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陸軍一邊用一邊嫌棄二十六型步槍,海軍那邊隻是對二十四型步槍非常滿意……
和陸軍那邊都眼高手低,要求多但是又不舍得出大價錢不一樣,海軍一向來比較務實,而且舍得花錢。
尤其是在單兵武器上……畢竟對於海軍而言,單兵武器的花費其實沒多少……海軍的主要花費在於那些龐大的戰艦,隨便一艘巡洋艦都是好幾十萬楚元呢,日常尋常、維護保養以及作戰的開支也不小。
相對而言,海軍陸戰隊的開支其實不算大,一支步槍不過十多楚元,火炮也不過千把楚元而已。
因此海軍在陸戰隊的單兵花費上更舍得花錢……十四五楚元的二十六型步槍,和十八九楚元的二十四型步槍,對於海軍而言價格都差不多,都便宜的很……
這也是海軍舍得采購裝備性能要更好一些,同時價格也更貴一些的二十四型步槍的緣故!
當然,這也和二十四型步槍,其實從一開始的研發就受到了海軍的資助,各方麵的性能要求很多都是針對海軍的需求而研發的。
比如非常關鍵的槍支長度這一關鍵性能,二十四型步槍的標準型號也才一米一而已,比通常意義上陸軍采用的標準型號一米二五左右的長度,要短了不少。
這一長度標準,乃是海軍陸戰隊方麵提出來的……海軍陸戰隊根據自身的多年作戰經驗提出來的需求!
他們在實戰中發現,步兵標準版的一米二五太長,但是騎兵,炮兵等技術或輔助兵種使用的一米長的版本又太短,最終取中間數字製定了一米一的長度標準。
而且這款步槍的刺刀也不長,並沒有沿用傳統的三十二年型刺刀,而是應海軍專門研發的四十二年型刺刀,這是一款短刀款式的刺刀,全長隻有三十二厘米。
這和大楚帝國的刺刀傳統並不一樣!
因為大楚帝國在火繩槍時代開始,就一直使用比較長的槍刺或刺刀,並且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進步,從槍刺變成了短刀,隨後又演變為雙刃的短劍。
目前陸軍裡廣泛使用的乃是三十二型多刺刀,屬於短劍形態,全長四十六厘米,有劍柄,裝載步槍上作為刺刀用,配上一米二五長的十八型步槍或差不多長的二十五型步槍,槍全長可以達到一米七一。
這個長度,比絕大部分土著人口的身高都要高!
新型二十六型步槍使用的刺刀,也是三十二型刺刀的改進型,這個改進其實也就是簡單的改進了接口,以適配二十六型步槍這種小口徑步槍,但是其他的沒什麼變化,長度都還是一摸一樣的。
這種短劍刺刀也可以作為士兵佩劍,作為日常自衛,撬罐,砍劈樹枝等用途,乃是大楚帝國裡的第一代多功能刺刀。
隻不過十多年後的今天,軍方裡不少人認為這種太長的刺刀沒啥用……成本還高,更長的刺刀鴉片保證性能往往需要更好的鋼材,更好的加工工藝,成本可不低。
更主要的是現在的刺刀已經缺乏了原本預設的應用場景……這一方麵海軍的態度更為激進一些,所以海軍才會使用更短的四十二型刺刀。
什麼是刺刀的預設場景?
按照大楚帝國過去的作戰傳統,從火繩槍的套筒槍刺開始,刺刀/槍刺就是作為步兵對抗騎兵衝擊,和敵方步兵進行肉搏的武器使用……讓步槍手化身短矛手。
這是刺刀的核心作用!
一直到火帽擊發槍時代甚至單發後裝線膛步槍時代裡,這種作用都無法取代!
這也是大楚帝國的刺刀,在過去幾十年裡一直都保持著四五十厘米長度的核心因素……刺刀不夠長的話,那麼戰術作用就會迅速下降,畢竟使用刺刀的時候其實就是冷兵器交戰了,而冷兵器交戰是一寸短一寸險,不說刺刀越長越好,但是絕對是不能太短的。
但是隨著技術的提升,楚軍火力的增強,楚軍已經很多年裡沒有遇到過騎兵衝鋒了……就算是楚軍自己的騎兵也好多年都不搞馬刀作戰,而是開始走快速機動騎兵的路線了,主要的作戰方式是下馬步戰,而且是拉出七十毫米步兵炮甚至七十五毫米山炮的各種火炮。
就算是那些土著軍隊,麵對楚軍的時候也不會搞什麼騎兵衝鋒了,這和送死沒什麼區彆……
同時土著的步兵們麵對楚軍的時候,也很難集結大量兵力,靠近後發起刺刀衝鋒,他們往往在集結兵力以及推進的過程裡,就會遭到楚軍毀滅性的火力打擊……隻能靠著零散的隊形推進然後發起零星的進攻。
這一點,在楚軍批量裝備連發步槍後顯得更加明顯……楚軍已經好多年都沒有和土著爆發過大規模的刺刀作戰了。
如此情況下,刺刀的兩大預設作用就在戰場上失去了價值!
