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六七年來,陸續在高壓蒸汽機領域裡投入了超過百萬的資金,結果毛都沒撈著一根。
如此重大的投資失利雖然不至於讓家大業大的李氏製鐵公司傷經動骨,但是也是得緩好幾年了。
鎮定思痛之下,李氏製鐵公司打定注意,以後不跟著彆人屁股後頭玩了,要玩就在自己的優勢領域裡玩。
比如造船、機床、普通機械設備依舊是他們的拿手好戲,他們打算在這些領域裡繼續做大做強,尤其是目前非常紅火的造船行業更是打算投入重金,準備打造國內第一座萬噸級乾船塢。
李氏製鐵在高壓蒸汽機領域的敗退,並沒有影響到國內高壓蒸汽機領域的發展,畢竟國內三大蒸汽機廠商之間的激烈競爭本身就是高壓蒸汽機發展的最佳動力。
為了搶奪市場,他們一個個都是在研發以及生產領域裡投入重金進行研發。
而這些研發成果,最終又能轉移到海軍蒸汽機工廠來。
按照海軍和三大蒸汽機廠商的協議,海軍是能夠訂購他們的最新型各種專利產品,然後組裝為艦載蒸汽機,專供海軍軍艦使用的。
海軍蒸汽機工廠掛牌成立後,第一個項目就是為融合三大蒸汽機現有的獨家專利產品,打造一款大型的軍用艦載蒸汽機,擬定用於在建中的漢天級戰列艦的二號艦,也就是應天號上。
不過變更了設計的應天號,從艦炮到動力乃至船體設計其實都和漢天號完全不一樣了,因此繼續歸類為漢天級戰列艦其實也不妥當,已經算是一種新的戰列艦了。
除了為後續新戰列艦提供動力外,還擬定為其他的新型軍艦提供動力,比如豐州級巡洋艦的後續艦,準確的說是釜山號巡洋艦的改進型錦州級巡洋艦提供動力。
錦州級巡洋艦,根據釜山號巡洋艦改進而來,釜山號巡洋艦雖然也裝備了前裝線膛炮,但這款戰艦之前設計的時候,隻計劃裝備滑膛炮的。
而線膛炮在具體使用以及作戰上,都和滑膛炮都比較大的區彆。
因此海軍根據這一情況的變化,再加上動力以及其他船體技術上的進步,改進設計出了錦州級巡洋艦。
其噸位進一步擴大到了兩千八百噸,擬定裝備多門一百五十毫米前裝線膛炮為主炮,裝備多門七十五毫米艦炮為副炮。
其動力上,將會使用全新的海軍蒸汽機工廠裡的組裝產品,因此航速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讓該級艦能夠達到十四節的航速。
因為蒸汽機技術更先進,所占用的體積和重量空間都比較小,同時因為海軍更加注重續航以及適航性,為此不惜減少火力,這也讓該級艦獲得了更大的煤炭以及澹水搭載空間。
該級艦在純蒸汽動力下,以八節航速行駛,其續航能力能夠達到三千海裡。
這將會是大楚帝國海軍裡,第一款能夠真正靠著蒸汽機進行遠洋航行的戰艦,其意義非凡。
不經加煤,從吳淞海軍基地出發,可以覆蓋整個北部沿海海域,即鄂霍次克海,甚至抵達白令海海域。
從扶桑北部出發,走北太平洋航線,隻需要在阿留申群島裡的補給港口加一次煤炭澹水,那麼就能夠橫穿太平洋抵達北美的西雅圖。
走中太平洋航線,中途隻需要在中途島、檀香群島進行補給,那麼也能夠橫渡太平洋抵達北美的舊金山港。
從本土香港海軍基地出發,能夠往南覆蓋整個南海海域。
從南洋大型海軍基地新加坡出發,可以直接橫渡印度洋,抵達錫蘭島的科倫坡港,以科倫坡為後勤基地,能夠覆蓋整個孟加拉灣以及阿拉伯灣,同時覆蓋南印度洋大半海域。
往西能夠抵達北非,甚至馬達加斯加島,往東能夠抵達新加坡或澳洲。
如此龐大的純蒸汽機動力續航距離,足以讓這款錦州級巡洋艦無視季風和洋流,極大的擴大了活動範圍以及時間。
這是大楚帝國海軍真正稱霸海洋的基礎所在,要不然的話,就隻能和以往一樣沿著各處海岸航行,連橫穿大西洋都提心吊膽的,生怕進入無風帶……
而為了確保足夠的續航能力,這也是錦州級巡洋艦雖然噸位擴大了,但是裝備的艦炮數量,並沒有比釜山號巡洋艦強到那裡去。
戰艦嘛,火力防護動力等各方麵都需要占據重量和空間,一方麵強了,另外一方麵自然也就弱了。
除了新式的錦州級巡洋艦外,新型的護衛艦上也將會使用新型的蒸汽機。
這種新的護衛艦,實際上就是龍川級護衛艦的放大版本!
