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1 / 2)

幾個月一晃而過。

聖誕節前夕,迪亞波羅也工作著,平靜而快樂地工作著。

無視一切消費主義傳統,他端莊冷靜的外表看起來像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老板拉了羊絨毛毯給自己裹上,並繼續敲打鍵盤。

迪亞波羅完成了許多工作。

他依靠馬爾科夫的情報網掩蓋真麵目,注銷了原公司,並處理掉一切蛛絲馬跡。

接著徹底披上情報之神為他定製的外殼,於鋪天蓋地的誤導性傳言中,再次在意大利粉墨登場。

隻不過是以“福利院長大的良民迪亞波羅”身份。

撒丁島的過去被迪亞波羅用鞋跟碾成了末,撒在海裡。

馬爾科夫的手段非常高明,一點點改寫關於迪亞波羅的情報,讓周圍的人對他充滿了誤解,且最終實現了邏輯自洽。

體現為喬斯達家族對迪亞波羅的態度。

喬斯達家族對迪亞波羅熱情無比,據說空條荷莉病愈後幾乎年輕了十歲,超自然力量令她精氣神俱足,皺紋都少了好幾條,堪稱醫學奇跡,拉著喬瑟夫連逛三天銀座,把老人累趴下。

這家人蒙情,對迪亞波羅異常感謝,他們行事磊落,財大氣粗,本想以金錢回報幫助,後來又改變主意,以SPW更具長久性的商務合作表達友誼。

他們表示願意投資迪亞波羅,為他提供借款擔保,或是以薄利友情價與迪亞波羅做生意,隻要迪亞波羅有需且在合理範圍內,SPW都願意以最大善意對待他。

迪亞波羅反而特彆好奇,SPW為何成了喬斯達的賢內助,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過往?

他問過馬爾科夫,得到了一個百年前,又涉及Dio的故事。

聽完後,迪亞波羅感慨喬斯達家族的生活真是精彩。

而這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多的超自然生物……吸血鬼,怕陽光的類人種族,磨煉生命能量的戰士,跟突然冒出神和替身相比,也一點不遜色。

迪亞波羅打聽彆人,彆人也在打聽他。

遠行的波魯那雷夫非常相信八卦小報對迪亞波羅的猜測,甚至主動聯係上對方詢問。

在這位法國人眼裡,有雙重人格的迪亞波羅來埃及,剛好被Dio綁架,完全是因為這個腦回路不明的吸血鬼,恰巧想嘗嘗南歐風情鮮血,或者故意為難喬斯達一行人。

而剛好在場又柔弱無力的多比歐,就是一盤烤好的香噴噴披薩……

但Dio沒想到多比歐背後還有個迪亞波羅,這二人並一人在魔館裡遭受令人無法想象的對待後,憑借智謀攜黛安出逃,最終被波魯那雷夫救下。

Dio還不死心,陰謀尚未得逞的他,派手下前來追捕迪亞波羅,最終釀成了多比歐犧牲的悲劇。

可憐的多比歐,雖然雙重人格不是可以放在台麵上說的事情,但迪亞波羅那隱忍,沉默,暗含危險的陰鬱氣質,一定出自他壓抑而遍是創傷的童年吧。

乍一看粗糙多變,實則內心敏感的波魯那雷夫暗自神傷,腦補了一整個埃及之行幕後故事,對迪亞波羅的熱情度大大增加。

看完一本講述雙重人格患者悲慘生活的書後,感性的波魯那雷夫久久不能平靜。

這世上居然還有這樣的人存在!

