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葉尼塞斯克戰役(1 / 2)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軍葉尼塞流域

隨著雅庫茲克城被攻克,大楚帝國在此地設立了鎮北縣之後,也宣告著俄羅斯過去幾十年在勒拿河流域以及以東地區的殖民擴張化為了泡影。

連戰略要地,交通樞紐,俄羅斯人遠東地區的戰略支撐點雅庫茲克城都已經丟了,俄羅斯人已經不可能繼續維持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存在。

此時雖然俄羅斯還有一些零星的遠東地區殖民據點,然而這些還能堅持多久?

幾個月?半年?一年?

哪怕是再樂觀的俄羅斯人也不認為他們還能夠堅持一年以上。

至於說重新把雅庫茲克城給打回來,俄羅斯人要是有這能力,他們之前也不會丟掉這座至關重要的城市了。

一切,都已經成為了定局。

如今對於俄羅斯人來說,要做的已經不是奪回雅庫茲克城,重新掌控遠東地區,而是要想著怎麼保護葉尼塞河流域了。

要知道楚軍在奪取了雅庫茲克城後,可沒有停下繼續擴張的步伐。

拿下雅庫茲克城不過是整個北方戰略裡的前期戰略目標而已,這後麵還有中期和後期呢。

而大楚帝國北方戰略的中期目標,就是控製葉尼塞河流域。

而要奪取並控製葉尼塞河流域,那麼有幾個戰略城池就是必須拿下的。

首當其衝的上通古斯河,即安加拉河中遊的布拉茨克,這座城市乃是俄羅斯人抵抗楚軍入侵安加拉河乃至葉尼塞河的重要前沿據點。

因為就在安加拉河上遊,也就是靠近貝爾加湖,即小北海的河口位置,就是大楚帝國在小北海府地區,也是整個環小北海地區的戰略支撐城市:庫爾城。

兩個城池之間,隻間隔了五百多公裡!

這五百多公裡如果放在其他地方,興許就是非常遙遠的距離,但是對於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而言,這個距離其實已經很近了……

之前在勒拿河流域裡的楚軍戰略城池北河城以及俄羅斯控製的雅庫茲克城,兩者距離一千多公裡呢。

所以距離這個東西,在西伯利亞地區的概念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

因為大楚帝國控製的庫爾城、俄羅斯人控製的布拉茨克城距離近,而且都是屬於安加拉河的沿岸城市,這也就使得了兩國不約而同的都加大了這一地區的防衛力量,同時過去的多年裡,雙方圍繞著安加拉河中上遊進行了頻繁而激烈的爭奪戰鬥。

數百人規模的戰鬥少說也打了十幾次,千人規模的戰鬥也打了三次之多。

這種程度的戰鬥,在西伯利亞地區,並且對於雙方都是比較依賴後勤的槍炮部隊而言,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楚軍要拿下葉尼塞河流域,那麼就要先拔掉布拉茲克這個俄軍據點,然後才能夠沿著安加拉河一路往西北方向去,最終殺到俄軍掌控整個葉尼塞河流域的戰略支撐點城市,交通樞紐:葉尼塞斯克。

葉尼塞斯克的戰略地位,和勒拿河上的雅庫茲克城非常類似,都是位於整條流域的中心地帶。

而且是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交通樞紐。

因此,這兩個地方,俄羅斯人都非常重視,構築了大型的堡壘,駐防有大量的軍隊,也組織了不少移民過去。

之前的時候,這兩大城市都是作為其在西伯利亞地區殖民擴張的戰略支撐點,是為了移民擴張為服務的。

但是最近五年,這兩大城市的戰略作用則是變成了防禦楚軍北擴的核心支撐點,依托這兩個城市,他們才能夠源源不斷的調集兵力以及物資,然後前往各前沿堡壘據點和楚軍作戰。

所以,在拿下了雅庫茲克城城後,葉尼塞斯克城也就成為了楚軍的下一步戰略目標。

也是整個北方戰略中期計劃裡的核心目標。

畢竟北方戰略中期計劃,是掌控葉尼塞河流域,而要掌控葉尼塞河流域,那麼這個葉尼塞斯克就必須拿下來,否則掌控葉尼塞河流域就無從談起。

為了攻占布拉茨克以及更重要的葉尼塞斯克,大楚帝國陸軍在庫爾城裡準備了足足上萬兵力

整體兵力比參與進攻雅庫茲克城還要多。

因為葉尼塞斯克距離俄羅斯人的控製區腹地更近,俄羅斯人在當地可以獲得更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也就是說楚軍打過去後,遭到的反抗力度會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地形上來說,葉尼塞河以西地區以平原為主,也就是西西伯利亞平原,繼續往西,則是東歐平原。

