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二章 東歐和運河(1 / 2)

東歐糧食生產計劃,這是一個在承順四十一年底被正式提出,承順四十二年春正式展開的一個龐大計劃。

搞計劃的目標就是占領並開發東歐大平原,讓這片極為適合生產糧食的肥沃平原成為帝國的新糧倉,提升帝國的糧食供應水平,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進而達到年人均糧食水平消耗四百公斤的水準。

而實際上,在東歐糧食生產計劃剛展開一年,也就是今年的時候,東歐地區的糧食大規模開發種植還沒有形成的情況下,大楚帝國實際上就已經達到了人均四百公斤糧食消耗的水。

這主要得益於帝國在美洲地區,尤其是北美地區的大規模開發,獲得了龐大的糧食產量。

不得不說的是,美洲,尤其是北美地區的自然條件自然是太過優渥了。

龐大的可耕地麵積幾乎讓華夏整個民族獲得了新的龐大生存空間,過去這麼多年來已經累計有兩千多萬的人口陸續移民到北美洲地區,然而如今的北美洲地區依舊算得上是地廣人稀,帝國在北美地區還在搞東進運動……

在北美的中部以及東部地區依舊有大量的荒野地區等待開發呢。

除了老天爺賜給的肥沃土地外,楚國人在北美地區的糧食種植主要以大規模的馬耕乃至蒸汽機耕種為主,屬於非常典型的大型農場模式,人均糧食產量非常高。

而人均糧食產量高了,才能夠成為糧食輸出地,進而大規模的供應本土地區。

這也是為什麼北美地區裡的糧食總產量,目前而言其實遠不如本土地區那麼高,但是卻能夠大規模供應本土的緣故,因為當地人少地多,又采取大規模種植模式,可以做到大規模的糧食輸出。

道理和帝國的東北部地區差不多,東北部地區裡也是屬於類似的人少地多,采用大規模馬耕、機械化種植,人均糧食產量非常高,進而可以大規模對外供應。

除了北美外,南美地區也是自然條件非常優渥,相當多地方都非常適合種植糧食,如巴西地區,阿根廷地區。

大楚帝國從西班牙,葡萄牙人手中接管了這些南美各地後,在南美洲地區的開發主要是種植經濟農作物,輔助糧食以及開發硝石等特殊礦產為主。

如此也導致了南美地區裡的玉米以及大豆的生產量非常大,而這些經濟農作物產出產出之後,也能夠反過來輔助帝國的畜牧業的發展……比如說玉米這東西,對於帝國而言其實並不是用來充當主糧的,主要是用來充當輔助糧食,用來加工各種澱粉類副食品,或者乾脆用來生產飼料用於養殖業。

不管是主糧還是輔糧,但是最終都反應到了楚國人的糧食供應上來。

而來自整個美洲地區的大量糧食供應後,讓帝國的整體糧食供應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長。

再加上印度半島,非洲部分地區,主要是南非,東非部分零星地區,西非零星地區,還有歐洲地區的農作物供應……而這些地方的農作物供應糧食倒是不多,主要還是經濟農作物為主,比如棉花。

而這些海外地區大量供應的經濟農作物,看似不能直接吃,但是大量來自海外的廉價經濟農作物供應,也能夠讓本土地區寶貴的耕地可以集中在糧食種植上,間接提升糧食供應量。

畢竟本土的可耕地是有限的,這種植了棉花等經濟農作物後,也就不能種植糧食了,這一加一減,那麼影響到的糧食供應量也就比較大了。

整體而言,來自海外地區,不管是海外直轄領地還是行政領地又或者是屬國領地的大量農畜產品,為大楚帝國的高水平糧食供應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如此也才讓大楚帝國在承順四十三年的時候,達到了帝國高層念念不忘,念叨了幾十年的四百公斤人均糧食消耗水平。

而這個水平是什麼概念?

大概就是美國十九世紀中後期,歐洲二戰後,東亞部分地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水準。

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時間跨度……這主要是有了美國這個奇葩。

這裡必須重點說一說美國這個奇葩,大概在十九世紀中期的時候,也就是美國南北內戰時期,美國人的軍人平均數身高超過同時期世界列強,包括世界霸主英國人士兵六七厘米……這就很奇葩。

為啥?

