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登陸暹羅(1 / 2)

羅誌學認為金融改革這種事,是需要循環漸進並且謹慎的,要是一不小心搞出來什麼事,那麼影響就會非常大。

而羅誌學不喜歡這種意外,更不喜歡搞出什麼問題來。

就和金本位一樣,羅誌學也知道現在白銀在持續貶值,采用銀本位會導致國內的通貨膨脹,財富貶值這些,但是基於國內的黃金儲備不足,同時有著大量的白銀作為流通貨幣的情況下。

如果強行上金本位,那麼就很容易導致貨幣緊缺,通貨緊縮。

此外國內的大量白銀也不好處理啊。

你總不能告訴人們說,現在開始白銀就不是貨幣了,你們積攢下來的各種白銀貨幣已經不能用了。

這不扯澹嘛!

因此在法定貨幣發行上,羅誌學才是非常的謹慎,繼續采用了銀本位製度,並且連貨幣單位都沒有進行太大的改動,還是按照人們的習慣把一兩銀子標定為法定的一‘元’。

根據新的法定貨幣規則,新發行的法定貨幣有銀幣以及銅幣。

銀幣有麵值一元,含銀量三十七克;麵值五角,含銀量十六點五克;麵值一角,含銀量三點七克;

十角等於一元。

此外還有麵值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的硬幣,這些銀幣采用銅為主,並加入其他的一些金屬。

這些銀幣,並不是以純銅含量進行計價,而是根據法定麵值計價。

一元等於一千文。

整個兌換比例其實並沒有的發生太大的變化,和以往還是差不多,更多的還是名稱上的一些變化,並且直接以法律手段固定彙率。

同時在法律意義上撤銷銅這種貴金屬作為貨幣的意義。

雖然新的銀幣主要是由銅鑄造的,但是銅並不是貨幣,這一點是要明確區分的。

同時新版的硬幣發行裡,預定發行比較多的是一角麵值的小銀幣以及一文、十文這些小麵額的銅幣。

至於五角麵值的銀幣以及一元麵值的銀幣,實際發行並不多,因為這些都是屬於麵額比較大的銀幣,日常生活裡其實很少使用,更多的還是作為大額現金交易使用。

新版硬幣的發行,其實和以往的舊版硬幣也差不多,工藝以及貴金屬含量上都差不讀多,連麵值也沒什麼變化,唯一變化的就是,這些新版硬幣是法定貨幣,並且以法律強行規定了兌換比例。

這也是廢兩改元的核心目標,那就是建立一個法律意義上的貨幣兌換體係,而不是和以往一樣繼續隨行就市。

同時大楚帝國金融監管總局也下發了新的行政命令,不提倡繼續流通各類舊式貴金屬貨幣,什麼銀元寶,碎銀子以及古代舊式的各類銅錢。

未來三年內,隻是不提倡,但是稅收機構為代表的各類官府機構將會繼續收這些非法定貨幣,這是作為緩衝,讓民眾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以及兌換。

但是三年後,各類官府機構將不再收各類非製式貴金屬,隻收法定貨幣以及之前發行的大楚帝國所發行的第一版非製式貨幣以及財務銀行不記名銀票。

同時要求各類官方機構以及銀行,對各類非製式貨幣的舊式錢幣采取隻進不出政策。

收上來的各類貴金屬貨幣,統一收入中央銀行作為原料製造新的法定硬幣。

而在紙幣上,則是在財務銀行不記名銀票的基礎上,發行新式法定紙幣,麵值和硬幣對等。

法定貨幣發行後,則是停止發行原來的金幣,同時加大力度儲備黃金。

並在對外貿易裡優先使用黃金計價、交易,進一步擴大黃金的儲備數量。

等黃金的儲備數量上來之後,那麼也就是大楚帝國采取金本位製度的時候了。

而現在嗎,還早了點,得慢慢來。

大楚帝國的一係列金融改革,對於普通人而言其實也沒啥印象,對於普通人而言,其實也就是稱呼上有些變化,但是改動並不大,他們還繼續使用銀幣以及銅幣,並且民間依舊大規模使用傳統的銀元寶,碎銀子以及舊式各類銅錢。

不過隨著官府的宣傳力度逐漸加大,再加上交稅的時候又需要扣除一筆火耗費用,因此民眾為了避免名自己的利益受損,後續也會儘可能的持有新式的法定貨幣。

如此慢慢的也就能夠把民間大量保存的各類舊式貨幣以及白銀、黃金等金屬回收上來,然後變成各類的法定硬幣。

而當大楚帝國在內部轟轟烈烈搞貨幣改革,搞金融改革的時候,大楚帝國在外部的行動也沒有停下腳步,反而是持續加大了擴張的步伐。

承順十三年四月,東南亞,暹羅灣北部灣頂曼穀灣,大楚帝國的艦隊再一次出現在這裡。

去年冬天的時候大楚帝國海軍的艦隊已經來過一次了,不過那一次隻是給大城王國帶去了一次的威懾性的通告,要求大城王國方麵全麵放開市場,準許大楚帝國在一個他們的一個沿海港口停泊船隻雲雲。

等大城王國方麵拒絕了後,大楚帝國的艦隊也沒有說直接開打,而是選擇了撤僑,撤僑完成後就進行了返航。

但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實際上戰爭的陰雲就已經籠罩在了暹羅灣的上空。

在冬天以及春天的幾個月裡,大楚帝國海軍的快速通訊艦,多次往返東南亞以及本土吳淞海軍基地,傳遞著東南亞地區的情況以及本土方麵的決策。

而經過多方麵的套阿倫,尤其是參考了海軍方麵的意見後,大楚帝國高層最終決定通過一場有限度的戰爭來為大楚帝國的商品打開市場,並獲得一個暹羅灣的軍事基地。

當最高層有了決策之後,陸海軍方麵也開始了行動,這個春天裡,大楚帝國方麵持續向金蘭灣增兵。

等到了四月份的時候,在金蘭灣方麵的地麵兵力,已經增加到了一萬八千餘人。

其中有三千餘人的海軍陸戰部隊,即第二海軍陸戰團。

剩下的兵力則是陸軍第十三師

陸軍的這支部隊,是屬於專門用於海外作戰而抽調兵力編成的部隊,為了適應東南亞地區的作戰,這些地麵兵力都是從兩廣地區的兵員進行抽調,以適應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作戰,至少能適應氣候。

自從幾次在緬甸地區的作戰因為受到嚴重的氣候不適合而導致嚴重的非戰鬥減員後,大楚帝國針對東南亞地區的作戰進行了改進。

首先是兵員上進行改進,儘可能的征調兩廣地區、雲南以及貴州的當地兵員用於東南亞方向的作戰。

其中部署在雲南新占領區,直接麵向緬甸的陸軍甲等師第五師,其兵員在短短兩年內全數換了個遍,把北方的兵員全部調走,然後換成了廣西、廣東西部地區征召的兵員。

同時部署在廣西方向以及廣東廉州,主要麵向安南的甲等師第十四師,也是儘可能的換用雲貴、楚南、廣西等地區的兵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