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順五十年的冬天,和往年一樣冷,在十二月份的時候,金陵城就已經寒風呼呼的吹,甚至前幾天還下了一場小雪,對比後世,冬天來的更早,更冷是小冰期時期的常態。
小冰河時期的華夏……不,全球範圍內都是比較冷的,興許光看平均氣溫的話,興許對比後世也就冷那麼一兩度……嗯,是的,如果隻看平均氣溫的話,小冰河時期的平均氣溫其實也沒比後世低多少,大概就是一兩度的水準。
後世科學家研究表明,十六世紀末期,十七世紀初這一段時間裡,歐洲平均氣溫比十九世紀末大概也就低了一點三度,十七世紀英國倫敦的夏季平均溫度,大概比二十世紀初的倫敦夏季溫度,大概低了零點六度到零點八度之間。
可不像是後世人想象的那樣,小冰期時期就冰天雪地,對比後世要冷好幾度甚至十幾度……不是那回事。
乍一看,似乎也沒什麼……畢竟也就一兩度的溫度差異而已。
但是……地球的氣候係統是一個非常龐大而複雜的氣候係統,些許的溫度變化就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由此帶來的是頻繁的極端氣候!
小冰期時期裡,稍微冷那麼一兩度這個事本身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帶來的各種頻繁的極端氣候才是大麻煩。
氣候不規律,各種極端氣候密集出現,部分地區乾旱,又有部分地區發生洪澇,冬天的時候各種極端嚴寒天氣也是經常出現……
而這些是嚴重影響到農業生產的。
這也是後世很多研究學者,認為小冰河時期和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裡諸多戰亂有間接聯係的原因。
極端氣候影響農業生產,農業生產被影響後就會出現饑荒,饑荒會導致戰亂!
這就是小冰期時期的威力……不僅僅影響到了華夏地區,同樣也對歐洲,西亞等地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楚帝國能夠迅速崛起,並最終取代明王朝,建立一個全新的工業封建帝國,也有著小冰期時期帶來的影響。
小冰期時代導致了華夏西北,中原以及北方等地區的大範圍各種極端氣候,嚴重影響了農業,畜牧業,然後導致持續的動蕩……明末時期的各種起義就是直接後果。
而大楚帝國就是誕生在明末的動蕩局勢當中。
正是因為見識到了極端氣候的嚴重影響,再加上羅誌學的存在,這也導致了大楚帝國從建國開始就非常重視各種水利設施的建設。
極端氣候固然有威脅,但是隻要應對得當,其實也不算什麼……以前之所以能夠給明王朝造成這麼大的影響,人禍的因素遠遠大於天災。
而在大楚帝國裡,人禍的問題不大……畢竟這是一個新生,還處於上升階段的帝國,內部想要動蕩起來其實很難的……人們好不容獲得了一個平穩的生存環境,除了那些野心家們,沒人願意去破壞這個平穩的生存環境。
當然更主要的是帝國沒給那些野心家機會……從建國開始就頻繁通過各種方式修建水利設施,推廣多種農作物種植,而各種大型的水利樞紐建設,比如黃河人工改道,淮河治理工程,陝甘的水利工程等等。
這些持續幾十年,耗資重大的各種防洪防旱工程所帶來的效果就是:以往能夠輕易破壞農業正常生產的極端氣候雖然還存在,但是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卻是被降低到了最低點……
以往的黃河,淮河流域,那幾乎是年年洪澇,三年就得來一場大洪災……但是現在,黃河流域-淮河已經十幾年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澇了,有也隻是小打小鬨沒啥影響。
大楚帝國通過了實踐證明,人力是可以對抗天災的!
而這些,也是奠定了大楚帝國內部的穩定,並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一個內部各種極端氣候頻發,農業生產遭到大範圍破壞的國家,是不可能培育出來什麼工業體係來的,沒有這個工業體係也是不可能讓大楚帝國如此輕鬆的征服全球。
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楚帝國可以說已經戰勝了小冰河時期……當然,這種戰勝隻是把極端氣候的影響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並不意味著地球的溫度恢複到正常,更不意味著極端氣候沒有了。
承順五十年十二月初,金陵城的羅誌學得到了北方多省的報告,漠北、漠南等北方省份都遭到了大範圍的極端雪災,最低氣溫再一次突破了大楚帝國裡氣候部門的有記錄曆史,同時降雪量也突破了曆史同期。
大範圍的雪災已經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產生活活動。
大量的火車停運,物資運輸被迫停滯,並出現了不少雪災導致的財產以及人員損失,漠南省報告,他們省保守估計也會有至少三十萬頭牛羊馬等牲口在雪災中死亡,大量牧民,畜牧公司將會損失慘重……
根據天氣預報部門的研究和推測,這一波大範圍的寒潮還將會繼續南移,不用幾天,整個華北,西北地區,東北地區都會受到全麵的影響,迎來急劇降溫以及強降雪!
