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算下來,其實官方工業機構、官辦企業聯手,一起持有了李氏製鐵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隻不過分散到了幾十家機構或企業手裡,外人感受並不明顯而已,平日裡官辦資本也不太乾涉企業的經營,而是繼續由佛山李氏家族掌控該企業。
但是在有必要的時候,官方是能夠對該企業進行控股並決定重大策略的。
類似的情況其實也不少。
在大楚帝國裡做生意,規模一般般的話沒什麼。
但是你想要把企業繼續往上做大做強,而且還影響力重大的話,嗯,比如想要做到類似李氏製鐵,蘇秦紡織,宋氏玻璃公司這種程度的話,沒有來自官方資本的扶持是很難做到的。
倒也不是什麼行政乾涉之類的,大楚帝國老早就不玩行政乾涉商業了。
純粹是市場行為!
因為官方資本也是資本,官方資本也逐利……資本看見你賺錢了自然也想要上來分一杯羹。
你不願意接受官方資本的投資或合作之類的也行,官方資本也不會逼你,甚至都不太在乎,但是人家轉身就去投資你的競爭對手去了……
在大楚帝國裡,最大的資本家其實就是工業部、財務部,然後是皇室資產管理科、各省工業廳,再有就是各府工業處,各縣工業科。
這些才是大資本家,一個個手握巨資不說,而且掌控著大量的企業,控製各行各業的命脈。
民間裡所謂的資本家和這些官方資本比起來,那就是渣渣。
而一係列的勞動保障法,也是最先從各官辦企業裡施行,當然也少不了官方行政機構。
至於民間企業,暫時會給他們一個緩衝時間,等到承順三十年六月一日的時候再執行。
同時執行後,依舊會給企業一個半年的適應時間。
真正嚴格執行的話,則會使承順三十一年一月一日起。
說白了,官辦企業先行打樣,民辦企業然後看情況逐步跟進,一年後則是全麵推行。
不過就算等到一麵全年推行後,羅誌學估計覆蓋率也會比較有限,那些大企業自然是會遵守法律法規的,但是一些中小企業,尤其是一些微型企業,小作坊,小店鋪之類的商業機構,估計是很難全麵推行的。
一方麵是企業負責人不想承擔更多的人力成本,一方麵也是因為勞動者自身缺乏法律知識,三者,就算是勞動者知道了有這麼一個勞動保障法,但是因為維權成本高等因素也會忍受。
因此雖然製定的勞動保障法已經算是比較完善,但實際上想要全麵推廣還是非常困難的,短期內彆指望,甚至十年二十年後想要讓每一個勞動者都獲得全麵的勞動保障也非常困難。
對此羅誌學很清楚。
但是即便如此還是要去做,事情嘛,一步一步去做,一件一件的解決。
因此羅誌學對這一次的勞動保障法的施行,目標並不大,隻需要官辦企業以及民辦中大企業能夠跟著政策走就行,小微企業則是慢慢來。
當一係列的勞動保障法被陸續公布之後,天下震動,無數工人群體自然是高興無比,而不少民營企業則是愁眉苦臉。
不少所謂的經濟學家們也是對勞動保障法頒布後,企業用工成本增加繼而導致企業利潤降低,發展不足,繼而對整個經濟發展有了擔憂。
但是真當翻了年,勞動保障法開始在眾多官辦企業裡進行推行的時候,承順三十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是出現了增長。
尤其是消費數據增長的幅度非常明顯!
居民消費增長之後,又帶動了各產業的增長。
如此詭異的情況讓不少之前唱衰經濟發展的所謂經濟學家們都閉嘴了。
而通過一係列的調查後,最終羅誌學就看到了為什麼承順三十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反常增長的原因。
因為在官辦企業裡廣泛推行勞動保障法,工人們到手的錢增加了,可消費的錢多了。
同時因為勞動合同的存在,對未來也沒有了太大的擔憂,消費的膽子也大了。
兩者相互結合之下,官辦企業工人群體的消費力明顯增長,甚至帶動了房產,大型家用產品的消費增長。
這一環扣一環,進而導致了各行各業的需求增加,並最終帶動經濟的整體增長。
道理很簡單,工人們手裡的錢多了,未來有保障了,他們才敢消費,才能消費,這有了消費企業生產的產品才能賣出去更多。
看完報告後,羅誌學對一票臣子們道:“那些反對勞動保障法的企業家們也不想想,工人手裡沒錢,未來沒保障,他們生產的產品能賣給誰去?”
經濟是需要循環的,這所有錢都被資本家拿走了,資本家就算大手大腳的花又能花幾個錢?消費多少產品?
從宏觀經濟數據來看,這一次的勞動保障法施行下去後,非但保障了工人群體的利益,把工人群體拉進了帝國的統治根基當中,在政治上大大有利。
就算是在經濟上也大幅度刺激了經濟的增長,企業雖然用工成本增加了,但是市場需求也增加了,采取薄利多銷的情況下賺的也更多。
這一波,屬於官府、大多企業、工人三贏。
嗯,少數周扒皮,死抱著錢不肯撒手的資本家,或者是企業競爭力本來就不怎麼樣的企業是例外。
他們是時代發展下的必然犧牲品。
而他們的倒下,也讓帝國變的更加的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