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大航海時代崛起,先後在世界眾多地方都占據了大片的殖民地,尤其是在美洲地區擁有大量殖民地的西班牙,在麵對戰爭的時候不得不說是有一種底氣或者說自信的。
當大楚帝國大規模炮擊並登陸加的斯之後,西班牙人並沒有和隔壁的葡萄牙人一樣,隻是麵臨了小小的戰敗就舉國投降。
西班牙人反而是采取了主動退出沿海地區,在內陸地區集結兵力進行頑抗的策略。
三萬大軍,這就是西班牙人在麵臨楚軍侵略之後,短時間所集結起來的軍隊。
他們既有來自加的斯地區的原駐防兵力,也有艦隊裡上岸的水手,不過更多的還是周邊地區趕來增援的西班牙援軍。
這些軍隊裡其實有一些也並不是西班牙方麵國控直接掌控的軍隊,不少都是附近貴族的地方軍隊。
這年頭的歐洲,還保留著傳統的分封製度呢,國王也不過是最大的貴族,下頭還有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貴族,這些貴族們也擁有軍隊,並且在戰爭時期為國王效忠上戰場。
但是今天,他們都聚集在加的斯港口以北七公裡外的哈凱斯堡一帶。
這個在昔日裡不值一提,在曆史上沒有留下任何名字的小村莊地帶,在今天卻是因為西班牙人以及楚軍的陸續到來而注定要名留青史。
承順三十七年九月初四,初秋的天氣非常的清爽,沒有遭到任何工業汙染的天空湛藍無比。
當天早上,作為楚軍先鋒部隊的印度第三師下屬第九步兵團最先抵達哈凱斯外圍地區。
不過並沒有立即發動進攻,而是在外圍停留。
在印度第九步兵團的側後位置,是印度第三師下屬第七步兵團。
至於印度第三師的另外一個步兵團,也就是第八步兵團並沒有出現在戰場上,而是加強了印度第三師炮兵營,騎兵連組成了一個混成團,朝著西北方向進軍。
根據前期的騎兵偵查報告,楚軍在這一方向裡發現了大批西班牙援軍的蹤跡。
這個印度第八混成團的任務就是攔截這支西班牙援軍,不讓他們出現在哈凱斯方向,也是避免他們繞過前線大隊,直接偷襲到加的斯這個後方大本營。
因此此戰裡,印度仆從軍第三師的主力隻有兩個步兵團,實際上這兩個步兵團也不滿編,因為過去的西非戰事裡,印度第三師先後留下了不少兵力駐防西非各港口,雖然每個港口留下的兵力可能就隻有數十人,百來人,但是彙總起來留下的兵力還是比較多的。
因此這兩個步兵團彙集起來的兵力隻有四千多人的規模!
