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進出口管製(2 / 2)

楚軍一萬多大軍殺入波蘭後,在駐防在當地,熟悉情況的兩千多印度仆從軍以及多個波蘭當地貴族手底下的數千名仆從軍的配合下,迅速對多個當地反抗軍盤踞的地區進行了圍剿。

這種圍剿過程自然談不上什麼和平……楚國人圍剿各種反抗軍,可不會和後世的現代國家玩治安戰一樣,顧忌這顧忌那,一會擔心輿論,一會擔心其他大國插手乾涉。

這年頭楚國人玩鎮壓反抗軍,都是乾脆利落的殺過去……可不會有絲毫的顧忌。

一路上順手滅掉了好幾家和反抗軍有聯係的貴族後,最終又在一片偏僻地方裡逮住了幾千名當地的反抗軍。

一番槍炮轟鳴下來,把反抗軍儘數絞殺,最後在這片山穀裡找到了一家兵工廠。

進入這家兵工廠一看,好家夥……不僅僅有兩台工業用小型高壓蒸汽機,還有十來台精密加工機械設備,這旁邊還有幾個煉鋼用的設備準備搭建煉鋼的小高爐呢。

這完全就是一座小型的綜合兵工廠,能直接煉鋼然後進行加工,用以製造線膛槍了。

最關鍵的是,他們還在附近找到了二十幾個楚國人……問詢過後發現其中幾個以前還是在國內兵工廠乾過的,怪不得能夠造出來性能很不錯的前裝線膛步槍。

這讓在場的一群楚軍將領看了臉都是黑的!

這不僅僅走私違禁設備,他媽還組織高級技術人員跑過來手把手給這些土著煉鋼造槍炮。

這事必須一查到底,給予涉案人員終身難忘的教訓!

很快,這些設備以及楚國的技術人員都被帶走了,然後又把什麼廠房之類的直接破壞燒毀,至於那些反抗軍,除了頭目外被帶走詳細審查外,其他的普通人員和叛軍都交給了當地貴族仆從軍處理了。

他們的命運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中歐地區的這些當地貴族,在文化思想上都還處於中世紀時期呢,自然不能指望他們有什麼文明人的態度。

把設備以及涉案人員帶走後,大老遠跑過來鎮壓動蕩的楚軍自然不會就這麼簡單的走人,後續又在當地進行了大規模的清剿作戰,一萬多印度仆從軍拉網式執行肅清作戰,狠狠的絞殺了當地的反抗軍的囂張氣焰。

而當地的貴族也是大多被發現而剿滅,經此一戰,波蘭當地的貴族少了七八成……最後歐洲巡撫那邊覺得這片地方太亂,所以又扶持了幾個早早投靠楚國,在這一次平叛戰爭裡也是出力最多的幾個貴族,扶持他們分彆當國王,弄了幾個中等王國出來。

如此一來,在波蘭地區的管理上就方便多了。

以後有啥事直接和這幾個當地國王聯係,讓這些當地國王去搞內部彈壓之類的,不用楚軍繼續操心。

而類似的情況也在德意誌地區裡上演著。

有感於這些地方貴族領地林立,而且一個個都是跟獨立小王國一樣,楚國人感到管理起來太麻煩了。

當即就扶持了幾個當地早早歸順的大貴族,成立了幾個中等王國,並讚助了他們一批滑膛槍炮,讓他們麻溜的把內部裡不服從統治的領主們都給乾掉。

好早日給楚國人種糧食種棉花……

按照歐洲巡撫方麵的規劃,整個歐洲地區,不包括奧斯曼在內,其他地區裡的各種亂七八糟的國家,小領主之類的都要進行整合,最後弄出來十個中等規模的土著國家。

大楚帝國通過控製這十個中等規模的土著國家,間接對整個歐洲大陸施行經濟殖民統治。

楚國的藩務人員,已經是真的厭倦了和大量小領主搞什麼外交工作了……累不說,而且成效不大。

歐洲巡撫那邊,打算在軍方的配合下整合歐洲地區的經濟殖民統治。

但是波蘭兵工廠案依舊還沒有結束,通過多方調查機構的聯合執法調查,最後挖出來了不少涉案人員,其中甚至都還有海軍裡的好幾個軍官呢……因為這些設備,都是通過海軍的運輸船偷偷摸摸走私過來的,部分海軍軍官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嚴肅處理了該案的人員後,歐洲巡撫那邊在軍方的配合下,再一次發起了針對歐洲地區的違禁設備,技術出口的調查和打擊。

這種情況又很快蔓延到了北非,西亞甚至印度等地區。

最後在這一次的大規模打擊違禁設備以及技術走私事件裡,查獲了一大批走私設備,逮捕了至少上數千名涉案的人員……這說的可是楚國人。

如此多的楚國人涉案其中,自然也引起了帝國高層的重視。

金陵方麵得知了相關情況後,身為帝國皇帝的羅誌學考慮後做出了指示:必須進一步加強戰略物資,技術的進出口管理工作。

同時針對這一次的大範圍查案裡,出現了眾多普通楚國商人在土著控製區裡,違反走私設備用以開辦各類工廠的行為,為了避免以後出現類似的情況。

羅誌學指示在各海外地區裡,可以適當的選擇適合的地方進行直轄管理,以方便工商業在海外建設工廠,就近出售貨物。

這些商人之所以跑到土著控製區裡開辦一些普通工廠,就是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但是楚國人在海外開辦工廠的限製也是比較多的,不是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能開辦工廠的,也不是所有工廠都能開辦的。