他俠義的內心充滿熱血,甚至萌生了奔到那不勒斯,親自出麵給予迪亞波羅溫暖“關懷”的想法。

是的,波魯那雷夫已經自動把迪亞波羅劃入了“怎麼也算個朋友”的範疇。

對多比歐的愧疚有極大加分。

迪亞波羅慶幸他沒空回來找自己的麻煩。

順便一提,那書由馬爾科夫旗下出版社發行,被譯成數十種不同語言,“突然”在多個國家占據銷售榜首,並掀起了一波“關愛小眾精神疾病患者”的思想熱潮。

還有許多明星抓住這個機會,上電視台接受采訪,表示自己會捐款給福利院,以及呼籲幫助弱勢群體。

本次熱潮中,迪亞波羅在錫耶納某個僻靜無人的葡萄酒莊擺好餐桌,“友善”邀請馬爾科夫前來,並詢問他是不是脖子又癢了。

“你那些書是怎麼回事?”迪亞波羅的瞳孔跟碎玻璃一般試圖切割馬爾科夫的肉。

他那被占卜師讚美過的手,捏著餐刀不住把玩,如果迪亞波羅更暴躁一些,這把刀下一秒就會“不小心”朝著新聞之神飛過去。

反正這家夥捅個兩刀也不會死!

“這就是脫敏,正視小眾群體需求,給予人文關懷,才是大勢所趨。”

新聞無視迪亞波羅的殺氣,品味著紅酒並講道理。

“迪亞波羅,你也應該適度接受他人善意,不要總繃緊神經被害妄想。”

“而且誰說那些書與我有關了?你有證據嗎?它隻是剛巧在我手中出版……”

馬爾科夫清楚迪亞波羅的行事風格,他不會因為沒證據的事亂殺人。

比起會主動攻擊的Dio,迪亞波羅要被動許多,如果不逗他……他或許就找個角落自己默默釣魚去了。

這些年臉皮越來越厚,硬是摸索出整套與迪亞波羅安全相處方法的馬爾科夫得意洋洋。

……而迪亞波羅眼裡,眼前的家夥難以溝通,明明也是出於“被害妄想”,才找上自己合作。

迪亞波羅不爽地想,至今也對自己莫名牽扯進麻煩裡極其厭惡。

馬爾科夫擁有三位數的假身份。

新聞的“探子”,化身普通人,隱藏在全球多個經濟體與主權國家中,控製無數家媒體,出版社,宣傳中心,廣播站,從股權到稿件審核,他全看得到。

用他的話說,這叫有參與感。

但新聞完全不乾涉凡人事務,各大政體之間的唇槍舌戰,相互構陷,神都看在眼裡,並無所謂。

他隻收取人對情報和輿論的信仰就足夠了,吵得越凶越好。

迪亞波羅與他相識以來,雖然沒有動武,也有一紙合同在手,但雙方在地緣劃分上各執己見,時不時會發生小規模摩擦,為該放出什麼樣的情報吵架。

迪亞波羅為此要求馬爾科夫提供地下市場情報,投資動向,替身使者的流動趨勢,作為自己神經被折磨的交換。

最可怕的是馬爾科夫居然會同意。

“好吧好吧,正如你所說,我會補償你,告訴你歐洲財團和做空機構的行動計劃,還有各大經濟體的內部第一手國債價格變化動向……”

這家夥誌得意滿,願意用市場情報換取逗弄迪亞波羅的機會。

那一天的葡萄酒莊氣氛陰森極了,惡魔與神在相互較勁後默默離去,惡魔差一點點就要犯下弑神之舉。

說到另一頭,迪亞波羅曾經非常想加入,或者創立的黑手黨,現在也大變味。

法爾科家族居然試圖從良,在一眾家族中顯得如此清新脫俗。

朱塞佩·法爾科在同齡家族首腦中,就是極其稀有,具備高學曆的奇人。

比起其他喜愛搶地盤,用暴力掠奪資源,平均學曆停留在小學的首腦,朱塞佩更注重教育,且知識與學曆讓他目光更遠,更善於偽裝成上流階層。

所以他非常信自己那一套,在推自己孫子上位,從事高收益的白道生意一事上也很積極。

雖然他還是會用黑色手段,讓孫子強行插隊……並同時防備著其他眼紅想撲上來的家族。

迪亞波羅不能否定他的想法,他認為朱塞佩的考慮很正確,不愧是老教父。

他雖然拒絕了法爾科家族的邀請,但沒辦法斷開與對方的聯係。

他欠了洛倫佐人情,這很難辦。

用錢還,對方不缺錢。

用人情還,就會跟對方捆得更緊。

可謂騎虎難下。

如果不還……

在教父的地盤可不是鬨著玩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