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大規模擴充外籍軍團的主要原因了。
楚軍可是準備五十萬人規模的外籍軍團,一口氣擴充到百萬人規模呢。
這些外籍軍團便宜又好用!
比如外籍軍團裡的士兵薪資以及夥食等消耗,綜合算下來隻需要正規軍士兵的五分之一左右。
而裝備成本的話……都可以來一句不要錢,因為使用的都是正規軍退役下來的老舊槍炮,如果不給他們使用的話,那麼軍方還要花錢去搞封存之類的。
騾馬耗費也低,因為這些外籍軍團大多也是駐防當地,在附近地區執行任務,所需要的騾馬不算多。
不用和楚軍正規軍的裡的甲等部隊一樣,甭管駐防在哪裡,但是都備足了騾馬,。
因為甲等部隊的作戰距離,是以一百五十公裡為限……這個一百五十公裡,並不是指甲等部隊機動能力達到一百五十公裡,而是指該部隊自身的後勤維持距離。
簡單來說,一個甲等師從物資中轉站前出一百五十公裡後,依靠該師自身的後勤運輸部隊還能夠從後方物資中轉站裡運輸足夠的物資進行補給。
不需要友軍或上級軍部的後勤力量之源,也不需要地方官府臨時湊集馬車,民夫等承擔運輸任務。
單單依靠自身的後勤運輸能力,就能滿足這一點……因此大楚帝國陸軍裡的每一個甲等師都有一個規模龐大的輜重團,同時炮兵團以及騎兵團都還有各自的輜重營……
輜重兵力以及騾馬數量,在甲等師裡的比例是相當高的。
而就是這一點,是導致大楚帝國陸軍甲等師騾馬耗費龐大的兩大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大原因,自然是因為炮兵和騎兵部隊為了保持足夠強悍的機動能力也擁有大量的騾馬。
但是外籍軍團嘛……就不用這麼麻煩了,外籍軍團的性質是介於乙等師和丙等師之間,平日裡長期駐防某個藩屬國地區,威懾當地,必要時候獨立或配合正規軍發起大規模作戰……但是作戰範圍一般也隻局限於在附近地區。
如果是要進行長距離的調動,那往往是更上級安排的大規模調動,這種情況下一般也會征召藩屬國的仆從軍或青壯負責後勤運輸。
而這麼一搞,就等於節省了大量的騾馬耗費啊!
彆看隻是騾馬耗費……但是騾馬耗費其實非常龐大!
楚軍裡的三大支出,就是人員費用、槍炮彈藥費用、騾馬費用。
但凡能夠從騾馬耗費裡節省幾個百分點,那都是個大數目。
而這樣搞起來的外籍軍團,戰鬥力你要說強,其實也就那樣……哪怕是陸續換裝了十八型單發步槍之後,其戰鬥力也遠遠無法和當年楚軍正規軍整備單發步槍的時候相提並論。
多次演習裡,都已經證明了這麼一件事:哪怕是使用同等的武器裝備,但是楚軍正規軍也能追著外籍軍團打,而且是以少打多的那種。
甚至,楚軍哪怕使用冷兵器,也能把使用單發步槍的外籍軍團乾死……這裡頭代表的是士兵的綜合素質,尤其是作戰素質以及士氣信念這些東西全方位的差距。
簡單來說,外籍軍團其實就是一群雇傭兵,而正規軍則是一支具備了近代國家民族意識的近代軍隊……兩者的內在戰鬥力都不在一個層麵上。
所以哪怕使用同樣的武器,擁有同樣的後勤補給等,外籍軍團也遠遠不是正規軍的對手……
但是……即便如此也夠用了。
至少用來對付那些藩屬國的土著軍隊是夠用了。
而太強的話,說實話楚軍高層還不放心呢……
大楚帝國的軍事新一輪改革,既是建立在技術進步之上,也是建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楚帝國對外擴張政策變化上。
而具體到歐洲地區的藩屬國裡,他們感受就是,楚國人的正規軍逐漸看不見了,但是天天能看見印度或西亞人的楚國外籍仆從軍……明明沒做錯什麼,但是卻莫名其妙的某種物價尤其是糧食價格飆漲。
而這些感受,其實在一些脫籍的楚國人自行建立的國家裡也存在。
西非王國的陳敬雲也不例外……前幾年的小麥價格都還好好的,雖然沒有大漲價,但是也比較穩定,西非王國的大量種植園出產的小麥賣了個不錯的價格。
但是到了去年秋天糧食收獲季的時候,西非地區的小麥收購價就開始逐步下跌了……一問才知道,北美那邊小麥今年超級大豐收,直接帶動全球糧食價格下跌。
