控權力。

羅誌學要避免參務大臣長期手握大權,逐漸演變為權臣。

而其他臣子們,尤其是那些眼巴巴等著上位的協辦大臣們,可都等著這些參務大臣滾蛋,然後直接上位呢。

其他的普通尚書,權重侍郎們也是等著上頭的協辦大臣上位或者滾蛋,騰出位置來讓自己上位。

因此,保持參務大臣的人員流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早幾年帝國草創期間,為了保持穩定,避免政策動蕩羅誌學一直都沒有換過人員。

這一批參務大臣,從帝國建立開始他們就已經是參務大臣了,甚至在羅誌學稱帝建國之前,他們就已經是實際上的中樞大臣了。

前後算下來,他們之中大部分已經是掌權七八年了,是時候該逐步替換了。

當羅誌學有了這樣的想法後,那麼接下來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承順七年十一月四日,督察院遞交密折彈劾參務大臣,稅務部尚書陳星凱,彈劾其貪腐問題。

羅誌學甚至都不用額外派人去調查,都能從翰林院內務科遞交的絕密內務情報上知道,這事應該是稅務部左侍郎唐豐澤搞出來的。

其動機也很明顯,無非就是看到禮教部左侍郎孟東陽已經成為了協辦大臣,並且未來上台有望後,他也是忍耐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作為稅務部左侍郎,協辦大臣,其人權勢自然不小,但是因為稅務部尚書,同時也是參務大臣的陳星凱隻負責稅務財物等金融問題,尤其是重點負責稅務問題,因此稅務部的大部分權限都是陳星凱親自負責的。

因此這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不小。

不過臣子們的爭鬥很正常,幾乎每時每刻裡,大楚帝國的這些大臣們都在勾心鬥角的玩鬥爭……

要是往常時候,羅誌學都懶得搭理這種事。

但是恰好,羅誌學準備對參務大臣進行一番調整,一時半會的也找不動什麼太好的借口,這事剛好就撞在了槍口上。

於是乎,羅誌學也就順水推舟了!

天子不久後,召喚陳星凱把彈劾密折直接轉交給了陳星凱,也沒說什麼,隻是讓他要注意一些。

陳星凱看到這封彈劾密折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天子想要做什麼了。

他作為參務大臣,而且還是稅務部尚書,彈劾他的人多了去,但是以往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並且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留中不發。

而現在,天子卻是把彈劾他的密折都拿出來了給陳星凱看……

這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你該讓位了!

如果陳星凱不識趣,非要爭一爭,那就是站在了天子的對立麵,那就不是什麼密折彈劾,而是正式調查了,並且到時候調查的罪名也不僅僅是貪腐了。

搞不好,要身敗名裂!

於是乎,十一月中旬,朝堂傳出消息,陳星凱重病,並入住了金陵郊外的彆院療養。

天子聽聞後,派遣禦醫前往看病,回報稱陳星凱積勞成疾,已難以行走雲雲……

十一月二十七日,天子親自前往陳府彆院看望一起打拚多年的老部下,期間陳星凱在病床前,回憶了一番伏牛山往事……然後又說自己已經隨駕左右了,懇請致仕。

並且還向羅誌學舉薦了若乾可以接替他的人選。

承順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羅誌學正式批準陳星凱的致仕。

同一日,天子任命吏務部左侍郎唐豐澤為稅務部尚書,同時招其入值禦書房參讚軍政要務,此君乃陳星凱舉薦的人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十天後,督察院那邊就有人彈劾協辦大臣,稅務部左侍郎嚴正理。

這事的背後是新任參務大臣唐豐澤在推動,他既是為了給陳星凱報舉薦之恩,更重要的還是為了掌控稅務部的權力。

畢竟他是一個空降尚書,以前也沒在稅務部裡乾過,要想順利接管稅務大權可沒那麼容易。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原來的實權左侍郎乾掉,來個殺雞儆猴,不……直接殺猴儆雞,以便快速掌管大局。

而羅誌學對這些臣子們之間的鬥爭,隻要不觸碰原則性的東西一般也不會搭理……任由他們鬥。

臣子們要是不相互鬥爭,天天玩團結一心,羅誌學都得擔驚受怕了。

這事,如果嚴正理手段足夠,能夠抗住唐豐澤的打壓,度過難關自然沒什麼問題,甚至都還能接著機會直接接管稅務部大部分權力呢。

如果他手段不行……對付不了新上位的唐豐澤,那活該他倒黴!

政治鬥爭,一向來都是很殘酷的,在大楚帝國裡也不例外!

正巧唐豐澤還拿出來了真憑實據進行彈劾,並且在參務大臣會議裡拉攏了不少人支持他。

於是乎嚴正理就敗下了陣來!

十二月二十三日,天子下旨免去唐豐澤協辦大臣,稅務部左侍郎的職務。

嚴正理接到罷免聖旨的時候,人前還能鎮定下來,但是一回到書房裡卻是整個人攤在了太師椅上。

這一局,他輸了!

但是他不甘心啊!

他好不容易才鬥倒了陳星凱,把上頭的稅務部尚書,參務大臣的位置給空了出來,但是沒有想到陳星凱倒台之前都還埋伏了他一手,靠著各種昔日往事迷惑了君上,進而順利推動了其黨羽唐豐澤上位。

而唐豐澤的上位不僅僅導致了嚴正理上位的野望落空,更是直接導致了被陳星凱,唐豐澤派係的反撲,直接一敗塗地被免職!

隻不過,陳星凱也好,唐豐澤或嚴正理也罷,他們之間的鬥爭在羅誌學看來都不算什麼大事,就算沒這些事他也會對禦書房的人事進行調整的,他們剛好趕上了而已。

讓禦書房裡的參務大臣、協辦大臣保持人員流動,這是羅誌學掌控朝堂大權的既定計劃。

陳星凱是第一個下台的,但不會是最後一個!

實際上在陳星凱下台之後,羅誌學就已經準備著換第二個參務大臣了。

九個參務大臣,大概一年換一個,九年左右就能輪換一遍,這樣每個參務大臣的任期大概就九年左右。

當然,實際情況不可能有平均!

在羅誌學看來,一個參務大臣手握實權四五年差不多了,時間太少的話也沒辦法施政並看到什麼效果。

四五年時間,足夠他施展胸中方略並看到效果了,效果不錯那就繼續乾,羅誌學會再給他四五年時間。

如果效果不行就滾蛋,給彆人騰出位置來!

在個過程裡,羅誌學也會用各種方式把這個潛規則給落實下來,比如通過加銜的方式就很好用。

現在還需要他各種暗示,各種搞順水推舟,但是等過兩年形成慣例後,不用羅誌學自己動手,到了年限又沒獲得加銜的臣子也就會自己上述請求致仕了。

等到了那個時候,那麼整個帝國的中樞權力就能夠在穩定的同時,進行持續的替換,實現整體的人員流動的體係。

這個體係,才是羅誌學想要的。

相對比之下,孟東陽、陳星凱,唐豐澤和嚴正理這些人的命運,都不是這一套體係推動過程裡的小浪花而已!

看似重要,但實際上影響不了大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