一般來說,隻允許直轄領地開設特定種類的工廠,比如一些普通的紡織,日用品工廠這些。

高薪技術企業一般都不準的,國防工廠更是想都彆想。

想要更好的解決設備、技術流入土著控製區裡,那麼堵不如疏。

可以通過建設更多靠近土著控製區裡的海外直轄領地來初步解決這一問題。

你不是要到海外開工廠,然後就近生產降低成本,以獲得更多的利潤嘛。

好,帝國官方直接在土著控製區裡最適合開辦工廠的沿海沿河地方裡弄一片直轄領地,然後你就在這裡開辦工廠吧。

後續甚至還可以考慮讓部分普通殖民地,即大楚帝國派遣總督進行行政統治,但是期內的居民依舊有著大量土著的行政殖民地,也開放部分類型工廠的辦廠許可。

如此一來,商人們一樣可以在這些地方開辦工廠賺錢,還不用費儘心思,冒著被槍斃抄家的風險去走私違禁設備以及技術。

而帝國官方,而也能夠更輕鬆的限製違禁設備和技術的出口。

畢竟你都能在靠近,甚至就在土著控製區腹地的楚國直轄領地或行政殖民地裡合法開辦工廠了,也沒那個必要跑到土著控製區裡開辦工廠啊。

雖然還是會有一些成本,比如稅收,人力成本上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不足以讓這些商人們鋌而走險,冒著被槍斃抄家的風險,非要跑到土著控製區裡開辦工廠。

羅誌學的這個設想是好的,不過後續具體效果如何,還是要再看看。

而隨著羅誌學的批示,大楚帝國高層也迅速執行了相關的政策。

首先是對各種領土進行了更加詳細的定義,製定了直轄領地、行政領地、屬國領地三大類,並對所有的領土都進行明確的劃分,不再是和以前那樣隻是大概的稱呼而已,而是變成明確的行政概念。

直轄領地,即由帝國委任的各巡撫直接管理的直轄領地,不管是傳統意義上的本土,還是海外直轄領地,他們都會有統一的省府縣鎮村各級行政統治機構;同時最重要的是生活在這些地方的民眾,清一色的楚國人,而且不準許土著人口進入並居住。

包括傳統的關內十八省,南洋半島,南洋諸島,澳洲,西伯利亞各地,中亞兩河省,北美洲,南美洲,印度南部地區,非洲南部地區,以及印度,西亞,歐洲的一些小型直轄領地……

第二種就是行政領地,就是大楚帝國派遣殖民地總督施行統治,因地製宜設立不同行政機構,采取不同法律如專門針對當地土著的法律,其內居民有楚國人也有土著,即普通意義上的殖民地。

第三種為屬國領地,這種就是各種的藩屬國,保護國了,具體定義為當地土著的國王需要得到大楚帝國皇帝的冊封,並且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都要服從帝國的安排和指導……

扶桑、印度以及歐洲的一大片各種土著國家都算是大楚帝國的藩屬國,而這種領地說是屬國領地,但實際上就是大楚帝國的殖民地。

至於傳統意義上隻是名義上臣服,實際上沒啥關係,可以自行其事的藩屬國,大楚帝國從不玩這一套東西。

按照以上三大領地劃分,目前全球範圍內,除了少數國家領土,比如莫臥兒等部分印度中北部邦國,波斯,奧斯曼,俄羅斯,奧地利等,再加上一票還處於部落狀態的非洲大片內陸地區,其他的地方都屬於大楚帝國的領地範圍。

而有了明確的領地劃分後,後續安排各種進出口,戰略物資、技術管控才有了更完善的依據。

根據明確的領地劃分,工商部,進出口委員會等管理機構也是陸續頒發了相關的規章製度,對各個不同的海外直轄領地、行政領地,屬國領地,因地製宜執行了一係列的針對不同地區的進出口、辦廠、技術輸出許可列表。

引導楚國人以及工商業們正確在海外的投資行為,免的和以前那樣傻乎乎就跑到土著控製區辦廠,然後被抓判刑。

同時這些海外投資行為,也能夠更好的配合大楚帝國在海外殖民地地區實行的經濟政策。

畢竟很多東西也是需要投資的,比如你想要在歐洲大量種植糧食采購後輸入到本土來……你總不能真的用馬車一路運輸到沿海港口吧,這樣運輸成本可貴了去。

這天價運輸成本的糧食運到國內,也沒有任何競爭力啊……或者說民眾吃不起啊!

但是如果在這些屬國殖民地裡搞一條鐵路,或者弄一些蒸汽內河輪船去運輸,那麼糧食運輸成本就低多了。

但是按照以前,輪船火車這些東西,可沒辦法輸入到這些屬國領地裡……而現在,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地區,不同情況的屬國領地,帝國官方準備有限度的放開一些交通工具的出口限製。

而這將會給那些殖民地帶來極大的變化,更會給大楚帝國的六億多楚國人,帶來更多的廉價農產品以及工業原料,楚國人將會生活的更加美好!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