而具體到歐洲以及西非地區更嚴重……主要是當地的小麥價格消費市場本來就不多,大多都是當地糧食商人收購後運往本土銷售。
至於歐洲和非洲當地的大部分人口所吃的,其實是玉米番薯這些比較低等的糧食。
但是去年美洲那邊小麥產量暴漲……很多糧食商人都跑到美洲那邊去運輸糧食運回東亞銷售,至於西非這邊的小麥等糧食沒辦法,也隻能跟著調低價格。
歐洲那邊雖然小麥價格挺高的,但是那邊的小麥消耗量也小,基本都是當地自產自銷,歐洲當地進口的糧食主要還是以玉米和土豆之類的廉價糧食為主。
更重要的是渠道基本都被一些工業部所屬的大糧商所把控,並且實現糧食價格管控……你想要直接把小麥運往往歐洲傾銷,那是不可能的……惹毛了那些大糧商,分分鐘給你掐了運輸線。
作為一個小型的資源供應國,西非王國自然能,也沒能力去獨立開辟什麼歐洲市場,隻能咬著牙調低價格出售了。
同時棉花市場也不怎麼景氣,雖然棉花依舊不愁賣,但是西非這邊的棉花價格長期上不去啊……
搞的這兩年陳敬雲很是頭痛……要知道他的所謂西非王國,說是一個國家了,但更不如說是披著一個獨立國家名頭的超大型農業公司,這些經濟農作物的價格漲跌直接關係到了他們的財政收入啊。
如此情況下,陳敬雲也就更渴望能夠獲得帝國的認可,成為帝國的藩屬國了。
就和其他幾個前楚國人建立的藩屬國家一樣。
楚國人建立的藩屬國,雖然名頭上和其他土著藩屬國一樣,但是待遇卻是差彆很大的。
其中非常關鍵的是,楚國人對楚國人自己建立,並獲得認可的一些藩屬國,在設備技術出口管製上是比較寬鬆的。
比如可以購買楚國的連發步槍甚至後裝線膛火炮。
可以購買一些基本的農業以及礦業,交通運輸行業的一些機械設備等等,甚至可以通過特批獲得一些輕工業的機械設備,用於發展自己的小工業。
帝國對自己認可的一些楚國人建立的藩屬小國,其定位有點類似於傳統帝國對藩屬國,把它們當成小弟,甚至對外擴張的急先鋒,打手。
而對於土著藩屬國那就不一樣了,純粹是這些土著藩屬國當成血包,進行全方麵的剩餘價值掠奪。
因此,同樣是藩屬國,但是前楚國人建立並獲得帝國認可的藩屬國,和土著藩屬國那是兩碼事。
小弟和奴仆,這區彆可大了去!
但是很可惜,帝國雖然對這些楚國人建立的藩屬國待遇比較好,但是認可的條件也非常的苛刻,不是說你一個楚國人跑到海外去建立一個國家,然後帝國就會承認的……沒那麼好的事,最少你也得為帝國流過血,做出一定的貢獻才行。
陳敬雲為了謀求藩屬國的政治地位,這幾年也沒少花功夫,給西非那邊的總督等一票官員也送去不少錢,同時也時不時自掏腰包派兵協助西非地區的楚軍進行作戰以及提供各種當地土著的情報。
這些行為也獲得了官方對他們的建國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獲得了正常貿易的待遇,但是距離獲得正式的藩屬國待遇還是有些距離。
如此情況下,陳敬雲也是打算再加把勁,爭取兩三年內搞定藩屬國地位,正式成為帝國的嫡係藩屬國。
要不然的話,不管是對外招攬人才還是國內開發農業工業甚至貿易,都存在著諸多的麻煩和限製。
看著外頭的小港口城市以及港口外往來的商船,陳敬雲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
不用多級就招來了自己的幾個下屬,吩咐下去再往西北前線增兵五百人,讓西北線的總兵力保持在千人規模……
最近西非地區的楚軍正在和當地的土著乾架,西非王國也派人協助作戰……不過非洲內陸地區的危險從來都不是當地的土著,而是當地的自然環境,因此楚軍在西非地區往內陸推進的速度很緩慢,非戰鬥傷亡比較大。
他這幾年算是看明白了,不付出大代價,讓帝國高層看到自己的忠心以及決心,帝國是不可能給予正式的藩屬國待遇的。
這一次陳敬雲是下定決心了,哪怕前線的一千人死光了也得咬牙緊跟帝國的步伐,為帝國開疆擴土貢獻西非王國的力量。
反正那些兵力除了極少數軍官是楚國人外,剩下的都是歐洲移民……死光了也不用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