同時氣候部門預估,寒潮還將會繼續南下,未來半個月整個長江流域都會迎來大範圍的強降溫以及大範圍降雪。
不僅僅如此,按照這一次的寒潮的力度,這一波寒潮極有可能一路往下,直接殺到南邊的兩廣地區……氣候預報部門的技術專家,甚至推測甚至連南邊的廣州城都有可能出現下雪的情況。
這自然引起了羅誌學的重視……哪怕是小冰河時期裡,大楚帝國過去的五十年曆史裡,廣州府這種南方沿海地區下雪的年份雖然也挺多的……但這說的可不是廣州城,而是廣州府,而廣州府也挺大的,北邊的部分地區下雪是比較常見的。
但是廣州城就很少了,也就是珠江邊上的傳統廣州城區,下雪次數可就極少了,連日大降雪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
最近的一次還是大楚帝國成立之前,還屬於前明時期的崇禎七年……嗯,那一年也是華夏大地最混亂的時候,前腳陝甘中原等地連續乾旱,後腳就來了一次波及全國範圍的超級強降雪,連廣州城都給乾到連日大雪。
值得一提,羅誌學就是在這一年裡穿越過來開始玩造反的。
如今氣象部門推測,大楚帝國有可能迎來強烈的大範圍寒潮……連廣州城都有可能下大雪,羅誌學自然要重視……不管最後有沒有離譜到廣州城都下雪的程度,但是提前做好準備總歸是好的。
他可不想再來一次去年那樣的大範圍寒潮,然後嚴重影響正常生產生活,導致出現大量的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去年的時候就出現過一次,因為準備不及時,有一輛客運火車被突降暴雪給困在了荒郊野外好幾天,當地官府雖然是及時救援,但是也導致了不少人凍死凍傷。
針對這一次的大範圍極端寒潮,羅誌學直接召開了禦前參務會議,在會議上通報了這一次的寒潮情報,並強調要求各地方衙門,各單位、企業要做好防寒潮的萬全準備,以最小的代價安全度過這一次的寒潮。
而這種準備防寒或者防洪的禦前會議……其實也不算是很罕見…每年都得來那麼幾次…。
因為大楚帝國地方太大,幾乎年年都有地方遭到極端嚴寒天氣,這東亞本土沒有……還有中亞,甚至東歐地區了,這亞洲大陸沒有,還有美洲地區呢……然後還有南洋地區等等。
每年總會有地方發生嚴重的極端氣候,要麼是洪澇要麼是乾旱要麼是雪災……啥樣的都有,對此羅誌學都見怪不怪了。
沒辦法,帝國太大,地方太多,遍布全球……總會遇上這些事情的,羅誌學能夠做的就是來個會讓官員們多加注意,提前做好準備。
比如現在遇上的大規模寒潮,氣象部門預測的比較嚇人,所以羅誌學乾脆開了個會議進行專門提點一二。
彆搞得和去年那樣,很多地方準備不及時,損失可不小……嗯,去年的時候,瓊州島這個典型的亞熱帶海島,幾百年都不下雪的地方,在去年冬的瓊州府文昌縣竟然發生了霜凍……驚掉了一堆人的下巴,並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當地地方官府報告,連海岸邊裡的部分近海海域裡很多養殖場的魚都凍死了,眾多海產養殖戶血本無歸,還有大量經濟農作物,如檳榔,椰樹紛紛被凍的枯萎,大量農戶血本無歸。
今年不管如何都要提前準備好,要儘可能的降低損失,畢竟很多損失其實都是可以通過提前的準備工作避免的。
結束了參務會議後,羅誌學還吩咐了太子羅戠前往北方數省進行視察,敦促北方幾個省份的防災救災事務。
最近幾年,隨著自身的年紀增加,羅誌學在結束了全球視察之後就開始逐步的讓太子參與諸多政務,並讓太子出現在公開場合裡。
這並不是說羅誌學打算近幾年就要交權之類的,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羅誌學造反早,當皇帝也早,如今也不過六十七歲而已,再加上身為皇帝富有四海,也能夠享受當代最頂級的醫療手段……嗯,雖然現在的醫療手段也不咋地,但是羅誌學也不瞎折騰,所以身體都還算好。
還能活多久不少說,但是羅誌學估摸著再活個十年八年應該沒啥問題。
這十年八年乍一看,似乎還挺久的,但是對於一個龐大帝國的權力交接而言,時間已經不多了。
羅誌學不可能說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管,隻等自己蹬腿之後就讓太子羅戠繼承大寶,這樣有可能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出現。
因此結束全球視察之後,羅誌學就開始了正式扶持太子羅戠,讓他旁聽參務會議,讓他代表自己對部分非重要事務進行處理,接見一些臣子等等,並頻繁外出視察考察,在報紙上頻繁露麵。
他要確定自己死了以後,太子羅戠能夠在諸多臣民心中擁有足夠的權威,進而順利的接過權力的重任。
這是一個權力移交的過程……為了保持穩定,整個過程將會預計會持續十年之久,如果十年之後自己還沒死……嗯,這個過程自然還會繼續延長!
不過那個時候羅誌學自己也有七十七歲了,也該退居二線頤養天年,隻需要在背後進行掌控即可,大部分事務都會移交給太子處理了。
羅誌學可不像自己都七八十歲了,還累的跟狗一樣,天天處理數不清的各種事務,而到時候,估計他的身體也支撐不了如今這種高強度工作了。
每天批不完的奏折,看不完的報告,開不完的會,接見不完的臣民……說實話,他覺得有些累了。
而這兩年,他把部分事務移交給太子處理後,工作強度明顯減輕了不少……他琢磨著這樣的話,自己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