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帝國的皇宮,可沒有直接在原地廢墟裡修房子,而是先進行了墊高……
明王朝洪武時期修的時候已經墊高了一部分,但是還不夠……大楚帝國修的時候又給墊高了很高。
所以,整個大楚帝國的皇宮,其地勢是要高出周邊地區的。
而禦花園的防禦工事,也是采取了墊高的方式,當然不可能是全部地形墊高,而是在主要的防禦節點裡進行墊高……要不然工程量就太大了。
按照預估,如果資金順利到位的話,那麼等到明年,金陵皇宮以及外圍的禦花園/防禦工事,以及其他的各衙門的辦公建築、西城牆,將會陸續完工。
一切都順利的話,明年秋天,羅誌學就能帶著一票妃子、兒女搬入新皇宮,同時各大機構也會搬入皇宮附近的各機構的辦公建築辦公。
整個帝國的政治中心,將會全麵搬入金陵城東城區。
當然了,前提是建設資金能夠獲得保障,而這一點也不用太擔心,大楚帝國的財政家底還是很豐厚的。
再者,按照大楚帝國如今的財政理論,收上來的稅、抄沒的各種行政收入就是要花出去的。
而在怎麼花錢這一件事上,大楚帝國和傳統王朝可能不太一樣,很少會把資金直接發出去,而是傾向於拉動就業,創造消費需求上。
最普遍的例子還是‘以工代賑’,以工代賑這種模式,究其本質還是為了拉動就業,增加民眾收入,讓民眾具備基本消費能力。
而其他的大型基礎工程其實也是差不多同一個套路,比如眾多的防洪抗旱水利設施,絕大部分都是在農閒時分招募農村青壯進行建設。
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是以工代賑,官府大筆錢花出去了,是能夠直接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增加民眾收入的。
比如修建一段防洪提,需要大量直接在工地上的工人,而這些還隻是最表麵的就業。
實際上修建防洪提,還需要大量的工具,嗯,鋤頭,鐵鏟,籮筐、獨輪車、馬車等那也是建設工具……既然是工具那麼就需要生產,那麼就可以為附近的一些中小機械廠乃至大量的民間作坊們帶來訂單。
此外修築防洪提還需要石料,如此就可以促進當地或附近的采石場的發展,當地采石場為了滿足大量的石材訂單,就會雇傭更多的工人進行采石並加工。
類似的還有不少,一段防洪提的建設,是能夠直接以及間接撬動大量就業崗位的,其所能起到的作用,遠遠比把建設防洪提的經費直接發放給當地民眾更大。
這也是近代很多國家都喜歡在經濟不咋地的時候,就玩命搞基礎設施的緣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時候,英法美德都是如此,美國更是典型,甚至有時候搞這些基礎建設都不是看重基礎建設本身,而是為了拉動就業。
當然了,這一套玩著玩著很容易就把自己帶進溝裡去,德國就是玩這一套玩得太嗨,然後自己拿著鞭子抽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戰場。
所以,甭管啥政策,都不能搞的太極端,不然很容易適得其反。
對於大楚帝國而言,現在談適得其反還太早了一些,就大楚帝國的這點家底以及整體上的經濟結構,還談不上經濟危機這麼高大上的話題。
再者,在基礎過於薄弱的情況下,適當的進行基礎建設是利大於弊,尤其是大楚帝國大量搞的還是水利設施工程。
這些水利設施,是能夠帶動農業發展,增加糧食產量的。
倒是金陵城的東城區建設,屬於純粹的拉就業用的玩意,因為那就是一堆破房子,並不能促進生產。
因為東城區的建設規模比較大,帶動的就業也非常龐大而已。
比如宮殿裡的那些大量凋刻,這玩意需要大量手藝人去搞,如果是傳統王朝的話,那麼就是直接征召大量工匠服徭役了。
但是在大楚帝國不會這麼乾,大楚帝國工業部直接搞了一家石刻工廠以及一家木凋工廠,然後到處請人做工,采取的是臨時雇傭製度。
甚至還是采取計件工資,極大的刺激了這些石刻或木凋工人們的工作熱情,其工作效率讓其他搞什麼服徭役的王朝看了都得汗顏。
更關鍵的是,計件工資體係下的的產品成本支出,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如果再來個末位淘汰,kpi考核……嘖嘖,妥妥的福報!
