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後續還有什麼大規模的戰鬥,尤其是遇上什麼攻堅戰之類的,博建安決定要給西班牙人一個深刻無比的教訓:全殲此地的三萬西班牙人守軍。
給西班牙的權貴們一個深刻無比的認知,讓他們知道武力對抗大楚帝國的下場。
通過一場讓他們絕望的殲滅作戰,迫使西班牙的權貴們徹底絕望,最後坐在談判桌上,接受大楚帝國提出的重要條件:全麵開放市場!
至於其他方麵的一些條件,博建安認為也不需要太多了……看在西班牙人國土麵積還挺大,徹底打過去挺麻煩的份上,也不要把西班牙人逼得太狠了,沒那必要……
隻需要西班牙願意全麵開放市場,限定關稅,那麼其他的事情都好說!
抱著這樣的心態,博建安陸軍中將在當天十二點三十分,正式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準備妥當的炮兵部隊,開始朝著一千多米外的西班牙方陣開始密集開火……這些西班牙人還以為楚軍要和他們打線列作戰,老老實實的列出了標準線列隊形呢。
但是沒有想到,楚軍的步兵還在上千米外,楚軍的火炮就已經開始對著他們進行密集炮擊了。
接下來就是楚軍炮兵部隊的表演時間……甚至連楚軍步兵的發揮機會都沒有多少。
隨著持續的炮擊,西班牙人的主力線列步兵以及滑膛炮兵們是進退不得……最後一個接著一個在楚軍的炮擊下崩潰。
這個時候,楚軍的步兵們距離西班牙人最近的時候,還有五百多米呢。
楚軍步兵的指揮官眼看不妙,一個團長當即就下令不管那麼多了,給老子給的遠距離覆蓋射擊。
對著敵人的集團目標進行五百多米外的射擊!
這是把後裝線膛槍當成了前裝滑膛槍用。
還彆說,效果還挺好的,雖然距離很遠,士兵們基本不可能具體瞄準並擊中單個目標,但是通過對集團目標射擊的方式,多少也能獲得一些命中。
隻是步兵收獲的些許戰果,和炮兵部隊所取得的戰果比起來,完全不值得一提。
步兵們是眼睜睜看著己方的炮兵,把對麵的線列步兵方陣以及炮兵陣地,連帶著對麵的騎兵部隊一個接著一個打崩潰。
對麵甚至都沒有來得及組織反攻,然後就在楚軍的強力野戰炮擊中崩潰了。
在這種麵對麵的正式野外會戰裡,楚軍的火力優勢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實際上西班牙人如果提前挖掘野戰防禦工事,然後依托防禦工事進行防守作戰的話,那麼楚軍都不可能打的這麼順利。
關鍵的是,先前印度第三師的作戰給了西班牙人一種錯覺:覺得楚軍也是玩線列戰術的,自己雖然落後楚軍,但是也沒有落後太多。
正麵對決,比拚勇氣以及兵力數量的話,他們是有獲勝希望的。
至於躲在防禦工事裡頑抗死守,看似一時半會不會崩潰,但是誰都知道楚軍火炮強悍,頑抗死守是沒有任何好下場的。
最終,西班牙人才做出決定出來正麵迎戰,通過正式的線列交戰來抵抗楚軍。
隻是,他們沒有想到楚軍的後裝線膛槍炮竟然如此的厲害,不,準確的說是楚軍的後裝線膛炮是如此的厲害。
至於後裝線膛槍,在這一戰裡其實並沒有發揮什麼實際作用,等步兵上去的時候,人家西班牙人基本都被炮兵打崩潰了。
敵軍崩潰之下,己方彆說拿著後裝線膛槍,就算是拿著長矛上去也能獲得巨大的勝利啊。
西班牙人的誤判以及他們的狂妄自信,導致了他們的三萬大軍基本沒有進行什麼實際性的抵抗,就被楚軍炮兵給打崩潰了。
接下來就是一場漫長的逃亡和追擊!
這個時候,楚軍的步兵們依舊隻能在後頭看戲……因為五十三師騎兵團的騎兵們,在敵人大規模崩潰之後,已經是揮著馬刀衝了上去。
這個時候,五十三師騎兵團也不搞什麼下馬步戰的戰術了,而是采用了最傳統而原始的騎兵作戰方式:揮著馬刀直接衝上去!
