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亞波羅保留了與喬斯達家族的聯絡方式,並推說自己有事離開,然後根據介紹,去見了幾個有意來非州購買礦權的商人,他們嗅覺靈敏,希望在稀土金屬領域先圈下一塊地。
湊巧的是迪亞波羅也這麼想過,從他摸到電腦,並盤算半導體製造前景時,就有了類似的想法。
有備而來的商人們給他提供了大量情報。
他以多比歐代理的身份出席,推說老板把代理權都交給自己,傷口裹著紗布與對方談判。
反複討論利弊,把本地人對白人和外資的敵視納入考量後,幾方達成了共識——一定要在政局不穩前多從非洲撈金。
迪亞波羅除了表情冰冷,流程化的溝通對他而言難度不大,更何況還有馬爾科夫的人幫腔,他順利談下幾筆買賣,發起了對非洲的版圖侵略。
等以後歐洲局勢不穩定了,他就可以轉移大本營。
馬爾科夫的交際圈突破大氣層,給他說了不少好話,還貼心為他安排了帶路人,配合他新領域上不嫻熟的地方。
被迫混在人堆裡連談好幾天,和商人們共同體驗開羅本地美食,暢聊風景名勝,並泛舟尼羅河後,迪亞波羅的疲憊增加了十倍。
他拒絕了從亞曆山大前往蒙巴薩的船旅,理由是亞丁灣太過危險,會有海盜。
他拒絕了參觀丹達拉神廟,理由是意大利也不缺神廟,他早就見過。
他討厭無意義的談笑風生,複雜的眼神交流,晦澀而精妙的互相諷刺。
他聽得懂,但他覺得無聊。
人類為什麼要說廢話?
不管北非舒適度如何,迪亞波羅都討厭這種生活,絕不止傷口未愈這個原因。
他拖著緊繃過久後的身軀,回了意大利,落地瞬間就想到找一個助理。
必須得找一個替他乾這種工作的人,誰都行,一定要把對外接觸這種事托付給彆人。
他隻想窩在家裡靜靜完成工作,或者躲在小格子間敲鍵盤。
迪亞波羅的辦公椅還沒坐熱,巴力就衝進來把最新一期報紙拿給他看。
對方哆嗦的雙手幾乎拿不住那幾疊厚紙,眼睛瞪得比自己黑賬被揭鍋還大。
“迪亞波羅……你……你乾了什麼?不對,你被人乾了什麼?”
迪亞波羅的直覺再次尖嘯。
“近期,埃及警方破獲一起綁架案。從開羅某處廢棄建築中救出數名被困的女性,並發現大量遺骸,經初步鑒定,符合近期失蹤人群特征。”
報紙標題字體下方是已經半腐爛,被Dio吸儘鮮血的乾屍照片,還打了馬賽克。
“……具體作案手法還在調查中,由於此次案件涉及大量外國公民,各國駐埃及大使館已提請嚴肅處理,務必要追拿真凶……”
Dio下手的對象裡還有不少富家女,這些背景強大的女孩們被卷進去,就不隻是單純的失蹤事件了。
迪亞波羅翻過一頁,在橫跨整個版麵,超大“開羅女性失蹤案告破”幾個字的下方,看到了讓他久久沉默的內容。
那是他的臉。
照片上那個一臉憔悴,脖子貼著創可貼,還穿著多比歐毛衣的人,可不就是他自己嗎……
不僅占據麵積極大,下方還寫著“女性失蹤案的線索提供人”幾個字。
畫麵中的迪亞波羅身邊,還有正對醫護人員咆哮的波魯那雷夫,以及半死不活的黛安。
他什麼時候被拍了這種照片?!
迪亞波羅全身都繃緊了,他能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自己逃離魔館後,馬爾科夫派眼線追蹤了自己。
“本次救援行動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意大利遊客,不顧自身安危,潛入綁架犯據點,救出一名遭拐賣的少女,為警方搜查提供了線索……”
報紙上的迪亞波羅眼神深邃,表情嚴肅,還有一副被蹂躪過的淒慘外表……
“筆者對這種犧牲自己,成全大局的勇敢行為無比欽佩,該名意大利遊客在被綁少女獲救後,試圖悄無聲息地離開,幸而本報聯係到他的同行者,在對方同意的基礎上選取部分可公開信息,為各位還原出一個完整的見義勇為者形象……”
下方是波魯那雷夫摸著頭笑嘻嘻的照片。
“他是個好人!他還救了那個女孩!他是個來自意大利的商人……”
“這是上帝的旨意,一名虔誠的信徒,懷抱著犧牲的打算抗擊邪惡,這是何等高尚的行為,他應該被讚美。”
隔壁宗教版麵的教廷高層評價。
“但我也發現,這次事件背後有邪惡的影子,我在此呼籲各界不要忽視細小的異常,這些女孩脖子上的傷口,很明顯是出自某種邪惡之物。”
“我們今天不重視,明天就會遭遇禍事!”
