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本來很沮喪,可聽說能見迪亞波羅後,精神了不少。
是的,普羅耶蒂女士說黛安特彆希望得到迪亞波羅的關注。
前幾年她剛收養黛安時,二人關係磕碰,波魯那雷夫又常年在外,於是隻能向迪亞波羅求助。
迪亞波羅會派人送節日禮物給這對母女,提供對她倆的生活幫助。
普羅耶蒂身陷早年丈夫的債務官司時,也是迪亞波羅出麵幫她脫身。
“這是對您照顧黛安的謝禮,不必在意。”
熱情老板客氣又冷淡,端著一副商人麵容,底下是拒人於千裡之外。
哪怕沒有通達人情,但也自認有閱曆的普羅耶蒂清楚,這些事對迪亞波羅來說小得不能再小,沒什麼意義。
黛安卻不這麼認為。
她堅定地認為迪亞波羅可以替她解決一切。
普羅耶蒂女士倒也不是不理解這種依賴成熟男性的心理,畢竟她隻能給予生活上的照顧,力有不逮,許多問題得請迪亞波羅幫忙,這是她當初與對方商量好的,所以才願意領養黛安。
希望這種依賴心理,不要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黛安剛來意大利的那個聖誕節,迪亞波羅寄來兩張馬西莫歌劇院的VIP票,替母女二人規劃了一個西西裡島之行。
“願你們過個愉快的聖誕。”
他僅僅留下一張簽著名的賀卡,而這張賀卡被黛安留在抽屜裡很久。
普羅耶蒂於是帶養女去了趟巴勒莫,去那個因為科波拉電影聞名遐邇的歌劇院,希望能拉近與養女的關係。
紅色會場,金色舞台,在優雅旋轉的芭蕾舞者麵前,黛安不像其他小孩子那樣問什麼時候能離開,她理解了舞台,理解了她們的肢體藝術。
那是愛,音樂,與舞蹈的天使們,這是通向神靈所在的殿堂。
從劇院出來後,走下那個裝飾著聖誕樹的台階後,黛安依然久久不能忘懷。
“她不擅長讀書,成績總是上不去,而且語言學習也有障礙,不願意交流……但她很好動。”
普羅耶蒂如此對百忙之中的迪亞波羅說,門外是低著頭的養女。
成年人以為小孩子什麼都聽不到,什麼都看不懂,但小孩子其實不像他們想的那麼蠢。
黛安非常敏銳,她耳朵很好,在Dio大人的魔館裡,自己會躲在掃帚間偷聽他們講話,除了Dio大人誰都不知道……
她聽得到他們說“箭”,說“喬斯達家”,可怕的老婆婆恩雅還說“一定要抓到那個命運線奇怪的意大利男人”……
黛安心想,依稀聽到紅木門縫裡傳來的交談聲,品味出對自己的失望。
辦公室裡的迪亞波羅把筆握在手裡轉來轉去,思忖片刻認同了普羅耶蒂的想法。
“你說得沒錯,她確實需要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黛安能聽得到這個詞。
愚笨,沒有父母,沒有過去的自己會受到特殊教育,他們用憐憫的眼神看自己,知道自己永遠沒有能力成為他們想要的“那種人”。
女孩沒抬頭,暗暗攢緊了裙褶。
“黛安。”迪亞波羅的聲音像刑場傳喚般鑽進耳朵。
女孩起身,猶猶豫豫走進門。
她不想聽到迪亞波羅對她失望的評價,這就跟斷頭一樣難受。
因為他很強大,他認為“無用”的自己,一定會被養母和其他人嫌棄。
一定會的。
斜射入房間的陽光下,那個男人一身深紅色,雙手在桌上撐出一個帶陰影的三角,與自己在“魔館”裡遇見時的樣子截然不同。
Dio大人曾說他是未成熟的惡魔,黛安過去也依稀聽過這個詞。
惡魔,是盤縮在樹乾上,引誘夏娃吃下禁果的家夥,他墮落到地獄,帶領眾天使拉起反旗。
