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稅務老爺也很忙(1 / 2)

加的夫,這是一個位於英倫群島,威爾士王國南部的一個沿海小城。

在楚國人到來之前,這地方沒啥特殊的,就是一個非常偏僻的沿海小城,碼頭簡陋隻能停泊一些小木船,城內的常住人口隻有區區數百人而已,屬於當地的一個貴族持有的領地。

不過持有這地方的貴族在楚軍入侵英倫地區的時候,沒有認清楚局勢選擇了和其他貴族一起進行抵抗,所以當楚軍殺到這裡的時候,把這家貴族順手給滅了,這片領地也被楚國人扶持起來的威爾士王國直轄。

不過沒多久,楚國人的商人,也就是安通宣帶著人跑了過來,花費了小錢就把這片地方買下來,包括一座中世界風格的城堡。

經過多年的持續建設,這加的夫也算是大變樣了……原先的漁村小港口已經能夠停泊數千度的大船,並且安裝後蒸汽機吊裝設備,還有一條鐵路從碼頭直通數十公裡外的煤礦。

就連那棟城堡,都被安通宣修繕一新,並進行了適當的現代化改裝,以方便生活……這沒改裝之前,這城堡從外麵看過去還挺好的,但是內部環境實在堪憂,歐洲中世紀的城堡因為更注重的是軍事防禦功能,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差。

這不改造的話實在沒辦法住人。

當然,讓安通宣選擇修繕改造這座城堡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當地的土著人工費用非常的低廉……

在這片地方裡,每天隨便給幾個土豆就能招募當地的土著青壯乾活,從早乾到晚……

而土豆這種東西,便宜的很,安通宣都是直接那些大糧商手裡幾千噸幾千噸的買,整體成本非常低。

這也是很多楚國商人樂意跑到藩屬國領地裡開辦種植園,礦場的緣故……勞動力成本足夠低廉。

這說的還是一些正兒八經雇傭土著乾活的那種。

很多楚國商人還會選擇派遣工的模式……直接和當地的統治者進行合作,簽訂勞務委托協議,這樣一來還能夠把人力成本壓得更低。

安通宣一開始,是采取自行招募工人的方式,不過出於成本考慮,他也陸續和幾個威爾士王國當地的大貴族陸續簽署了勞務派遣協議。

根據這些勞務協議,這些威爾士的貴族們,目前派遣了總數七千多人到他的煤礦以及鐵礦上工作……其實人數多少意義不大,因為這些勞務派遣協議並不是根據人數來製定合同金額的,而是根據開采出來的煤炭以及鐵礦來計算合同金額的。

安通宣隻管根據開采出來的礦產數量和那些當地貴族們進行結算……至於這些貴族安排什麼人來,如何監督這些工人努力工作安通宣不管。

根據這一模式,安通宣的煤礦上的人力成本,又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當然,安通宣的公司,依舊會在自行招募當地的一些員工,不過自行招募並培養的員工,都是屬於一些技術性工人了,而不是那些隻能乾體力活的工人。

招募當地人從事一些技術性的工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安通宣不可能招募到大量楚國人給他乾活,哪怕是技術崗位,乃至低級管理崗位都是不可能的!

歐洲這片地方就沒多少楚國人,估計目前不算東歐地區,其他的歐洲以及北非地區裡,所有的楚國人加在一起也就幾十萬人左右,主要組成是軍人,殖民地官員,商人,中高級企業管理以及技術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

而普通工人,農民等普通楚國人,雖然也有幾十萬,但是這些普通人大多也都集中在加的斯,馬恩島這些直轄領地裡,人家一個個人均大地主,再不濟也能夠加的斯這些直轄領地裡找到一份很不錯的工作,可不會來給你的黑心煤礦打工!

對於安通宣而言,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以及工程師們,是需要花費大價錢請人的。

但是一些低級技術崗位,低級管理崗位他可舍不得花費大價錢請楚國人了,在歐洲這破地方,請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需要花費的薪資比在東亞腹地請一個技術工人還要高得多!

安通宣覺得完全可以用在當地招募並培訓土著進行廉價代替……一個楚國技術工人動不動就要十多楚元的月薪,而培養一個威爾士王國裡的土著青壯成為技術工人,其月薪一楚元都不用……兩者相差十多倍呢。

所以如今的安通宣的安威礦務公司裡,真正的楚國人其實不多的,隻有一百多名公司管理層以及技術骨乾以及安保骨乾。

剩下的數百人低級技術工人都是在當地招募並自行培養的土著!

