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新式科舉(2 / 2)

嗯,基本也就隻剩下個名頭了。

對此,民間的讀書人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畢竟功名這東西在大楚帝國也沒啥特彆,至於什麼見官不跪,在大楚帝國裡本來就開始大規模廢除跪禮了。

而功名的真正作用,還是能參加更高一級的科舉,然後能當官,但是這是在明王朝裡……而在大楚帝國裡嘛……基本上你隻要考中秀才,那麼就能直接當官了,雖然隻是個從九品的小小科員。

隻有一些野心比較大的讀書人,哪怕是考中了秀才後,也不去當官,而是繼續報考鄉試,最後報考會試,就為了一步登天。

因此,大楚帝國民間裡,其實遺存有功名,但是沒當官的士子其實不多,但是即便不多,大楚帝國禮教部方麵還是考慮到了他們,並作出了妥善的安排,不僅僅保留了他們的功名,還按照功名授予他們不同的學曆,免的以後他們想要參加科舉了,都沒辦法報名……

這一係列的科舉改革措施,大楚帝國在前幾年就開始試點,醞釀,而到了現在,終於是要到全麵鋪開的時候了。

承順八年十一月下旬,最新一期的大楚帝國邸報上,正式宣告了新式科舉製度改革,並把改革內容詳細刊登在大楚邸報上,朝著全國各地進行分發,以便讓學子們得知。

新式科舉的頒發,自然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反對聲音也有,但是也不算太大,至少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

因為……甭管怎麼改,但是科舉的核心依舊沒變,那就是為國選材。

清末時期的科舉改革為什麼那麼失敗,就是因為直接廢除了科舉,但是卻沒有相應的公務員考試跟上,後續的官員選拔,主要是靠遊學選官……嗯,也就是從留學生中選撥,再有就是納捐,舉薦什麼的。

在當時,一個普通的年輕人想要當官,你隻能去留學……所以清末短短幾年間,就有數以萬計的學生出國留學,因為去日本留學便宜,所以大部分都是去了日本,最後這些人大部分都變成了革命黨……

清末的科舉改革,乃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典型失敗桉例。

你讓年輕讀書人都當不了官了,人家可不就得玩造反嘛……

而大楚帝國的科舉改革,雖然外在形式變來變去,但是變動的主要是製度以及考試內容這些,然而核心的為國選材這一點卻是依舊沒變。

隻要這核心的東西沒變,其實人家讀書人頂多嘴上抱怨兩句,但是還是會乖乖的適應變化的。

隻要能當官,啥都好說!

所以,大楚帝國的新式科舉推行,雖然引起了一定的波瀾,但是這些波瀾都在控製範圍之內,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負麵反應。

當然,也不是沒有影響,實際影響還是挺大的,最明顯的就是報考各類中小學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

以前很多人,尤其是已經讀書比較有成的人,人家很多在家裡自學的,學成後再去參加科舉當官。

但是現在,想要參加科舉得先有學曆……

於是乎,為了能夠參加新式科舉,他們就不得不去報考這些學校了,好歹混個中學文憑啊。

而這也是禮教部方麵所希望看見的,他們要的是更多的學生經曆完善的新式教育,而不是和以往那樣隻會躲起來念四書五經。

大楚帝國的新式教育改革,其所引起的波瀾,幾乎占據了大楚帝國承順八年裡最後的一兩個月時間。

一直到承順九年後,這種討論才逐漸平息了下來,人們開始習慣,並按照新式科舉的要求去新式學校讀書。

當羅誌學看到說今春各官辦中學乃至小學的入學人數大幅度增加後,微微露出了笑容,這是好事。

再多那麼幾年,這新式教育體係也就算是成了。

放下禮教部的這篇報告後,羅誌學又拿起來了還是禮教部,不過卻是藩務司的報告。

禮教部的權勢在大楚帝國還是蠻大的,分管教育、禮儀、宣傳,同時還分管藩務呢。

所以,才會出現禮教部的人前腳剛說完教育,後腳就說外交問題……

這份藩務司送上來的報告,還是高原地區和碩特部以及當地部分土司們的談判情況。

根據藩務司的報告,他們已經和和碩特部達成了共識,大方向基本已經談妥,現在要談的都是一些細節的小方向。

雙方洽談的大方向,和之前敲定的方桉也沒什麼區彆,主要就是和碩特部接受大楚帝國冊封,成為大楚帝國的藩屬侯國,並在政治和軍事上全麵接受大楚帝國的指導,後續和大楚帝國一起出兵西域,奪取了準格爾部的牧場後,和碩特侯國則是遷移到準格爾牧場。

在出兵準格爾之前,和碩特部則是暫時遷移到青海地區,也就是之前土默特青海部的牧場進行放牧生活,並配合大楚帝國全麵接管康巴以及雪區等地區。

同時雙方聯姻,和碩特部將會把若乾嫡女送入大楚皇宮。

嗯,隻有單方麵的聯姻,不存在大楚帝國皇室嫁女給和碩特部的情況……一方麵是大楚帝國就沒什麼適齡公主之類的,另外一方麵嘛,羅誌學瘋了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異族……而且還尼瑪是父死子繼母,兄死弟繼嫂的奇葩異族。

再說了,現在隻是所謂聯姻而已,以大楚帝國的胃口,這和碩特部還能存在幾年那都是另說,隻要他們現在服軟,以後有的是辦法和時間讓他們徹底融入大楚帝國,就和漠南蒙古一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