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八章 進出口管製(1 / 2)

隨著大量楚軍進入波蘭地區,當地的反抗軍內部的貴族們大為震動,有的人想要低調起來,甚至分散到偏僻地區裡潛藏,以隱藏實力謀圖未來。

當然也有的人叫嚷著要和楚軍拚死一戰,把楚國人這些侵略者趕走。

而這些叫嚷著拚死抵抗的人,要麼是有家人死在了楚軍手裡,要麼是利益受到了極大損失,都是和楚軍有著生死大仇的人,他們妄想著用最近得到的前裝線膛步槍給楚國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哪怕最終無法把楚國人趕走,但是也要讓楚國人知道他們這些當地的貴族不是任憑宰殺的雞鴨,他們也是有能力反抗的。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的堅定的反抗分子,也有的人看到楚國人出動了一萬多人的大軍殺過來後,驚恐之下想要退出反抗軍,和反抗軍進行切割以求自保。

更有甚至,有的人已經琢磨著該如何聯係上楚國人,把其他反抗軍出賣給楚國人,以換取優待處理,保全身家性命之餘,最好是借此機會和楚國人接上頭為楚國人做事,進而取得大量的利益。

歐洲地區的這些地方的貴族,商人等當地實權階層,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在楚國人到來後受到了利益損失的,甚至有的貴族商人們因為楚國人的到來,獲得了極大的好處。

尤其是成為楚國人代理人的一些當地權貴,商人們,更是借著為楚國人做事的機會得到了極大的好處。

這種好處不僅僅是局限於經濟上的利益,還有政治乃至實際地盤上的收益呢。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楚國人雖然來到了歐洲,並大規模軍事入侵,搞全麵開放,但是楚國人對當地亂七八糟的諸多王國,貴族之間的內部衝突一般不會進行太大的乾涉。

對於楚國人而言,隻要保障楚國人的利益,那麼當地的經濟殖民地裡誰掌權,誰的地盤大一些,誰的地盤小一些都是無所謂的。

承順四十二年裡,中歐地區裡就保持了好幾次的小規模戰爭,參戰方是德意誌內的幾個邦國,彼此打生打死,甚至其中的一個邦國都被滅國,領土被其他幾個邦國給瓜分了,但是楚國人方麵,駐紮在楚國特使隻是一再向各交戰國強調楚國的利益,包括工業開放,楚國人的安全以及商業利益安全等等,但是並沒有對各國之間的戰爭乃至勝負進行太多的插手。

倒是楚國人的軍火商們非常活躍,向著各參戰國推銷各種武器裝備,先後賣出去了十幾萬支燧發槍和幾百門滑膛野戰炮以及其他諸多亂七八糟的軍需物資。

打完仗後,幾個戰勝國也好,戰敗國也好,全都欠了楚國人一屁股債……

楚國人的這種態度,也是給了歐洲各國一個非常明顯的政治信號,那就是在不侵犯楚國人利益的前提下,楚國人對他們當地的各種矛盾衝突不會進行太大的乾涉。

當然了,適當的戰爭楚國人不會乾涉,但是楚國人也不會允許歐洲地區裡出現什麼大國。

歐洲地區裡的昔日大國,如法國,英國都已經分裂了,瑞典王國也分裂成兩個國家,波蘭立陶宛也變成了一南一北兩個國家。

就連西班牙,也是在楚國人的挑動下,西班牙的東北部等地區也獨立了,隨後西班牙人控製下的部分意大利半島地區也獨立,昔日偌大的哈布斯堡王朝所屬的西班牙王國,已經分裂成了三塊。

楚國人是不允許歐洲地區出現一個什麼大國的。

但是如果隻是歐洲小國之間的戰爭,小規模兼並,隻要不影響大局,楚國人一般也不會管。

甚至覺得如今歐洲地區裡,尤其是德意誌裡各種亂七八糟的小邦國太多,部分歐洲巡撫的官員們主張在這一地區裡推動一定的兼並,最後弄成三五個比較大規模的中等國家。

這樣也方便楚國人在當地進行經濟殖民,要不然隨便搞個什麼條約談判之類的,都還要和一大堆和鎮長,縣長之類的領主挨個談,麻煩的很。

同時也可以避免當地持續不斷的動蕩。

經濟殖民地嘛,是以掠奪經濟利益為主,如果當地戰亂不斷的話,農業生產,挖礦之類多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同時消費市場也會下降,這樣楚國人還賺什麼錢啊。

因此歐洲這些經濟殖民地,適當的保持穩定也是很有必要的。

這一點,和楚國人之前在印度,南洋,扶桑等地推動的殖民政策完全不一樣。

以前楚國人都是到處搞事,挑動戰爭的,尤其是在扶桑那邊……在承順十幾年開始就進入了大混戰時期,打到現在還沒有結束……

頻繁而全麵的戰爭,極大的破壞了當地的農業生產,導致年年饑荒,人口大幅度減少。

後來楚國人又在當地招募仆從軍,還招募青壯到非洲等地去開辟種植園。

然後楚國人在多年前就開始往扶桑列島上進行有組織移民,不斷的壓縮當地土著的生存空間。

如今扶桑列島上,當地土著人口估計也就隻剩下幾十萬人了。

為此,大楚帝國高層已經是準備著對扶桑列島地區進行最終處理。

準備把剩下的部分扶桑人一股腦安排到非洲或印度的種植園去,今後就把扶桑列島作為本土進行移民以及統治。

整個操作和當年的南洋戰略差不多,當年的楚國人也是一邊玩移民推進,一邊把部分土著遷移到了印度去,最終實現了南洋地區的全麵本土化。

楚國人可以很自豪的說,整個南洋地區,除了大洋洲裡的部分極其複雜的島嶼裡還有部分野人,其他地方已經沒有了所謂的土著,所有的人口都是清一色的楚國人。

隻不過當年搞了這麼一套南洋本土化後,後來也沒能在這些地方獲得太大的收益,地形和氣候都不咋地,楚國移民不愛去……

搞到現在,整個南洋半島以及各島嶼地區裡的楚國人,加起來也就那麼一兩千萬而已,而且基本都集中生活居住在開發比較成熟的越南北部,曼穀,馬來半島東部,呂宋馬尼拉等少數地方。

