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造並服役四十艘機帆戰列艦,六十艘機帆巡洋艦,兩百艘機帆護衛艦。
這是大楚帝國在承順二十五年的時候就已經敲定下來的海軍十年發展計劃。
而除了上述新建造的戰艦外,其實還會對原有的大量純風帆戰艦進行蒸汽化改裝,這些改裝工作將會在戰艦的大修時間裡進行,以延長戰艦的使用壽命以及戰鬥力。
而改裝的戰列艦,主要是噸位比較大,船體比較新的一等戰列艦以及部分三等新式戰列艦,數量會達到數十艘之多
其他的巡洋艦以及護衛艦的改裝就更多了。
並在改裝過後,很多戰艦會被降格使用,比如三等戰列艦改為巡洋艦,巡洋艦改為護衛艦,護衛艦改為近海巡邏艦等等,還有的會被改為訓練艦或其他用途的軍艦。
不管是新建造還是改裝,有一點海軍方麵卻是始終堅持的,那就是現役遠洋戰艦的數量,要維持在六百艘以上……畢竟大楚帝國需要控製的海域,需要保護的海外殖民地以及航線太多了,同時大楚帝國還在美洲玩殖民,在印度乃至非洲東海岸玩殖民。
這些海外擴張行動,沒有一支強悍並且數量龐大的海軍艦隊,是不可能維持的。
之所以強調數量,那是因為一艘戰艦哪怕再強大,它也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要想同時維持如此龐大的海域,並保持優勢,那麼數量優勢是不可或缺的。
這也是海軍方麵早些年為什麼建造了數量如此龐大各種護衛艦,這些護衛艦的噸位其實不大,普遍五百噸上下,戰鬥力也不強,裝備十門火炮,這些小型護衛艦有時候對上一些強悍的歐洲武裝商船都力不從心,更彆提和敵人的正規戰列艦對轟了。
但是大楚帝國海軍依舊建造了數以百計的這些小型護衛艦!
因為大楚帝國海軍,需要數量龐大的戰艦去維持在各個殖民地,航線,海域的存在,隨時威懾各種土著,歐洲殖民者。
戰鬥力強不強先不去說,首先你得有這麼多的戰艦。
至於早期為什麼不建造噸位更大的護衛艦,因為早期的純風帆戰艦裡,噸位擴大後成本會急速增加,海軍的軍費也是有限的,必須在有限的軍費裡建造更多的戰艦。
所以才會出現戰列艦、巡洋艦、護衛艦這三種不同的戰艦相互搭配使用的情況。
其中數量占據大半的各種護衛艦,平日裡負責巡弋保護航線,隨同編隊出海的時候各種打雜,有時候還會執行一些低烈度的作戰任務。
而艦隊決戰的核心,還是那些戰列艦。
至於巡洋艦,這玩意在大楚帝國海軍裡,一部分配合戰列艦行動,充當外圍偵查、襲擊等次要作戰任務,還有一部分則是作為護衛艦隊的旗艦使用。
因此嚴格上來說,大楚帝國海軍的巡洋艦,按照作戰用途可以分為偵查巡洋艦,護衛艦領艦這兩種。
大楚帝國海軍的發展,是有脈絡的,是根據國內工業水平而持續進行的,而海軍的發展,勢必也會影響到大楚帝國的海外擴張活動。
南非殖民擴張活動後續能夠順利進行就要看大楚帝國海軍的蒸汽化計劃進行的怎麼樣了。
隻要蒸汽化計劃順利進行,那麼大楚帝國海軍才能夠以輕微的代價殖民南非。
要不然的話,就隻能動用老舊戰艦,和荷蘭人以及其他歐洲殖民者們來一場傳統的風帆戰艦之間的戰鬥了。
而這樣就算能打贏,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不會是個小數目。
大楚帝國對外擴張的時候,可沒什麼需要付出慘烈代價的先例……殖民南非的時候,他們也不想要這種先例。