而且也不是什麼衝陣,直接朝著那些逃跑的敵人,揮刀看向他們的後背而已。
等到午後時分,追擊的騎兵陸續返回後,這一場大戰就這麼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從頭到尾,西班牙人就沒有組織起來哪怕一次的有效反抗……他們不是沒有嘗試過,實際上西班牙人在戰鬥剛開始以及中期裡都嘗試過組織兵力發動反擊。
他們一度嘗試過讓騎兵部隊發動反擊,衝擊楚軍的炮兵陣地。
隻是這些騎兵剛集結起來就遭到了楚軍的炮兵部隊的密集炮擊……因為騎兵的威脅性,集結起來的騎兵可是炮兵部隊的優先打擊目標呢。
如此情況下,西班牙人嘗試集結騎兵部隊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反而死傷慘重,最終他們的騎兵也就徹底失去了大規模反擊的能力。
而步兵和炮兵的反抗就沒有多少了……他們的炮兵有效射程太短,根本無法有效威脅楚軍炮兵,楚軍炮兵完全可以喝著茶,悠哉悠哉的對著敵人的炮兵陣地進行持續炮擊。
這一戰裡,隻有四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被分配用於壓製敵軍炮兵的任務,從頭開始到戰鬥結束,這四門火炮就是以一種輕鬆無比的姿態,在熱氣球的較射引導下,逐一對西班牙人的幾個炮兵陣地輪流炮擊。
超過一百五十門各型號火炮的西班牙人炮兵……在這一場戰鬥力基本一炮未發就被儘數摧毀,他們的大量炮兵被楚軍的炮彈所殺傷,而絕大部分的火炮都完好無損的被遺留在戰場上,最後成為了楚軍的戰利品。
整個過程裡,指揮這四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進行壓製任務的一名上尉炮兵連長,甚至閒到在戰場上泡茶喝……
對他來說,指揮炮兵打土著的固定炮兵陣地,當把設計諸元都計算出來,進行了幾輪較射引導後,後麵就挺無聊的……手下的炮兵們按照射擊諸元打固定靶標,還有熱氣球進行引導較射,而對於他這個炮兵指揮官來說後期能夠做的也就是在一旁泡茶喝了。
倒是一群炮兵們累得夠嗆……這不斷的搬運炮彈,然後裝填,這可是很累人的工作。
這一次大戰,印度第三師前期當炮灰開路,抵達戰場後開啟看戲以及後期抓俘虜的工作。
對於第五十三師的兩個步兵團而言,全程看戲,前期打仗有炮兵部隊用不著他們,後期追擊有騎兵部隊,哪怕是連抓俘虜也有早早安排好的印度第三師。
所以他們隻能全程劃水……也就是戰鬥過程裡打了幾輪的遠距離齊射找了點戰場感覺。
對於炮兵而言,這一次戰鬥爽是爽了,但是累也是真的累,大部分炮手在戰鬥結束後都累癱在地上。
對於騎兵而言,前期像是郊遊,後期追擊也沒啥挑戰……朝著敵人潰兵揮刀砍敵軍後背,這能有啥挑戰啊,但是好歹掩殺了大量敵軍潰兵,也迫使不少敵軍投降,算是有不少的參與感。
而對於交戰雙方的另外一方西班牙人而言,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讓人絕望的災難!
他們預想過多種多樣的戰鬥過程以及結果。
但是絕對沒有預料到會敗的如此淒慘!
從頭到尾,就沒有任何反抗的機會以及實力!
從頭到尾,他們甚至連楚國人的步兵都沒麵對麵見到,然後就被楚軍的火炮活生生炸崩潰了。
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對於整個西班牙王國而言的災難!
戰前,不少西班牙,哪怕是西班牙王國裡的權貴以及前線領軍的將領們,實際上對這一場戰爭都深感憂慮乃至非常悲觀。
他們並不認為西班牙王國能夠真正的抗住楚國的入侵!
但是他們依舊選擇了抵抗,而且是積極主動的抵抗!
他們就是想要通過頑抗給楚軍造成一定的傷亡……而且這個心理底線實際上是非常低的
哪怕前線三萬人全部戰死,但是隻要殺傷幾千楚國人,那麼就是一場勝利!
這足以讓他們證明……向楚國人證明,他們西班牙人是有抵抗的勇氣以及實力的!
你們楚國人想要入侵征服我們西班牙,是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抵抗侵略死傷數萬甚至數十萬人的代價,我們西班牙人可以承受。
但是你們楚國人能夠承受數千上萬人的傷亡嗎?
付出足夠的代價,給楚國人製造一些傷亡,最終讓楚國人覺得入侵代價太大,最終回到談判桌上來。
到時候他們西班牙人再談判裡做出一定的讓步,在保留國體的前提下,讓楚國人獲得一定的好處,比如放開一部分市場,丹吉爾等北非領土割讓給楚國人都是可以的,美洲殖民地可以再商量商量,不是說死活不願意給,但是你們楚國人不能直接白拿啊,好歹給點錢啊!
其實對於西班牙人而言,麵臨楚國人巨大威脅的情況下,很多條件都是可以答應的,奈何楚國人提出來的條件實在太苛刻,逼得西班牙人不得不反抗!
所以這一場戰爭,對於西班牙人而言,目標非常的明確:通過戰爭,給楚國人製造一些傷亡和麻煩,讓楚國人看到直接堅決抵抗的勇氣和決心以及能力,最終逼楚國人回到談判桌上,簽署一份西班牙人勉強能接受的條約。
至於徹底擊敗楚國人,乃至把楚國人徹底趕走……西班牙國內的權貴連做夢都沒這麼做過。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西班牙的軍隊進行了頑抗,表現出來了勇氣和實力,給楚國遠征軍製造了一些傷亡和麻煩的前提下。
而現在……楚國人表示沒有遭到什麼實際性的抵抗,就算有麻煩也不是西班牙軍隊帶來的,而是西班牙國內的遭到交通設施帶來的。
至於傷亡……楚軍表示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一場雙方加起來數萬人的大規模會戰裡,西班牙三萬多人幾乎全軍覆滅,當場戰死至少八千多人,受傷至少上萬人。
而楚軍第五十三師一共陣亡三人,傷十六人,共計傷亡十九人,基本都是在追擊以及抓俘虜階段遭到的一些零星的反抗。
印度第三師死傷多一些,攔截敵人潰兵的時候,遭到了敵軍的衝擊,進而死傷了一百多人,但是也不值一提。
甚至印度仆從軍的死傷,楚軍從來都不會統計在自己的傷亡數字裡的……印度仆從軍嘛,他們的最大意義就在這裡,成本低,傷亡大也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彆說死傷兩百多,印度第三師死光了,都不會讓大楚帝國高層皺一下眉頭,更不會因此放棄歐洲貿易自由計劃。
套用部分軍方高級將領態度就是:最後一個印度人戰死之前,帝國絕不會屈服,更不會放棄歐洲自由貿易計劃!
按照軍方計劃,印度第三師也隻是軍方派往歐洲地區的第一支部隊而已,後麵還有印度第四師、第五師以及一批補充給第三師的印度新兵,已經從印度啟程,正在奔赴歐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