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計中有計(2 / 2)

藏國 高月 4030 字 10個月前

李鄴點點頭,“軍師說得對!”

這時,王昌齡道:“殿下,根據卑職掌握的情報,李璘在沔州就鄂州有兩萬軍隊,當心康楚元叛亂是個誘餌,引節度使出兵嶽州,他的兩萬軍隊趁虛而入,殺進襄州。”

李鄴確實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問道:“沔、鄂兩州的兩萬軍隊是由誰統領?”

王昌齡主管情報,對那邊情況很熟,他立刻道:“目前由鄂州刺史季廣琛統領,之前軍隊在江夏,現在不一定了,卑職還沒有接到最新情報。”

李鄴又問李泌道:“如果我將計就計,佯攻嶽州,再掉頭進沔州,前後夾攻季廣琛的三萬軍,軍師覺得是否可行?”

李泌搖了搖頭,他並不讚同王昌齡的誘餌看法,山南東道現在有十萬大軍,憑沔、鄂兩州區區兩萬軍隊,根本拿不下來,況且季廣琛是文官,讓文官統領軍隊,更多是注重防禦,而不是進攻。

“殿下一定要明白關鍵點,現在李璘最想要的是什麼,卑職認為,他現在最想要的不是山南東道,而是大軍過境去巴蜀,卑職懷疑他的軍隊甚至不會過長江,而是占領荊州長江南岸的土地,現在李璘的水軍比我們強大,他一定會封鎖長江,殿下甚至想去嶽州都去不了,更不用說佯攻嶽州後再掉頭殺進沔州,不現實,長江被封鎖,江漢軍怎麼過江?”

李鄴負手走了幾步道:“如果是這樣,李璘一定會派人和我協商,借道進巴蜀,先禮後兵!”

李鄴的猜測沒有錯,次日一早,李璘的特使在一隊士兵的護衛下來到了襄陽。

監軍馮延環得到消息,頓時驚慌不已,連忙派手下去打聽消息。

李璘可不是安祿山,據說他也有太上皇密旨,可以在非常情況下登基,他是天子最大的競爭者,如果李鄴偏向他,天子的麻煩就大了。

且不說馮延環心中焦慮不安,此時,永王特使已經進了襄陽城,準備前往節度使府。

永王特使不是彆人,正是大明鼎鼎的詩人李白,李白一直渴望從政,治理一方,以實現自己胸中抱負。

隻是他一直沒有機會,大唐文壇一直是由宰相張說和他兒子張垍掌控,李白得罪了張垍,自然不會有任何機會,甚至天子李隆基想用李白為翰林,也因為張垍堅決反對,李隆基隻得將他賜金還鄉。

這幾年李白一直住在山東,因懷才不遇而鬱鬱不樂,其實李鄴也曾經請他去河中為官,李白猶豫良久,還是放棄了。

一是河中太遠,其次他覺得李鄴對自己沒有誠意,隻是隨口之言,當然真正的原因是他混得不太好,而碎葉是他的故鄉,他沒法衣錦還鄉。

後來高適、岑參等人從河中回來,都出任了實官,高適甚至還出任慶州長史,李白心中又懊悔不已。

幾個月前他看到了永王李璘招攬天下英才的檄文,他便覺得這是自己最後的機會,便毅然趕赴江南西道投奔永王李璘,永王李璘慕他的名聲,當即封他為記室參軍,對他十分器重。

這次李璘派他來襄陽談判,一方麵是希望能拉攏李鄴,如果一時拉攏不成,也希望能夠借道,讓李璘能率軍前往巴蜀。

迎接李白的官員是司馬王昌齡,他和李白是至交,分彆十幾年,暮年相見,兩人都十分激動。

王昌齡和李白緊緊擁抱一下,王昌齡拉開車門笑道:“魯王殿下讓我接待特使,沒想到會是賢弟,先上車吧!我們邊走邊聊。”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