因此哪怕現在殺過去,其實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想到可能的巨大損失以及人員傷亡,帝國高層就停止了這種想法,還不如等幾年,等到海軍完整蒸汽化計劃,戰鬥力大幅度飆升後再去打。
然而真正的南非殖民擴張可以延後,但是一些前期準備工作卻是要開始進行了,比如航線的探索,敲定適合登陸並殖民的港口,製定對荷蘭人以及其他歐洲殖民者的作戰計劃。
然後海軍那邊搞了一大堆計劃後發現……要打南非,就要先控製非洲東海岸,要想拿下非洲東海岸,就得先乾掉荷蘭人以及葡萄牙人以及其他一票歐洲殖民者。
要想乾掉這些歐洲殖民者,就得先把他們在印度的殖民地給奪取了,要不然你前腳橫跨印度洋跑去非洲,人家在印度半島上的艦隊可以就跑過去襲擊你補給線了。
最後搞來搞去,海軍發現要搞南非洲殖民的話,最好是先把印度半島給徹底控製下來,就算無法徹底控製,最好也好吧這些地方的歐洲殖民者給驅逐了。
如此才能夠把印度半島變成自家的後花園,不用擔心敵人的戰艦突然出現襲擊航路,甚至還能夠把印度半島這邊變成後勤補給供應地。
至於印度那邊的事,海軍一家也決定不了,還需要陸軍那邊配合才行。
於是乎,沒多久海軍就找到了陸軍那邊,商量著在印度半島搞點事,而陸軍那邊也在結束了和俄羅斯人的主要戰事後,攢了幾年錢,如今口袋裡已經有了點錢,就想著搞點事。
本來陸軍那邊還琢磨著是不是殺向烏拉爾山脈呢,如今聽海軍那邊說想要在印度半島搞事。
陸軍高層一琢磨,覺得這事還可以搞,雖然說過去印度需要海軍那邊運輸兵員以及物資,但是等他們登上印度半島後,後續打仗之類的事陸軍完全可以直接扔下海軍自己搞。
這樣功勞可不就有了。
至於海軍,還是讓他們當後勤運輸隊長去吧。
陸海軍方麵敲定了合作意向後,這才開始在參務會議上提起印度攻略一事。
然後一票文官們先是態度非常明確的表示:你們軍方彆指望我們出一個銅板的額外軍費,頂多就是效彷南洋擴張的例子,給軍方分潤一部分戰爭收入。
等陸海軍那邊捏著鼻子認下不要什麼額外軍費後,隻要戰爭收入分成,文官們自然就沒啥意見了……拋開海外擴張,海外市場這些東西,隻說戰爭本身。
這仗是軍方打的,傷亡也是軍方的那些丘八們,和他們文官老爺們沒關係。
打下來獲得的戰爭收入,他們文官還能白嫖大部分……這種好事他們文官群體一向來都是不會拒絕的。
過去二十幾年裡,大楚帝國的文官階層們在對外擴張戰爭這種事上,態度一直都是非常明確的:隻要不讓我們掏錢,再讓我們拿走大部分戰爭收入,那麼我們就支持對外擴張!
這印度戰略一事,也符合文官們的一向態度,因此獲得文官們的支持也容易。
軍方對此文官們的態度也沒啥意見。
那些讀書讀傻的文官們,除了摳門外,其他方麵還是很好說話的,在對外擴張上基本沒給他們軍方使過絆子,也會給予極大的配合。
至於戰爭收入,嚴格上來說這錢本來是要全部納入國庫之中的,這軍方能夠從中拿走一部分作為額外軍費,這已經是文武雙方過去二十多年來多次博弈的結果,都快形成傳統了。
文官們需要更多的市場,戰爭收入作為自己的政績。
武將們需要更多的戰爭,軍功來作為自己的晉升的階梯。
至於羅誌學……這事其實本來就是他背後推動的。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高層也就正式通過了征服印度,並驅逐歐洲殖民者的決議。
當高層有了決議後,大楚帝國也就正式開始了對印度的戰爭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