衣著莊重,滿臉聖潔與褶子的主教堅稱這起綁架案中,有違背神意的存在。
政界,商界,宗教界各路人馬紛紛下場評論,一致對女性失蹤案報以嚴肅譴責,要求加強開羅的治安管理,暗指在徹底抓出真凶前,人們都不宜前往開羅……
意大利老牌新聞發行商x莎社,也聯係到了已經回歸北美的喬瑟夫·喬斯達,以及背後的SPW集團,意有所指地詢問這位老人為何神秘出現在開羅?還是在綁架案告破前十幾日。
“喬瑟夫·喬斯達先生並未對近日SPW集團的異常行為給出答案,但作為與該企業深度綁定的知名人士,他或許接收到了什麼內部信息……”
這部分報導簡短而耐人尋味,貼了一張喬瑟夫·喬斯達莊重又不失敷衍的照片。
“我們隻是旅遊,我孫子和我孫子的同學,吵著說想來開羅過暑假,我隻是陪他們玩啊哈哈哈哈。”
“請問您對坊間的吸血鬼傳聞怎麼看?您真的與吸血鬼有過節嗎?”
“吸血鬼?簡直是胡扯,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種東西存在呢?我是絕對不相信超自然力量的!”
喬瑟夫義正詞嚴,對采訪話筒對答如流。
一遝又一遝。
無數猜想,無數打探。
報紙是馬爾科夫的領地,他瘋狂地操縱情報,用似是而非的話,組合出無數富有殺傷力的輿論。
……
……
在踏上回國之路前,迪亞波羅理想的職業規劃都很簡單——利用馬爾科夫的力量隱藏真身,在幕後操縱組織運行,儘可能低調做人。
這樣可以避開潛在的替身攻擊。
沒錯,根據他的猜想,替身這種不被世人所注意的能力,一定非常適合暗殺,那麼把自己置於明處就是極不理智的選擇。
他本來想的。
他認為的馬爾科夫式幫忙,也同樣由“低調、隱藏、保密”這幾個關鍵字組成。
然而他忽略了雙方觀念的差距,馬爾科夫徹底曝光了他。
新聞之神把他描寫成開羅失蹤案破獲的大功臣,說他抱著一個可憐少女逃離變態殺手魔窟,並給警方指明方向,避免了更多人受害。
波魯那雷夫也配合著把他的底子掀了,是的,他或許隻是提及了迪亞波羅的下榻處,和在醫院呆過。
但新聞記者是什麼人?他們敏銳地聞到了這場奇遇背後的可能性,波魯那雷夫自己都沒想到那麼多,短暫相處過的同伴就被扒了個底朝天。
各國報紙都爭相報道此次救援,把迪亞波羅前往埃及的身份,職業,行程,相貌全部登載,讚許這位來自意大利的新興實業家,那不畏黑暗的勇氣和正直。
迪亞波羅一時之間成了公眾人物。
更可怕的是,報道這件事的不隻主流媒體。
某個喜愛研究陰謀論與超自然的八卦小報,根據迪亞波羅的出鏡照片寫了專欄分析,讚美他“精致”容貌與年輕有為的同時,暗暗揣測這個引人注目的青年,與受救人發生了什麼。
與J?P?波魯那雷夫發生了什麼。
以及,與神秘綁架犯又發生了什麼。
這種沒頭沒尾,過程驚險刺激的故事很能引起大眾的興趣,隻要稍稍添油加醋一番,立刻就能有一百種不同走向和猜想。
該專欄的情感顧問甚至曖昧暗示:真相根本不止大家想的那樣。
專挑美貌女性下手的綁架犯,為何會對一個男人動心思,為何讓他輕易混了進去,動機很值得懷疑。
“請看,死者的脖子被咬出兩個洞,而這位意大利商人在醫院時,脖子上同樣的位置也貼著創可貼,很顯然,他不是主動找到了綁架犯的所在處,他也是被綁架進去的。”
“諸位都知道,我報向來堅信吸血鬼的存在,他們隻是因為政府和既得利益者的掩蓋而藏了起來,這次事件的作案手法,毫無疑問是吸血鬼存在的鐵證!”
一番死摳照片細節的分析。
從迪亞波羅怎麼去的魔館,到迪亞波羅險些變成Dio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