而大多南洋地方,除了沿海的城鎮還有些人外,其他地方其實人都不多……不少都還保持著原始叢林的環境麵貌。

對於進行海外移民的話,現在的楚國人更喜歡去北美洲,其次是南美洲,澳洲,再過來是印度南部以及南非地區等海外直轄領地。

而南洋各地,對移民的吸引力和非洲大部分地區也沒啥區彆……楚國人都不愛去。

還不如中亞那邊吸引人,中亞那邊雖然也沒啥楚國人願意遷移過去,但是多少還有一些,最近這些年的兩河省地區,已經有了兩百多萬人口了,這些人口基本都是過去十幾年裡陸續遷移過去的,主要彙集在土耳城這個工業基地以及周邊條件比較好的農耕地區。

大楚帝國的地方太多,好地方也多,移民們有大把的選擇,一些不太好的地方自然也就沒什麼人願意去了。

而扶桑是好地方嗎?

這可算不上,那地方地震多,火山活動頻繁,耕地少,礦產資源也好……早些年過去的移民大多都是去做生意的,後來才陸續有一些人到當地的一些沿海小平原地區裡移民。

但是即便耕地資源不行,礦產資源也缺乏,但是距離本土近啊,隻需要跨過一條對馬海峽就能夠從本土的高麗半島抵達扶桑地區。

同時氣候算是比較正常,屬於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絕大部分地方四季分明,除了蝦夷島等地方屬於極寒外,大部分地方都比較適合人類生存。

不像是南洋,非洲的很多地方,都是熱帶叢林,夏天不是台風就是暴雨,蚊蟲遍地,傳染疾病眾多……

整體來說,扶桑列島那邊除了耕地和自然資源差了些,其他的地方都還可以,和本土不少地方的氣候也差不多。

國人對這地方的氣候認同還是比較高的。

以前的移民規模小,主要還是因為大楚帝國並沒有在扶桑搞直轄領地,隻有少數的軍事基地,普通殖民地。

如此情況下,楚國人自然也不會大規模跑到扶桑去安家落戶。

但是現在,帝國高層已經有了意向解決扶桑列島問題,最終把這片列島地區變成直轄領地設省管轄,也就是和之前的南洋,中亞,西伯利亞,北美洲等地區一樣。

當然,帝國高層雖然已經有心思這麼搞,但是最終施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大楚帝國在扶桑地區采取的了擴張政策,還是以獲得土地為主,而且獲得目的的原因也不是說這片地方有多好,純粹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整個東亞地區都是帝國本土,不可能孤零零留一個扶桑列島不是,哪怕扶桑列島地區很多年前就已經實際上成為了大楚帝國的經濟殖民地了。

但是看著依舊讓人很不順眼……

為了順眼一些,也是為了數十乃至幾百年後避免各種亂七八糟的扶桑列島的殖民地問題,楚國高層打算來個一勞永逸,把現存的扶桑人都遷移到印度或非洲,歐洲等地區,把扶桑列島給騰出來……至於有多少人願意移民過去則是隨意。

哪怕人不多也無所謂。

反正楚國人所屬的各種麵積挺大,但是人口稀少的島嶼多了去,連偌大的澳洲這年頭都隻有那麼幾十萬人而已,而澳洲旁邊的新西蘭,現在更是隻有零星的幾萬人呢。

所以人多人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地圖上看著順眼,避免後續潛在的麻煩。

而相對於大楚帝國對扶桑列島的本土化措施,在歐洲地區裡楚國人搞的又是另外一套,那就是純粹的經濟殖民。

對於領土基本沒什麼欲望,甚至都沒有搞大規模直接統治的殖民地,主打的是經濟殖民模式,搞的殖民地,或者說海外直轄領地都是沿海港口,河流入海口,主要用於駐軍、商貿人員生活居住,主要還是為了經濟掠奪而服,至於移民還是比較少的。

當然也有一些楚國人會直接跑到歐洲地區去搞移民,種植園,從事商業之類的,但是這些都是私人行為,並不是官方推動的政策。

如此情況下,大楚帝國對歐洲地區的殖民統治整體上還是比較溫和的,當地的土著權貴們也有一定的自主權,甚至都還能發展軍隊攻打領國,搶占領土呢。

當然,前提是和楚國人關係好,獲得楚國人的一定支持,至少是不反對……

波蘭地區那邊自然也有貴族靠著投靠楚國人上位的,如今反抗軍裡的少數貴族,就是想要把這些反抗軍給賣給楚國人,然後靠著這個和楚國人拉上關係進而上位,說不準還能趁機吞並一些領土最後弄個小國王當一當。

波蘭地區的反抗軍自己內部都亂了,自然也就談不上真正的抵抗楚國人的軍事進攻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