還好,大楚帝國諸多工廠裡的管理人員,也就是那些工業部官員們,乃至民間裡的那些士紳辦的工廠主們,他們還沒有搞什麼末位淘汰,kpi考核……也不是不想搞,隻是他們自己暫時還沒想到這一茬……
而且目前所謂的計件工資下,臨時雇用來的石匠和木匠,連底薪都沒有……
你不乾活還想拿錢?想的挺美的!
當然了,拋開這些怨天怨地的話,回到最開始的就業上,東城區的建設毫無疑問,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給相關產業以及周邊民眾提供了一定的額外收入。
隻不過拉動作用還是不太明顯,並且那些建築後續也不能產生什麼價值而已。
所以羅誌學在東城區的建設上,投入一直都是扣扣索索的,但是用來投資各類水利設施的時候,往往很大方,稍微找個過得去的理由就會批準資金了。
其中投資最大的毫無疑問是洪澤湖大堤為核心的淮河黃河治理工程,這玩意才是千秋萬代的基礎建設。
但是僅僅這樣還不夠,水利部的人沿著淮河以及黃河中下遊進行了考察後,最終得出結論,光靠著各種防洪設施,很難徹底的解決江北地區洪澇泛濫的問題。
為此,水利部方麵有人提議,是否可以通過提前規劃和準備,等準備妥當後進行人工改道,讓黃河北流?
他們這些人還遞交上來了一份可行性報告,羅誌學看了後覺得這事還真的有可行性,而且這玩意還得越早越好。
為啥,因為現在北方人少,並且之前還兵荒馬亂,民眾的接受能力也更好一些……整體遷移潛在河道周邊的人口難度不大。
如果過上十幾二十年,潛在河道周邊人口肯定大幅度暴漲,並且保持安定生活多年後,你想要讓他們再離開家鄉遷移道安置地區去,那難度可大了去。
至於說學部分封建王朝,不遷移周邊民眾,也不準備新河道,直接改道,一口氣讓大片區域變成汪洋大澤,無數人被淹死……這種事羅誌學可乾不了,這都不是羅誌學好不好的問題,而是真這麼乾了,那肯定是遺臭萬年啊。
羅誌學作為大楚帝國的開國皇帝,等統一大半個華夏,現在也乾趴下東擄,又收複了大批漠南蒙古部落後,其追求和傳統皇帝已經不太一樣了。
權力……作為開國皇帝,而且得益於目前大楚帝國的政治構架,羅誌學的權力絕對是屬於曆代所有皇帝裡的巔峰水準。
大楚帝國裡不管是禦書房製度還是軍務院製度,又或者翰林院製度,再加上稅務部直接負責稅收,地上隻能分潤部分稅收。
軍方的地方守備司令部以及野戰集團軍、軍並行的製度等等。
所有的機構以及製度,其核心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為了集中皇權!
這意味著,在權力上,羅誌學已經求無可求……至於錢財利益乃至女色什麼的,你得知道整個帝國都是他的。
錢權色三樣,對於現在的羅誌學而言都是浮雲……那麼現在的羅誌學還能追求什麼?
名聲,成為華夏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名垂千古之類的。
再過來就是羅誌學自己的一些趣味愛好,比如統一全世界……
基本上也就隻剩下這兩樣東西了。
羅誌學支持繼續向北征戰,奪取整個東北乃至更北方的草原以及後續的西域等地區,恰好就能同時滿足以上兩項!
而搞一些亂七八糟的事去折騰,敗壞自己的名聲,這是羅誌學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黃河人工改道絕對不能出現腦子一熱就爆破河堤,讓黃河北流,以至於沿途無數民眾受災!
反過來,如果能夠好好的搞,妥善安置了沿途民眾,通過人工改道馴服了黃河,後續在黃河中上遊搞種樹固沙,防止黃河中上遊荒漠化之類的綠化工程,再持續修建各類防洪設施,確保未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黃河安全。
羅誌學估摸著,這事要是辦成了,比肩大禹治水也不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其他軍事以及經濟上的功績,自己死之前超越三皇五帝不是夢!
嗯,就這麼乾!
心中有了想法的羅誌學,當即召集了水利部的官員們開會,聽取黃河人工改道工程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