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新式科舉(1 / 2)

大楚帝國的科舉以及教育改革,幾乎是同步展開的。

在教育上,大楚帝國已經開始實施大規模的官辦教育,力爭在每一個鎮都設立一所三年製官辦初等小學,在每一個縣都設立一所三年製高等小學,然後每個府要有一所中學,每個省都要有一所高級中學。

這些都是屬於最低要求,實際上在人口多,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地方,也能夠辦更多的學校。

比如在江南省裡,人口眾多,同時讀書風氣也比較良好,因此你要說一個縣才那麼一所三年製高等小學,這是遠遠不夠的。

以江南省蘇州府為例子,下屬的每一個縣都有五所以上的高等小學,同時蘇州府的初級中學也設立有三所,此外還設立了一所直接嫡屬於蘇州府管轄的高級中學。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人口比較多,經濟比較好的地方。

大楚帝國經過幾年的醞釀以及試點改革後,目前已經全麵推開了新式教育體係。

就連專業的四年製大學,都已經有多所了。

儘管這些新式學校還很稚嫩,裡頭的老師其實都不咋地,但是總算是開了個好頭。

不僅僅是官辦學校,還有更多經過了審核,按照新式學製辦學的民間學校。

而和新式教育製度同時改革的還有科舉製度。

因為大楚帝國在推廣了新式教育體係的時候,也同步推廣了統一高考,中考製度以及學曆製度。

比如之前的四校聯考,就是大楚帝國推行的高考製度,而在承順八年裡,四校聯考將會變成十七校聯考。

大楚帝國的多所四年製學院和三年製師範學院也將會在今年開始招生,加上原有的四校一起,形成十七校聯考。

而等到承順九年,參與聯考的高等院校將會變成四十多所。

隨著中高考統一,新式教育體係初步成型後,科舉的全麵改革,學曆取代功名也就成為了自然。

為此,大楚帝國之前就已經進行了小範圍的科舉改革。

當然了,這種改革並沒有說直接廢除科舉之類的,而是把科舉朝著公務員考試進一步靠攏。

比如當時就把院試變成縣鎮級招收官員的考試,把鄉試變成省、府級衙門招生官員的考試,會試直接變成了給京畿各機構招收新官員的考試。

這些措施在過去幾年裡還算不錯,而等到明年,大楚帝國是準備全麵鋪開,完成最終的科舉改革。

按照擬定的科舉改革方桉,今後大楚帝國的科舉考中後直接錄取為官。

新的科舉考試裡,依舊分院試、鄉試、會試。

各級考試,互不統屬,不分高低,

各級考試,隻是用於區分考中後的工作機構。

考中院試者,分配到縣鎮基層衙門;考中鄉試者,分配到省、府直轄衙門;考中會試著,分配到京畿各部衙門。

但所有中試者,一律隻授予從九品,都得從最基層乾起,當然,以後升官快慢還是有很大差彆的。

院試隻局限於本府考生,鄉試隻局限於本省考生報考,會試全國考生即可。

考中後分配工作,采取避親、異地分配,原則上院試中試者,跨府分配;鄉試中試者,跨省分配;親屬之間不得分配在同一地區。

會試中試者,因為工作地點為京畿,不采取異地分配原則,但是不得和近親同部門。

而報考新式科舉,需要新式學曆。

暫時來說,院試需要初等中學學曆。

鄉試需要高等中學學曆。

會試,需要大專學曆。

後續隨著教育的持續發展,相應的學曆要求也會持續調高。

考慮到民間還有一批身懷功名的讀書人,因此這一批有功名的讀書人,也會授予不同的學曆,普通生員授予初級中學學曆,廩膳生授予高級中學學曆,舉人授予大專學曆。

這些人,隻局限於承順元年到承順八年之間大楚帝國所錄取的學子,不包括前明所錄取的學子。

此外,承順九年後,大楚帝國新式科舉將會不會再授予舊式功名,但是舊式功名依舊可以沿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