中間除了一條烏拉爾山脈以及河流外,完成可以稱得上是一馬平川。

這種平坦的地形,也是俄羅斯人之前在這一區域進行擴張非常順利的緣故,他們能夠比較方便的得到來襲西邊,尤其是歐洲地區的兵力以及物資上的支援。

這也意味著,楚軍進攻葉尼塞河流域的時候,遭到的俄軍反抗力度會更大。

如此情況下,楚軍方麵自然會也要準備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物資用於戰鬥了,要不然跑過去打不過豈不是很尷尬……

這一萬多陸軍兵力裡,騎兵的比例也相當大,足足有四千多騎兵部隊,而步兵和炮兵和輜重等兵力,加起來才七千多人。

之所以騎兵兵力眾多,這是因為安加拉河的航道條件很差,會比較大的影響到楚軍利用這一條河流進行兵力調動以及補給運輸。

實際上,俄羅斯人之前聯係勒拿河以及葉尼塞河流域的主要河流,並不是安加拉河,而是主要走下通古斯河以及其他一些之流,期間還穿過若乾陸水連路,即走兩條河流之間的陸地。

而上通古斯河,即安加拉河這條通道,他們走的其實不多,畢竟安加拉河的通航情況很糟糕,稍有不慎就是船毀人亡……

這一次進軍布拉茨克乃至後續的葉尼塞斯克,楚軍方麵也是考慮到了安加拉河的通航情況比較糟糕,因此兵力運輸以及物資補給,是充分考慮到了地麵運輸的情況。

采取的是水陸接力,協同運輸的模式。

具體下來就是一些通航條件許可的河段裡,就進行河道運輸,等到了通航條件不好的河段裡,那麼就人員貨物上岸,然後進行地麵運輸。

如此水路接力運輸,最終完成前期五百多公裡,後期則是一千多公裡的漫長兵力調動以及物資補給路線。

為此,大楚帝國出征的人員除了陸海軍人員外,還有一堆各種技術人員,包括修築城池,碼頭、倉庫等基礎設施的人員,還有一大堆就地伐木造船的各種工匠技術人員。

以便就地修築各類碼頭,堡壘據點以及建造船隻,馬車等各種設施。

光是這些隨軍出發的施工團隊,就足足有兩千多人,而且基本都是屬於技術人員……至於普通勞動力……要麼是軍方士兵們順帶承擔,要麼是就地征用當地的一些土著們。

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裡,除了楚人和俄羅斯人外,其實當地的各種土著也不少,這些土著在安加拉河流域,貝加爾湖一點都有不少,楚軍之前在當地的一係列築城等活動裡,都是少不了征召當地的土著們進行施工。

大楚帝國在西比利亞地區的擴張,整體上來說還算是比較溫和的,基本上隻要當地土著不進行反抗,配合大楚帝國的屯墾政策進行屯墾,同時接受教化,那麼就會把這些土著們當成自家子民來治理。

誰讓這破地方沒幾個本土移民願意過來,而大量城池據點的修築工作,軍事屯墾任務又重要,所以也是會吸取一些當地的歸化土著來進行建設,以加強大楚帝國在當地的實際控製能力。

說起來,其實俄羅斯和大楚帝國在西比利亞地區采取的政策都差不多,以軍事擊潰當地土著的有組織抵抗,然後在當地的交通便利或人口密集區域裡修築堡壘據點駐紮軍隊,組織移民,流放罪犯過去充實人口。

同時對當地的土著們進行直接統治,和當地的土著們做皮毛生意,征稅等等。

通過不斷增加的各種堡壘據點,所形成的一個接著一個的城市,來完成對當地的全麵實際控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