然後再加上印度第三師師部的少量數百人。
此外印度第三師的輜重營,則是留守在加的斯,承擔當地的基本守備任務。
一萬多人的印度第三師,經過一係列的作戰以及抽調後,實際上出現在哈凱斯堡戰場上的兵力,已經隻剩下四千多人了。
在印度第三師兩個步兵團的後方,是大楚帝國陸軍第五十三師騎兵團,這個騎兵團即是在監督,掩護前方的印度步兵部隊,同時也是作為第五十三師主力部隊的前鋒部隊而存在。
五十三師騎兵團的後頭,才是五十三師的大批主力,包括兩個步兵團以及一個炮兵團。
至於五十三師還有的一個步兵團,這個步兵團也被拆分了,在丹吉爾留下了一個小混成營,在加的斯也留下了一個營。
還有一個營之前被派遣到了葡萄牙那邊,目前駐防在裡斯本一帶。
第五十三師輜重團,大部分人手都還在加的斯守備,組織運輸物資,輜重團後續也不會直接參與前線戰鬥,而是以保衛後勤中轉站,維護後勤線為主。
因此第五十三師出現在哈凱斯堡戰場的兵力,也不是很多,隻有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兩個炮兵營,總計約九千多人。
印度第三師以及五十三師加起來,總計兵力一萬四千人左右,光對比人數兵力的話,還不到對麵西班牙人的一半。
但是隻是人數上的對比而已,如果你要對比技術裝備的話,那麼楚軍可是能吊打西班牙人。
楚軍裡的後裝線膛槍炮,足以抹平這種兵力上的差距,並取得巨大的火力優勢。
上午十點許,楚軍主力抵達,隨後博建安陸軍中將下令繼續進軍,騎兵團開始前出進行武裝偵查。
不過騎兵團的前出並沒有遭到西班牙人的反擊……雖然西班牙的陣列中明顯有著大量的騎兵部隊,但是他們並沒有貿然派出騎兵進行反擊或驅逐,而是看似無動於衷一樣繼續留守後方。
這種情況下,五十三師騎兵團雖然看似沒有交戰,也就沒有取得什麼殺傷戰果,但實際上卻是輕輕鬆鬆的就把敵人的主力部署方向都給試探了出來,並回傳給了後方的博建安陸軍中將。
完成了他們在戰場上的主要任務!
上午十二點,印度第三師第九步兵團接到命令,開始向東北方向挺進,十五分鐘後,印度第七步兵團開始向西北方向迂回。
這兩支印度軍隊的左右兩翼迂回,按照博建安的命令其實並不是真的要進行迂回進攻……讓他們進行側翼迂回,一方麵是讓他們繞開主力戰場,攔截可能突然出現的敵軍援軍部隊,同時也是為了封鎖敵軍的潰逃方向,為後續半包圍敵軍創造有利機會。
另外一方麵嘛……到了此時此刻,印度軍團第三師的任務其實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他們作為前鋒主要是為了給主力探路,免的楚軍深入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敵人打了埋伏。
既然敵人主力已經出現,戰場已經抵達,那麼印度第三師繼續留在正麵戰場上,其實都會影響到五十三師的作戰。
因為印度第三師依舊是一支裝備火帽擊發槍,采用線列戰術為主要戰術的仆從軍部隊。
他們的作戰方式和楚軍如今采用後裝線膛槍炮的主力部隊是格格不入的,在戰場上配合作戰,非但起不到幫助作用,反而還會拖累主力部隊的作戰。
博建安中將為了避免麻煩,乾脆讓印度第三師的兩個步兵團往兩側機動,給主力部隊讓開作戰位置。
省的他們添亂!
但是對麵的西班牙人卻是不知道這一點啊,他們一看見楚軍的兩個步兵團開始朝著兩翼機會,還以為楚軍要搞迂回進攻,攻擊他們的兩翼呢。
當即連忙調兵遣將,派遣部隊向兩翼展開,做出攔截印度第三師的姿態。
博建安陸軍中將一看,這感情好啊,對麵自己都開始分兵了,等會正麵進攻的壓力也就更小了。
當即也不再猶豫,開始讓部隊展開戰鬥隊形,並讓炮兵部隊做好準備。
這一戰,炮兵部隊依舊會是絕對的主力,隨軍上來的兩個七十五毫米炮兵營一共三十六門的主力部隊,將會承擔絕大部分的作戰任務。
至於步兵……哪怕是裝備了後裝線膛步槍的五十三師的步兵們,其實也是給炮兵打下手的。
如今五十三師炮兵團的編製有些打亂了,因為先後抽調了六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留守丹吉爾,六門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派遣到葡萄牙人地區,西非過來的路上又在加納留下了兩門七十五毫米山炮。
因此最終抵達加的斯的火炮,其實一共隻有二十八門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二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然後又有三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掉進了大海裡,現在還沒打撈出來呢。
