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八章 曼穀的惡性競爭(1 / 2)

承順三十五年夏六月,羅誌學在金陵城裡再一次召開了關於南洋大開發事宜的禦前會議。

不過和之前幾次會議裡軍事議題占據了大量篇幅不一樣,這一次的會議裡主要議題還是移民開發議題。

畢竟隨著亞齊王國的主動歸順,如今在整個南洋地區裡已經不存在土著政權,更不存在大規模的軍事抵抗。

往後數年整個南洋地區去的軍事行動,都將會是治安作戰為主,這種治安作戰是屬於常態,主要也是由當地駐軍的丙等守備部隊以及民兵部隊所負責。

至於那些正規軍的話,甲等師乾脆重新集中到了若乾戰略要地,如第八師這個甲等師,完成了緬甸地區的軍事作戰任務後,就駐防在達貢港軍事基地。

而第十四師則是調回了新加坡。

畢竟這兩個甲等師是大楚帝國在整個南洋地區裡僅有的甲等師,他們所負責的區域可不是區區一個暹羅或緬甸,而是整個南洋地區。

所以這兩個師是需要處於一種隨時能夠奔赴任何一個南洋地區的戰備狀態,如此情況下自然不能駐防在內陸,而是需要駐防在方便機動的沿海軍事港口。

倒是乙等師可能會參與後續的一些治安戰行動,如第三十六師,目前就是分彆駐紮在曼穀等幾個暹羅地區的重要城市兼交通要道,負責彈壓暹羅以及周邊地區。

從雲南調過來的第七十二師,則是駐防在西瓦城,緬甸東籲王朝遭到楚軍進攻後,在戰爭期間主動放棄了其首都阿瓦城曼德勒近郊,並在撤離前進行了堅壁清野,主動焚毀了城內的大量建築,楚軍占據此地後並沒有在其廢墟上建立新城市。

嗯,緬甸巡撫的駐地也不在這,其實是在南邊的達貢港,不過阿瓦城依舊是屬於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位於緬甸地區的中心區域。

之前陸軍進駐該地後,在阿瓦城廢墟的西邊位置駐防,建立了軍事堡壘城市,該城也就被稱之為西瓦城。

而第七十二師的師部,就在這個西瓦城,當然了,偌大一個七十二師,其兵力也不可能都在西瓦城,實際上在周邊的幾個城市也有布防。

整體來說,七十二師是承擔了緬甸腹地地區的主要防務,同時也是應對莫臥兒帝國孟加拉方向的主要正規軍部隊。

緬甸西部就是孟加拉地區,該地區在近百年前就被莫臥兒帝國吞並。

而緬甸的西南部地區,則是阿拉乾王國,不過該王國早已經是名存實亡,在十幾年前就被楚軍親自乾趴下了,後續又遭到緬甸王國的多次入侵,到最後阿拉乾王國隻剩下極為狹小的區域,其大部分沿海區域都被楚國所獲得,大楚帝國以這些沿海殖民地,包括吉大港在內,再加上一部分從莫臥兒帝國裡獲得的孟加拉沿海地區,尤其是恒河入海口一帶。

