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攻占馬來半島計劃(1 / 2)

承順十四年十二月,經過了一個多月的爭吵後,陸海軍方麵終於是敲定了軍費分配以及出兵分配任務。

在這一次陸海軍合作裡,充分體現了拿多少錢辦多少事的原則。

陸軍和海軍方麵,根據自己動用的兵力多寡,軍費成本高低進行軍費分配以及後續的戰利品分配,講究的是一個童叟無欺。

根據雙方敲定的作戰計劃,海軍方麵將會負責海上運輸以及護航,同時負責負責在海上擊敗柔佛王國的海上力量以及阻擋荷蘭人可能發動的軍事乾涉。

同時海軍還會派遣一個陸戰團從馬來半島最東部的柔佛王國控製區,也就是獅城一帶進行登陸並掌控該地,而此地也就是後世的新加坡。

掌控該地,再加上必要的海軍支持,就能夠掌控馬六甲海峽最東端的通道。

如此是為了確保大楚帝國的海上力量能夠安全的通過馬六甲海峽,以支援後續在馬六甲城以及整個馬來半島地區的作戰。

甚至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其實馬來半島的其他地方都沒有新加坡重要,因為新加坡所臨近的馬六甲海峽最東端,是整個海峽裡最狹窄的地方,同時還存在著一片小群島,即廖內群島,這片群島和馬來半島東部地區一樣,目前歸屬柔佛王國控製。

基於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馬六甲海峽東端的重要性,這個柔佛王國很自然也就成為了大楚帝國的敵人。

因為柔佛王國目前掌控著馬六甲海峽東端,不把他們乾掉大楚帝國就無法控製這一地區,不控製這一地區,也就談不上保障進出馬六甲海峽的安全。

相對來說,倒是馬六甲海峽的其他地方,比如說如今頗受葡萄牙人,荷蘭人重視的馬六甲城,大楚帝國方麵其實對之興趣倒是不大。

唯一的興趣就是殺進去,然後抄沒此地的諸多財物以補貼軍費開支。

至於把這裡建設為龐大的港口,駐防重兵之類的則是興趣缺乏。

因為馬六甲城所在的馬六甲海峽,已經非常寬闊,已經很難進行全麵的封鎖了,遠不如直接在馬六甲東端進行封鎖更有效。

在馬來半島戰役發起之前,大楚帝國就已經敲定了未來要在獅城建立一個龐大的中轉港口以及海軍基地的計劃。

有了獅城,在加上大楚帝國在馬來半島西海岸的海軍基地,就能夠一東一西,保障馬六甲海峽的安全。

如此也就有了海軍將會派遣一個海軍陸戰隊團在獅城登陸,並控製該島的作戰計劃。

是的,獅城,其實是一個島嶼……並沒有和馬來半島直接陸地接壤,中間還隔著一條小海峽‘柔佛海峽’,這條小海峽也是往來南海和印度洋之間的主要航道。

海軍方麵的作戰計劃還是比較謹慎的,並沒有第一步就選擇在馬來半島登陸,而是選擇在獅城登陸,然後控製該島嶼,並依托海峽為天險防止柔佛王國的反補。

隻要讓大楚帝國海軍在獅城的登陸初期穩住陣腳,那麼依靠一整個陸戰團的力量以及海軍戰艦的輔助,柔佛王國彆指望能夠反攻拿下獅城,哪怕是荷蘭人參戰加入其中也是不可能奪回獅城。

而控製了獅城後,大楚帝國的海軍戰艦就能夠在獅城停泊,補給,休整,並利用獅城的港口作為海軍基地,就近在附近海域進行作戰。

如果沒有獅城作為海軍基地的話,那麼大楚帝國海軍的每一次作戰都隻能從北甲或者乾脆是金蘭灣出發,跨越遙遠的距離和柔佛王國或荷蘭人東印度公司的艦隊進行交戰了。

一個搞不好,那是要完蛋的。

海軍方麵的晉升,羅誌學是表示讚同甚至欣慰的。

因為和陸軍方麵在武器裝備領先其他軍隊不一樣,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其實在技術上沒能做到領先,頂多就是數量多而已。

並且人員上的技術優勢也不見得有。

大楚帝國海軍的戰艦,采用的還是風帆戰艦,使用的也是前裝火炮,頂多就是多裝備了榴彈而已。

從火力上來說,其實也沒有太大的絕對優勢。

這種情況下,哪怕自家戰艦要更多,但是也要防止出現意外,不能盲目自大。

相對於海軍那邊的小心謹慎,陸軍方麵就簡單多了,按照作戰計劃,陸軍方麵將會派遣一個師參與作戰,也就是陸軍第五師。

該師早期部署在雲南地區負責對緬甸方向的作戰。

隨著大楚帝國開啟南洋戰略後,陸軍高層把第五師、第十三師、第十四師擬定為海外作戰主力部隊,並對上述三部進行渡海登陸作戰、熱帶雨林等作戰任務進行針對性的適應性訓練。

同時在武器裝備上也進行了專門的換裝,使得上述三個師能夠更加適應南洋地區的作戰。

等南洋戰略正式開啟後,第十三師首先被調往南洋,並參與暹羅戰役,後來移防北甲地區,並參與了在北甲地區的驅逐、清剿任務,成功的為新到來的大楚帝國的新移民們騰出來了大片的生存空間。