而這數百人之外的大幾千號人,那些可不算他公司的員工……那些都是當地貴族旗下勞務公司的員工,和他安通宣沒啥關係。

安通宣在加的夫並沒有待多久,很快就乘坐著公司旗下的小火車一路往北前往礦區。

加的夫對於安威礦務公司而言,實際上就是一個出口煤礦和鐵礦石的港口而已,這裡可不是他們公司的大本營所在。

對於一個礦務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永遠是其持有的礦產。

而安威礦務公司,就擁有威爾士王國南部地區的大片地方的礦產勘測開采權,此外還在北邊的蘇格蘭王國南部地區,也弄了一片地方的勘測開采權,並開始小規模開發當地的一個煤礦。

如今整個歐洲地區的煤炭需求持續增加,這主要是大楚帝國煤炭行業協議,大力在歐洲推廣蜂窩煤。

這一億多人口的做飯取暖需求,可是非常龐大的,尤其是城鎮地區裡的人口對煤炭的消耗極大。

至於你說少柴火……那也得有柴火讓你燒才行。

在封建農業時代裡,城鎮附近基本都是光溜溜的隻有草地,至於樹木很少的……早被砍光了。

一些超大型城市周邊甚至十公裡範圍內都很難找到成片的樹林。

做飯取暖的需求,會導致人們把城市周邊的樹木砍光……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裡,會出現瓦特蒸汽機這麼個玩意啊。

就是城鎮人口太多,做飯取暖的木材不夠用,開始大量使用煤炭……而煤炭的需求量高,就會導致煤礦商人不斷的想方設法提升煤炭的產能,才會有動力其使用,並改進蒸汽機。

如今在歐洲地區,也在上演這樣的事情……而且變化的更快。

楚國人到了歐洲之後,開始大規模推廣蜂窩煤,這煤炭市場需求量大增。

這讓安通宣這樣的煤炭商人大賺特賺。

反倒是經常和煤炭聯係在一起的鐵礦石,在經過了最初兩年的大爆發後,現在市場需求開始穩定,沒啥大規模增長的跡象!

這是因為歐洲地區的鋼鐵需求也是有限的,民用鋼鐵需求都是農具,生活工具這些,並不算大……進入工業時代後,鋼鐵的主要需求並不是普通農具,廚具這些,而是鐵路,造船,機械,建築這四大類。

但是歐洲這地方,可沒什麼造船業,目前也就東歐有個頓河造船廠,加的斯那邊也有個小船廠,但是隻建造一些小噸位的近海,內河船隻,其次則是為船隻提供修理保養服務。

當地的造船拉不動龐大的鋼鐵需求。

鐵路……鐵路這東西嘛,固然是用鋼鐵大戶,但是鐵路公司都是和國內本土的幾家大型鋼鐵公司進行戰略合作,長期采購他們的低價優質鋼軌。

順帶一提,優質鋼軌也不是那麼好搞的,很多楚國的中小鋼鐵企業都搞不出來。

而鋼鐵成品從本土海運過來,雖然成本也不算低,但是鋼鐵成本其實本身就屬於高價值大宗商品,區區運費也不算啥,所以如今歐洲地區正在建設的鐵路,其使用的鐵軌基本都是從本土海運過來的,並不從歐洲當地的零星幾家小型鋼鐵廠裡采購。

機械……這玩意在歐洲就更少了,隻有少數幾個直轄領地裡有少數的小規模機械廠,無法形成規模。

最後的建築……指的是現代的鋼筋水泥建築所需求的鋼鐵,建築行業在本土地區,已經成為了鋼鐵的主要消耗行業,但是這隻局限於本土地區。

畢竟鋼筋水泥建築整體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也就隻有本土那邊財大氣粗,開始搞大規模的鋼筋水泥建築城市群,而在海外……這種鋼筋水泥建築很少的,一般隻有官府建築,軍事建築以及少量企業建築才會用這玩意。

至於歐洲地區,隻有極少數藩屬國的官府以及貴族們少量使用,至於當地的普通土著民用建築,是彆指望用什麼鋼筋水泥了……有個茅草屋就不錯了。

這麼一看,鋼鐵的四大需求在歐洲都沒有……隻剩下個農具,炊具,小五金工具這些東西。

市場需求不足,也導致了楚國人在歐洲部分直轄領地裡投資的鋼鐵廠無法繼續擴大規模,比如馬恩島上的那個小鋼鐵廠,雖然現在也挺紅火了,但是建成後卻是沒有擴張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