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江府上海縣裡,不少村子可是有著大量工廠的,其中的江北鎮下屬的上河村,人家村子裡有好幾大型企業,幾十家中型企業。
其工業產值能吊打內地一大票州府。
但是隨著兩條鐵路乾線陸續通車,徐州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成型後,其交通優勢瞬間就發揮了出來。
到目前為止,工業部在徐州直接投資的企業就有三家,分彆是徐州鋼鐵公司、徐州重型機械公司、徐州輕型機械公司,這說的還是工業部直接投資的大型企業。
同時還有工業部下屬各企業進行的投資,如淮安礦務公司在這裡投資了一個采礦設備生產基地、江北化工在這裡投資建設了一個化工生產基地。
同時民用不少企業也在這裡進行了投資,民營企業裡的龍頭老大李氏製鐵在這裡投資建設了一個民用五金生產工廠,準備把徐州作為後續該集團的民用五斤業務裡的主要生產基地。
蘇秦紡織公司在這裡投資了一家先進的蒸汽機紡織工廠,主要生產布匹以及生產各類紡織品成品。
官方資本也好,民間資本也好,他們都看重了徐州這個交通樞紐的重要性,就和他們之前看重了鄭州作為交通樞紐的重要性一樣。
圍繞著這種重要的交通樞紐,很多大企業都會進行投資布局,優化自己的物流體係,降低物流成本,並通過更優良的交通環境把貨物買到更多地方去。
徐州也是屬於其中之一。
第二天早上,羅誌學開始正式的視察。
第一天的視察主要視察徐州的幾家大型企業為主。
第一站就來到了徐州鋼鐵公司,看著前方占地麵積龐大,有著眾多龐大建築的徐州鋼鐵公司,這讓看過了不少大型鋼鐵廠的羅誌學依舊感慨不已。
誰能夠想到在十七世紀的華夏地區,會出現這種充滿了工業力量的近代化鋼鐵廠呢。
羅誌學自己都感歎了,而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有幾個年紀比較大的中老年人更是低聲說著:三十年前如果誰對老夫說,三十年後會有這麼大規模,產量如此巨大的鋼鐵廠,老夫肯定會認為他瘋了。
這話不假!
三十年前的時候,任憑想象力再怎麼強悍的人們,也不可能想象得到三十年後的華夏大地,會出新如此巨大的變化啊!
三十年前的前明時期,連工業這個詞都還沒有呢,更談不上什麼鋼鐵工業。
那個時候最出名的就是佛山煉鐵鋼業了,但是佛山的煉鐵還是處於傳統手工小作坊生產模式,看似從業人員龐大,但實際產量也就那樣,並且基本隻能練鐵,鋼產量極少。
當年名聲卓越的佛山煉鐵,其產量還是用斤作為單位的……但是現在的大楚帝國統計生鐵產量的時候,是用萬噸作為單位的。
並且隨便拉出來一家中型的鋼鐵廠,其產能就能完爆前明時期製鐵行業的總產量。
手工作坊時代的鋼鐵產量,和工業時代的鋼鐵產量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兩者都不在一個層麵上。
就算是現在隻隻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第二期工程還處於施工當中徐州鋼鐵,僅僅是第一期工程的生鐵產能,就達到了十二萬噸。
這個產能,直接超越了除大楚帝國外的全球產能!
而大楚帝國目前的生鐵年產能,各企業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六百萬噸,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據。
因為同時期裡,整個歐洲的生鐵產能,估計也就那麼十來萬噸。
並且這個產能說的還是生鐵,沒說鋼材產能呢。
嚴格上來說,鋼鐵產能裡的生鐵產能和鋼材產能,是需要單獨拿出來說的,因為鋼產能和生鐵產能所蘊含的技術條件天差地彆。
但是在這個時候,如果要和土著們對比鋼產能,那就顯得太欺負人了……因為土著們手工打造的鋼一共沒多少……用萬噸作為單位……他們連一個單位都湊不齊。
撐死了幾千噸,估計還不到……
而大楚帝國呢,在承順二十八年裡,粗鋼產能達到了六十三萬噸。
這在粗鋼產量上,如果要和大楚帝國進行對比的話,全球各國土著們還要更加絕望!
這就是工業的魅力以及威力了。
當然,大楚帝國的鋼鐵產能之所以急速飆漲,也是因為過去八九年時間裡大楚帝國在鐵路建設上一路狂飆,並且大量建造輪船有巨大的關係。
這兩大行業,是催動鋼鐵鋼業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沒有這兩大行業的龐大需求,鋼鐵企業就算是生產出來大量的鋼鐵,也賣不出去啊,就算賣得出去也無法維持利潤啊。
視察完了作為工業基石的徐州鋼鐵公司後,羅誌學還去了徐州化工前往視察,徐州化工公司。
這家公司的產品算是新型產業,主要生產硫酸、堿以及其他各類副產品,如鹽酸,氯氣,漂白粉等等,乃是工業部最近幾年非常重視,也是投資最大的一家化學工廠。
同時該工廠,也是長江以北地區裡最大的一家化學工廠,從建設開始,就承擔起來了為長江以北大片地區提供各類化學工業原料的重任。
羅誌學視察了該廠,並勉勵了該廠的管理以及員工代表後,又啟程前往了隔壁的的幾家起來。
一天下來,有的看仔細一些,有的走馬觀花,先後看了七家工廠,不過這些七家工廠都在同一區域,間隔並不算遠,因此也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
等到傍晚時分,羅誌學徐州工業開發區的區衙門裡接見了當地工農商代表,簡單激勵了一番他們後,才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第二天,羅誌學前往徐州郊區觀看了一個當地的新式機械化種植的糧食種植基地,下午時分去了相隔不遠的一個新型的蔬菜種植基地。
對這個蔬菜種植基地他倒是比較有興趣,因為這個蔬菜種植基地采用的是溫室種植。
溫室種植不是什麼新鮮事,秦漢時期就已經有這麼個玩意了,不過古代的溫室種植成本非常的高昂,種出來的反季節蔬菜隻有達官貴人才能夠吃得起。
而在大楚帝國裡嘛,溫室種植雖然成本依舊比較高,但也沒到隻有達官貴人才能夠吃得起的程度,普通中產階層咬咬牙,也能在大冬天裡吃幾頓新鮮蔬菜。
因為大楚帝國的溫室種植,其加熱采用的煤炭……而溫室種植其最大的成本其實就是在大冬天裡加熱保溫。
古人隻能用木炭,哪怕是後來能用煤炭,但是傳統手工開采的煤炭也貴啊。
不像是大楚帝國這邊,大規模工業開采的煤炭成本低廉。
加熱保溫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也是讓溫室種植出來的反季節蔬菜,能夠進入市麵,成為一種高端蔬菜擺上體麵家庭的餐桌。
假以時日,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反季節蔬菜的成本持續降低,遲早有一天會成為普通民眾的日常食物。
技術的進步,能讓人們生活的更好,這也是羅誌學這些年,不遺餘力推動各項技術進步的原因。
想要國家更加強大,想要民眾生活的更好,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