儘管龍川級護衛艦已經有八百多噸的滿載排水量了,但是在實際作戰過程裡,尤其是印度戰役期間,海軍發現這種護衛艦在遠洋航行、作戰的時候依舊噸位太小,以至於非常的顛簸不說,而且橫搖太厲害以至於火炮命中率非常低。
同時這八百多噸的噸位裡還要加裝蒸汽機,但是煤炭和澹水卻是無法搭載太多,以至於蒸汽機的續航距離實在太差,隻有區區幾百公裡而已。
為此,海軍方麵迅速就暫停了該級艦的後續生產,直接改進了設計!
改進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增加遠洋適航性以及續航距離,為此航速以及火力都是可以犧牲的。
改進後的這種護衛艦,被稱之為常熟級護衛艦……說是護衛艦,但實際噸位已經超過了一千噸,達到了一千兩百噸……放在同時期歐洲那邊,那都是戰列艦的噸位了。
而噸位的擴大,才真正讓護衛艦這種艦種具備了優良的遠洋航行以及作戰能力,以滿足大楚帝國海軍新時代的需求。
什麼是新時代的需求?
那就是遠洋航行以及作戰。
大楚帝國海軍成立早期,作戰水域基本都在沿海,後來擴大到南海海域,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裡,大楚帝國的海軍們其實都在沿海活動,周邊都有著不少海軍基地的。
一直到印度戰略之前,其實大楚帝國海軍對遠洋航行以及作戰能力的需求並不是太高,這也影響到了後來的輪船設計。
大楚帝國早期的蒸汽輪船設計,基本不怎麼考慮純蒸汽機續航距離,基本都是單純的提升航速為主。
然而印度戰略施行以後,大楚帝國海軍動不動就要橫跨印度洋,機動距離動不動就幾千公裡,這樣一來那些幾百噸的護衛艦就不堪用了,而大型戰艦隨著大型化,風帆也是不夠用了。
所以今年開始,海軍方麵設計戰艦的時候,就不得不注重戰艦的純蒸汽機動力續航距離問題了。
為了達到這一要求,提升船體噸位,增加煤炭和澹水的數量也就成為了必然。
改進設計後的常熟級護衛艦,將會成為大楚帝國海軍後續幾年大規模生產的標準護衛艦,並讓大楚帝國海軍裡的護衛艦,首次真正意義上具備遠洋航行、作戰的能力。
隨著戰艦的大型化,同時大噸位戰艦的建造成本大幅度增加,未來大楚帝國海軍的主要戰艦,還是會由巡洋艦以及護衛艦所組成,至於戰列艦……成本高,而且最關鍵的是戰鬥力過剩,大楚帝國海軍已經是放緩建造大噸位戰列艦的節奏了。
畢竟當你用一艘一千噸左右的護衛艦,就能夠吊打對麵土著的風帆戰艦的時候,也用不著八九千噸甚至上萬噸的鋼鐵戰列艦了。
因此海軍未來數年的造艦重心,其實不是預計滿載排水量八九千噸的戰列艦,而是那些兩三千噸的巡洋艦以及千把噸的護衛艦。
同時也會縮減數百噸的小型戰艦的數量,主要是這些小型戰艦不適合遠洋航行作戰,搞太多也沒什麼用。
未來隻會在近海、內河艦隊裡保留一些小型戰艦,不過也不會是護衛艦,而是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艦這些艦種,主要用於海外地區的近海、內河巡邏,對陸支援炮擊任務。
縱觀大楚帝國海軍的造艦方向,尤其是注重遠洋適航性,續航能力,基本上也就能夠看的出來大楚帝國海軍的整體戰略已經發生了變化,從以往的區域性防禦性海軍朝著全球性遠洋進攻海軍而去。
同樣也意味著大楚帝國不再局限於近距離的南洋地區的殖民擴張,而是把殖民擴張的目標放在了印度,西亞,非洲以及美洲,甚至可以說是全球區域。
大楚帝國發起全球性殖民擴張的日子,已經快到了。
在如此大背景下,一支從印度孟買出去的大楚帝國海軍探索艦隊,也越過了北非海域,朝著非洲東海岸南部而去!
他們要探索非洲東海南南部的海域情況,為後續在非洲開辟殖民據點,乃至最終占領南非而做前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