他看起來黑暗森冷,但又如此強大,他支起一塊夜色般的披風,下方是他的臣民。
養母溫暖善良,卻很弱小,被西裝男人們找上門時手足無措,不斷說著那件事與我無關,甚至打電話與朋友抱怨“我想離開意大利”。
但已經是老板的迪亞波羅派了人來。
養母對老板的手下抱怨了一籮筐黛安聽不懂的話,手下表示會把這事報告給老板,他們回去後,就再也沒人找上門,養母和自己的生活回歸了平靜。
黛安知道,是迪亞波羅解決了一切。
“你有屬於你的才華,我相信隻要努力,你一定能煥發光彩,去練習跳舞吧,學習的事就不必太操心了……”
黛安站在老板麵前等待宣判,但迪亞波羅沒有罵她挑剔她,隻是誇獎她,幫她權衡利弊,分析未來可以專注於什麼事,每一個字都異常冷靜。
像用魚線勾起一塊誘人的餌,咬上後能得到誇獎。
“你會前途無量。”
迪亞波羅最後留下這句話,態度說不上溫和,也說不上嚴厲,一如既往,哪怕最敏銳的小孩也判斷不出他的想法。
我必須做更多,才能知道他是不是肯定了我,我必須要努力。
女孩想著,跟隨養母離開,往後幾天見到了迪亞波羅找來的舞蹈老師。
從那個時候起,黛安.普羅耶蒂就不停地練習跳舞。
而幾年後的迪亞波羅正在準備新年社交事宜。
作為本地新秀,人型吸鈔機,摧殘碾壓無數對手的那不勒斯緋紅帝王,他收到的請柬疊起來比喬魯諾還高。
黑手黨家族,歐洲名門,上下遊合作商,政界要人私宴……
一張張花色各式的請柬,巴力到後期連念都不想念。
“法爾科少爺又給你寄歌劇票了?”
他一邊拆迪亞波羅的禮物一邊問。
“沒有,他似乎要跟家人共度聖誕節。”
今年的洛倫佐格外安靜,但迪亞波羅還是向他家送上了鮮花與禮品,並手抄一份問候。
希望這可以幫他緩解複雜的家庭鬥爭,讓這個掙紮在麻煩關係中的年輕人感到一絲節日慰藉。
“馬爾科夫送給你的。”
巴力把來自多年老友的禮物丟給迪亞波羅……如果迪亞波羅與馬爾科夫也算老友的話。
迪亞波羅拆開那個漆黑的盒子,層層疊疊的包裝裡是首映電影票——《星塵鬥士3之最強歸來》。
這個係列居然已經拍到第三部了嗎……迪亞波羅恍如隔世。
由喬斯達一行人事跡改編的電影《星塵鬥士之埃及魔血》大前年成功上映,男主角的演員增重三十斤,練出一身肌肉,才勉強肩負起承太郎的角色。
雖然票房一般,但出乎意料有不少科幻深度粉絲,大讚電影細節到位,還原了異國旅行會遭遇的種種尷尬事。
於是馬爾科夫下屬傳媒公司作為資方,要求再拍第二第三部。
第二部雖說幾乎沒有劇情,但主角的日美混血無敵稱號吸引了不少人,製作方機敏地加上了數個棕皮膚美女,對保持男粉絲有挺大的促進作用。
而第三部……必然是主角歸來再度拯救世界的故事!
踏入文藝圈的不止喬斯達一家,還有迪亞波羅。
熱情老板勇闖魔窟救出黛安的經曆,被改編為一部晦澀,冗長,探尋人性的公路片。
講述一個背負黑暗過去的意大利青年,經曆失敗戀愛後迷茫不已,最終流浪至埃及,卷入危險事件,在與獲救女孩共同的旅途中重拾人生真諦……
迪亞波羅竟然還看過。
那個以自己為原型,性取向成迷,憂傷仰望天空的流浪漢……
這個角色的初衷和背景全被編劇“填補”了,改得迪亞波羅都差點認不出來。
“這電影是法國人拍的吧?他們是不是跟背景音樂有仇……而且我怎麼感覺看不懂呢?”
這是陪迪亞波羅看首映的巴力,電影還沒過半場他就仰倒睡著。
看不懂才好,看懂了隻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