而經過連續兩年在南洋地區的海外派遣任務後,考慮到已經有大批士兵延長了服役年限需要退役並補充新兵,同時也考慮到過長的海外服役導致軍內的士氣有些低落。

怎麼說呢,你讓他們在海外打仗其實沒啥,但是你把他們一直扔在海外和土著還有蚊蟲打交道……這一年又一年的都不見回去,很多人是有意見的。

軍令不可違,但是免不了時期低落。

為此,陸軍高層啟動了海外輪換派遣計劃,即對海外駐防部隊進行輪換,避免長期駐防導致的各種問題。

雖然這會增加一些運輸成本,以及適應性問題,但是這些都能克服,總比下麵的將士們滿腹怨氣強。

根據輪換派遣計劃,第五師在承順十四年冬被派往北甲地區,接替第十三師承擔在北甲地區的一係列作戰任務。

第十三師則是啟程回國,在廣東駐防輪休,到時候該退役的退役,該休假的休假,該補充新兵的補充新兵,軍官們也能夠根據作戰表現升職調動等等。

同時繼續保持適應性訓練,後續看情況再部署到海外去,不過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大概要兩三年後再進行部署了。

太頻繁的話,將士們有意見。

如此情況下,如今負責在北甲地區作戰的也就變成了第五師。

不僅僅第五師被派遣到了海外,還有一支專門用於海外登陸熱帶作戰的第十四師,也將會被派往南洋地區,不過主要是作為馬來半島戰役的戰略預備隊使用。

仗,主要還是要第五師來打,第十四師,那是用來預防萬一,並接替第五師離開後,北甲地區自身的彈壓以及清剿任務。

說起來,目前大楚帝國在北甲地區的統治壓力還是有不小的,主要是當地的土著太多,而這些土著們對外來的大楚帝國態度也算不上多友好,經常會襲擊反抗。

也不能怪他們,畢竟誰要是睡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的土地變成了彆人的,彆人還讓你趕緊收拾東西滾蛋的時候,也會很不爽,膽子大的就會進行反抗。

而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尼瑪,這北甲地區已經是我們大楚帝國的領地,而且還是經過戰爭簽訂條約,合情合理獲得的戰利品。

這是大楚帝國皇帝陛下的領地,你們這些蠻夷還待著乾嘛,趕緊給老子滾蛋……

這個過程裡,自然免不了會出現各種的動蕩,之前這些事情都是第十三師所負責的,後來交給了第五師負責,後續,就要輪到第十四師了。

當然了,這三支部隊作為戰備甲等師,主要負責的還是駐防在主要城市以及交通節點,以及針對大規模,有組織的敵人進行打擊。

而零星的驅逐清剿任務,主要還是地方上的武裝巡警乃至民兵自行負責的。

為了保護移民的安全,南洋巡撫衙門下了大力氣,在北甲地區配屬了數量眾多的武裝巡警,並裝備火繩槍乃至輕型火炮還有輕型盔甲。

然後給每一個前往北甲地區的新移民青壯,都免費分發一支軍方退役下來的火繩槍。

至於燧發槍,這玩意還是屬於高科技軍械,帝國軍方對這玩意還在進行保密階段,同時嚴格控製外泄。

零星的外流很正常,畢竟這玩意在楚軍裡裝備上百萬,如今連武裝巡警都開始裝備這玩意了……再加上戰場上的遺失等等,你很難完全杜絕這東西的外流。

但是零星小規模的外泄問題不大,隻要不大規模外泄讓敵軍裝備就行了。

至於說敵人拿去了當樣品進行彷製……要是能夠這麼輕易就彷製出來,歐洲各國早就全麵換裝燧發槍了。

外觀什麼的你可以模彷,但是材料你可彷造不出來……沒有相應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藝,你彷造個屁!

怎麼說呢,給你一架35,所有設計圖紙全部都給你,再給你幾架給你當樣品,所有技術都公開,手把手教你怎麼造,但依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彷造的出來。

尤其是裡頭的發動機,這玩意的渦前溫度可以達到兩千攝氏度以上,其中的零部件並且在這個溫度上依舊可以保持正常工作,而製造這些零部件的高溫材料其他國家暫時還沒有呢……

你連相應的高溫材料都沒有,還談啥彷造啊。

而大楚帝國的新式燧發槍也是如此,很多東西你光看個外觀其實搞不出來,比如大楚帝國的火槍槍管內部更加光滑,誤差極小,這是建立在更好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藝上的。

還有看似是個小玩意,但是卻極為關鍵的彈黃,這東西的性能好壞,直接關係到擊發率。

而任何涉及到材料的技術問題,那都是天坑,不組織大量人手,再大筆砸錢其他國家彆指望能夠搞出來。

就這樣,什麼時候能夠搞出來也得看運氣!

所以,其實大楚帝國方麵不怕其他國家在這個時期裡就大規模彷製,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隻要大楚帝國自己不主動往外大規模銷售,那麼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全球隻有大楚帝國的軍警才能大規模裝備這種高擊發率的燧發槍。

當然,其他國家如果非要裝備那種低擊發率的燧發槍也是可以的,隻是全天候擊發率隻有百分之五六十的燧發槍,沒啥實戰價值,還不如火繩槍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