當然,並不是完全沒有用,而是作用遠不如之前那麼大了。
基於這種情況,海軍在研發裝備小口徑連發步槍的時候,就提出來新要求,刺刀不用太長,要往多功能方向發展。
所以,最終湖廣武器公司和漢天機械公司合作開發出來了四十二年型刺刀,這是一種全長約三十二厘米的短刀型刺刀,有符合人體的刀柄,同時注重砍、鋸、撬等功能,是一種多用途刺刀。
這也使得了裝備四十二年型刺刀的二十四型步槍,全長隻有一米五多點,比二十六型的一米七要短二十公分左右。
而這個長度的步槍,海軍方麵認為更適合他們實際需求!
當然,海軍這麼認為也是有著他們自己的原因,畢竟海軍陸戰隊的作戰場景和陸軍不太一樣,陸戰隊搞兩棲登陸作戰比較多,對槍支的長度本身有一定的限製。
同時二十四型步槍相對二十六型步槍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子彈更多,射速更快。
采用獨特的交叉雙排供彈,彈匣可以裝填八發子彈,再加上他們獨家的後端閉鎖結構,射速非常快,所以這款步槍的火力是相當凶猛的……誇張一點的說,在熟練射手的手中,其火力甚至可以做到早期半自動步槍的水準。
相對而言,二十六型步槍的五發單排供彈以及前段閉鎖結構,在射速以及持續火力上就差了不少。
海軍的二十四型步槍有更快的射速,更強大的火力,短一些但是不至於太短的槍支長度,這些都更符合海軍的實際作戰需求。
因此海軍對二十四型步槍是比較滿意的,而在已經出現的零星實戰當中,二十四型步槍也沒有讓海軍失望。
——
不管是陸軍那邊的嫌棄,還是海軍這邊的滿意,但是都並不妨礙楚軍的一線正規軍部隊全麵換裝小口徑連發步槍,並同步裝備大量八毫米口徑版本的四二水冷步槍以及四三風冷機槍。
武裝稅警以及部分地區的武裝巡警也同步換裝。
而一線部隊替換下來的大量十一毫米口徑的二十五型連發步槍則是轉而配發給二線,三線部隊,即未動員的乙等常備師以及大量駐紮地方的丙等守備部隊。
這意味著,楚軍的正規軍已經實現了全麵裝備連發步槍,並逐步朝著全麵裝備小口徑連發步槍走。
這種裝備上的提升,也導致了楚軍的戰術發生了更多的變化,尤其是機槍的大量轉裝備,讓楚軍開始鑽研更多的機槍使用戰術,並在一些情況下,如防禦作戰的時候開始圍繞著機槍進行戰術布置。
軍事戰術戰略的發展,是和軍事裝備的發展相輔相成的……因為戰術往往是建立在裝備的基礎上的。
比如二戰德軍的基層步兵以機槍為核心的戰鬥小組,步兵班裡沒有一把火力持續能力特彆強,重量也比較輕的通用機槍,再加上衝鋒槍,你是沒辦法玩這一套的……甚至尋常輕機槍都不行,因為火力持續能力太差,同時普通步槍的射速太慢,沒有衝鋒槍的話在中近距離打起來很吃虧!
所以,沒有通用機槍以及衝鋒槍,你是搞不了什麼以機槍為核心火力的班組戰術的。
此外,如果你都開始裝備大量半自動步槍,甚至突擊步槍了,那麼也不需要這一套東西了!
戰術和裝備是相互搭配的,並根據敵人進行適度的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或者說什麼戰術好什麼戰術就壞的。
而楚軍目前正處於純步槍火力向小口徑連發步槍加機槍過渡的時期,各種戰術其實很不完善,依舊需要大量的摸索和試驗。
相對來說,外籍軍團換裝十八型步槍後,其戰術變動就簡單輕鬆多了,都不用怎麼改動,直接複製多年前楚軍正規軍使用的戰術就行。
就和之前的外籍軍團複製使用正規軍早年使用的線列戰術一樣。
換裝之後的外籍軍團,儘管士兵的綜合素質遠不如楚軍的正規軍士兵,但是依舊爆發出來了遠超線列時代的戰鬥力。
承順四十六年五月,在南歐的意大利半島地區爆發了一場土著動亂,在教皇國裡,大量民眾在不甘心失去權力和金錢的宗教首領的鼓動下圍攻楚國在羅馬城的租界,喊出了驅逐楚國人,恢複自由之類的口號。
保衛租界的外籍軍團印度第二十三師下屬的一百多名士兵,而這一百多名士兵依靠著手中的十八型步槍,擊退了教皇國軍隊前後三次的進攻,累計擊斃土著軍六百多人……以至於通往楚國租界的通道上都鋪滿了土著軍的屍體。
隨後在緊急趕到的數百名印度二十三師士兵的增援下,外籍軍團第二十三師不僅僅保衛了租界,順帶還把已經占據教皇國的軍隊徹底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