還能為啥,人家北美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可耕地多,人又少,人均糧食產量非常高,糧食多到吃不完,還大規模向歐洲供應。

這糧食多,吃得飽,自然就長得高。

非常簡單的常識

所以,美國後續能夠成為世界霸主,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時候就已經能夠看出來了,當時的美國除了人少點,啥都不缺,簡直就是老天爺求著喂飯吃……就算是缺人這個問題,他們也注意到了,於是玩移民政策,每年幾十上百萬人湧入美國。

補齊了人口過少這一塊短板後,美國直接原地起飛,進入二十世紀後就已經實際上成為了超級強國……1900年的時候,美國的主要工業數據就已經超過了其他列強,而且往後是差距越來越大。

後續的一戰和二戰那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

所以,美國的世界霸主實力,不是靠一戰,二戰才得來的,實際上在一戰前他們就已經擁有了世界霸主的實力。

後續的兩次世界大戰隻不過是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順手再把舊霸主英國一手拉下去而已。

反觀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呢?

十九世紀中期的時候,絕大部分歐洲國家,包括英國這個世界霸主的平均身高,依舊沒華夏的人的平均身高高呢……彆驚訝,這一時期裡的歐洲地區的人均糧食消耗水平,也就兩百多公斤水平,按照後世標準,都還處於大規模饑荒狀態呢。

同期歐洲人的日子其實也沒比華夏人強多少。

要不然,為啥那麼多歐洲人會在十九世紀中後期裡大規模移民美洲啊,可不就是吃不飽嘛!

但是也必須注意到十九世紀中後期開始的工業發展大爆炸,生產力飆升,再加上海外殖民水平大幅度增加,直接導致歐洲地區的糧食供應迅速上漲。

一戰前後歐洲地區的其平均身高和華夏北方人持平,但是又二十年過去後,到二戰時期,歐洲人的平均身高已經大幅度超過華夏北方人,如此出現了國人心目中所謂洋人人高馬大的記憶。

一個國家的民眾生活水平如何,其實可以用最簡單,最直觀的一個數據標準來判定:平均身高!

因為平均身高這玩意,背後就是平均糧食消耗。

糧食水平如何,吃的飽不飽,吃的好不好,永遠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地區民眾生活水平的直接依據。

其他的都是扯淡!

而大楚帝國在奮鬥了四十幾年後,終於是做到了人均四百公斤糧食消耗的水準!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楚國人幾乎控製了全球,把所有的主要糧食產地都控製在手裡!

毫不客氣的說,大楚帝國是用整個地球的資源供應自身!

要不然的話,是不可能達到人均四百公斤糧食消耗水平這麼個水平的。

這可是六億多人口呢,需要的糧食可是天文數字!

以目前的農業技術,化工技術等,隻依靠本土地區,也就是傳統的關內十八省地區,累死所有楚國人都不可能產出這麼多的糧食,讓所有國人都能吃得這麼飽。

楚國人要想吃得飽,要想吃得好——準確的說是要比那些土著們吃的飽,吃的好,就必須要有全球資源的供應。

這也是楚國進行海外擴張的直接動機。

同時也是後世一些先發達國家極力打壓後進國家的根本原因。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不管是耕地資源還是其他什麼資源,那都是有限的。

而有限的資源,隻能讓一部分人過上優渥的生活……如果其他人也想要過上優渥的生活,那麼勢必就會擠占先發達國家更多的資源,就會導致先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下降。

很多後進國家想要奮力發展,讓民眾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卻困難重重,越發展困難就越大!

來自發達國家的打壓連接不斷,並且打壓力度越來越大,各種打壓方式都有,不過目的就一個,那就是想要把你徹底的限製在低端產業裡。

而打壓的原因,可能公開的有多種多樣……但其實這些公開原因都不重要,基本都隻是個借口而已,實際理由就一個:生存資源的爭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