加的斯那邊的留守部隊,也留下了四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以及兩門七十五毫米山炮。
最後,被博建安陸軍中將帶到戰場上的七十五毫米火炮,隻有二十六門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十一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
而一路上的機動裡,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表現一如既往的好,因為隻有三百六十公斤的行軍重量,機動起來非常的方便。
相對來說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因為一點六噸的行軍重量,搞的機動比較麻煩。
這玩意射程是遠,精度也高,但是一點六噸的重量對於海外地區而言依舊太重了,平日裡也看不出來,但是到了交通設施嚴重落後的土著控製區裡,機動非常的麻煩。
很多土著修建的橋梁根本就無法讓這種火炮快速通過,隻能是讓工兵進行加固甚至乾脆修建浮橋後才能讓這些火炮通過。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了楚軍裡大規模使用,並且一直都覺得很不錯的四輪重型馬車。
四輪重型馬車是楚軍裡的重要後勤運輸工具,其一噸多的載重也是楚軍後勤部隊引以為傲的。
然而馬車再加上一噸多的載重,然後再加上拉車的四匹馬……這彙總起來可是一點也不比七十五毫米野戰炮輕多少,對道路以及橋梁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
因此這一次北上行動,看似楚軍沒啥問題,但實際上在火炮以及輜重運輸上卻遇上了不小的挑戰。
這也是讓博建安更加下定了決心,回頭就給金陵參謀部那邊遞交報告,請求進一步增加海外駐防部隊裡的輕型火炮,如三十四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三十四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的裝備數量。
至於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雖然有六千米的有效射程,但還是太重了。
至於什麼一百二十毫米輕型榴彈炮這些更加沉重的火炮……隨便弄點作為軍級支援火力就行了,完全沒有必要配屬給師旅級部隊,更不需要伴隨步兵作戰……它也沒辦法伴隨步兵作戰。
在後勤運輸上也是如此,在部分道路良好的地方,采用四輪重型馬車還勉強湊合,但是在道路條件嚴重落後,同時己方也不熟悉的土著控製區裡,四輪重型馬車的使用將會受到極大的局限。
相反,載重看似小一些雙輪運輸馬車以及雙馬挽拉的輕型四輪馬車還要更加適用。
在海外作戰和在本土作戰,那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其中輜重後勤運輸、炮兵機動能力是必須納入重大考量的問題。
要不然就會出現西班牙戰場上的一麵,楚軍主力看似氣焰囂張的一路殺過來,但實際上在沿途遇上了諸多的麻煩。
區區七公裡左右的路程,但是工兵部隊忙前忙後,光是浮橋就架設了三座之多……順帶還采用爆破的方式擴寬了一段山路……西班牙人那群土著王八蛋,修路一點都不積極,其中的一段盤山路竟然非常的狹小,馬車想要過去非常困難。
楚軍的工兵部隊實在看不下去,直接給它來了大規模的爆破開路,硬生生的在山口位置炸出來了一條寬敞一些的山路。
就現在……第五十三師的工兵營,除了繼續緊急施工修建港口設施外,還有一部分兵力都還在後頭修路鋪橋呢。
楚軍大老遠跑過來打仗,敢情是給西班牙築路修橋順帶修建港口來了……
這些都是讓博建安陸軍中將深感無奈……當對手差到一定程度後,楚軍所麵臨的最大挑戰並不是敵人能不能打,而是當地嚴重落後的交通設施。
這好不容易抵達了哈凱斯堡後,看著對麵一大片密集的西班牙兵力,博建安陸軍中將已經下定了決心:儘可能的把這支西班牙人的有生力量消滅在這裡!
他可不願意帶著大軍和戲班人玩捉迷藏,更不願意滿西班牙轉悠!
甚至到了現在,他連馬德裡都不想去了……
這一路過去五百公裡的直線距離,實際路程還得更遠,己方一萬多大軍殺過去,沿途得修多少浮橋,開多少路啊!
他們大楚帝國來西班牙是為了撬開市場,掠奪經濟利益的,並不是來做好人好事,給當地土著修路鋪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