最終設立了孟加拉巡撫地區,駐地吉大港。

之前的緬甸事務,都是由孟加拉巡撫所負責的,不過拿下緬甸後,大楚帝國已經在不久前正式設立了緬甸巡撫一職,駐地緬甸達貢。

從大楚帝國陸軍在孟加拉以及緬甸還有暹羅地區的軍屬部署就可以看的出來,大楚帝國陸軍認為當地已經不可能爆發什麼大規模戰事了。

人家陸軍把第八師調往達貢駐防,就是想著以後孟加拉地區乃至印度半島地區有需要的話,可以就近把第八師這個甲等師也派過去。

甚至陸軍那邊也還在考慮,是不是把第八師的駐地再往西邊移動,駐防到孟加拉巡撫駐地的吉大港去。

隻不過因為暫時吉大港那邊的基礎設施還不太行,再加上那邊也沒啥戰事,最關鍵的是人家第八師剛在緬甸打了一年多的仗,好歹要讓該部隊休整一段時間,再派往邊地啊。

因此該師的西調一事暫時也就落下了,但是……未來第八師肯定是用於孟加拉乃至印度方向的。

如今的陸軍,就沒想過說繼續在緬甸等地區裡動用第八師這個精銳甲等師。

當地的治安作戰,有丙等守備師以及民兵足以,實在不行還有部分乙等常備師坐鎮,用不著甲等師這種耗費龐大的精銳部隊。

大楚帝國每年花費那麼多的資金養著這些甲等戰備師,可不是讓他們打治安作戰,玩小打小鬨的。

如今大楚帝國對這些甲等戰備師的使用上,基本是不動則已,一動就是奔著滅國滅族去的。

第八師、第十四師滅緬甸和暹羅,北美第十六師下屬的新式混成營滅北美土著的一個數千人的部落等等,都是屬於這種情況。

如果不是奔著滅國去,那麼這些甲等師還不如留在國內腹地訓練駐防呢。

因此目前大楚帝國裡的二十幾個戰備甲等師步兵和騎兵,基本都處於這種情況,一部分駐防在國內腹地的戰略要地,如西安、鄭州、徐州、漢天、九江、廣州、鬆江、天津、沉陽。

還有一部分則是駐防在邊地,如中亞、西伯利亞、南洋。

再有少數一部分則是駐紮在海外領地,如印度、北美、非洲。

不過在真正意義上海外領地的甲等師其實很少的……目前偌大一個非洲,隻有區區一個營的甲等師部隊駐防在馬普托……呢,這個營就是專門奔著當地的黃金去的,充當戰略保護力量。

而印度連帶西亞,這麼大一片地方,所有甲等師兵力加起來才兩個……其中還分調了一個混成營去非洲馬普托駐防!

倒是中亞和西比利亞那邊的甲等師兵力比較多,光是甲等騎兵師就有四個,這主要是當地以騎兵作戰為主,而騎兵部隊的話,大部分能夠作戰的騎兵部隊都是甲等騎兵師,乙等騎兵師的話,機動性差甲等師太多。

大楚帝國裡的甲等師和乙等師,主要的差彆就是配屬的騾馬數量的差彆,由此帶來的機動性差彆以及成本高低。

甲等騎兵師通常為重騎兵單騎三馬,輕騎兵單騎雙馬,同時還會配屬大量馬車,快速機動的騎兵炮,快速機動後勤部隊,其整體機動性非常強悍……具備獨立的作戰,甚至攻城能力。

陸軍對甲等騎兵師的要求就是:能夠獨自快速奔襲一百五十公裡,然後對敵軍目標發起進攻!

之所以為什麼是一百五十公裡……那是因為楚軍目前在實戰中發現,當部隊脫離港口、火車站這些交通運輸節點後。

部隊依靠自身的後勤部隊,采用馬車運輸方式維持補給,這個補給極限是在一百五十公裡左右!

這個一百五十公裡,還得是平坦地形,有一定道路的情況下。

如果是複雜地形,交通不便,那麼這個距離還要再往下降低。

一旦補給線超過這個距離的話,那麼一線部隊自身的後勤部隊就不夠用了,隻能依靠後方組織更多的專業輜重部隊,或者乾脆征召民夫來運輸補給了。

所以這才有一百五十公裡奔襲距離的標準!

戰爭這東西,其實很多看似普通的數據,那都是實戰中得出的總結,並不是拍腦袋而來的。

甲等騎兵師的奔襲距離一百五十公裡就是如此。

而承擔這種奔襲任務的甲等騎兵師,其實也和傳統騎兵部隊也沒啥關係了,這都拉著火炮,帶著一大票輜重上戰場了。

而且甲等騎兵師,其實大部分作戰也不是在馬背上衝鋒,而是快速機動到目標後,下馬步戰……畢竟前方是敵人的城池或陣地,你總不能騎著馬衝上去砍城牆不是!

如此的大楚帝國甲等騎兵師,用更準確的軍事術語來說,應該是:快速機動部隊!

這也是為什麼甲等騎兵師這麼耗錢的緣故……為了那個一百五十公裡的快速奔襲,且保持獨立作戰乃至攻堅作戰的能力,而且還得維持一定的補給自持能力……這所需要的馬匹太多。

然而乙等騎兵師的話,這就沒那麼多要求了,乙等騎兵師基本都是單人單馬,也不具備獨立作戰能力,更沒有什麼長途奔襲能力,其實這種乙等騎兵師,才是更符合近代騎兵部隊的定義。

但是在廣闊,人煙稀少的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地區,這種乙等騎兵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畢竟活動範圍非常有限,也不具備長距離獨立作戰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在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地區裡的獨立騎兵部隊,普遍是甲等騎兵師的緣故。

不過這種特殊情況也隻局限在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地區,如果是在南洋地區的話,則是沒這種情況了。

實際上,楚軍在南洋地區裡,連獨立騎兵部隊都沒有配屬,隻有各步兵師裡的師屬騎兵部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